“一年尽头大寒降,农耕节气它收场,冰天雪地万物藏,大地回春在前方。”2018年1月23日,在岁末料峭的北风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常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会,本届年会由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和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城分校共同承办。常州市教科院王俊、孙美荣老师和常州市各区教研员以及来自全市各校的两百余位老师齐聚一堂,上午一起观摩了三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下午进行了说课议课和年会获奖论文老师代表的交流。
承办校方,真诚周到,心有暖阳,倍觉温暖。 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异地重建的新学校,在综合类课程建设中有自己的校本特色,配备了各类完备的专用教室,多样化的综合性校本课程正在建设中。此次活动得到新城实验分校的大力支持,教育集团吕水庚和张俊校长到场巡查服务工作,活动的细致准备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称赞。
瑞雪将至,预兆丰年,全体综实人,初心若雪。 为深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方向性,技术性的思考,我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实践课程推进组和课题研究组为活动特别提供了两节区域性的展示研究课,《探秘“生命”绳结》《舌尖上的金坛-茶》,分别由金坛区西城实验学校杭静、东城小学周芳老师执教。武进区宋佳老师也提供了一节录像课《你饿了么?研究性学习中期汇报展示课》,教学展示活动后,三位老师就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的确定和过程方法指导等台前幕后的故事作了简单交流。杭静老师介绍自己的课重在感知绳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由鞋带结引出接绳结,指导绳结关乎生命安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习得方法,并运用于生活;采用魔术导课收课,激发兴趣,一头一尾,也让方法在初识—迁移—提升中潜移默化地内化,双线交织,十分巧妙;周芳老师带着孩子走上探寻家乡茶之旅,在闻茶,识茶,泡茶,创茶中辨茶类,明茶礼,学泡法和会创新,激发为家乡特产作贡献的感情;宋佳老师围绕对食品外卖的认识、APP管理、支付方式等六个方面深入研究,关注社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回顾前期活动、分组展示、梳理记录、拓展延伸四大环节,发现生活是资源,热点问题也能做研究,发现外卖的利弊,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让教师成为引领者、实践者和帮助者,一起研究和成长。
之后,现场听课老师进行点评。精彩的课堂,激昂的评议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肯定了三节课的亮点和创意,分析了出彩的环节和细节,认为师生在互动中始终伴随着方法指导,伴随着探究,伴随着趣味,伴随着技能,体现着学以致用,为生活服务,体现着课程学习的价值;教师的课程意识强,都很聪慧,善于利于各种生活资源,在绳结中觉出生命的苦味,在茶中觉出生活的雅味,在外卖中得到生存的品味。这三节课做到了无论是课内课外有形无形的设计,都体现着学而有趣,学而有法,学而有用,学而有味,让活动“真”起来,让生活“美”起来。
笔耕不辍,生命敏感,岁月无情,真情藏心。 来自各区的五位获奖论文老师代表,章丽卫、赵璇、潘旭兰、徐锁平和徐青老师就活动领域统整、方法尝试、问题解决策略、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等话题为与会人员作论文撰写的现场交流,从老师们精心撰写的一篇篇论文中,我们发现一纸一线,一笔一画,一屋一瓦皆有生趣,在学生、老师的心里生发真性情。透过五位老师的论文分享,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综合实践活动,埋下过多少探求的种子;点点滴滴的方法引领里,记录过多少成长渴求的足迹;务实细致地指导中,萌生出多少坚定的希望!
专家引路,课程导航,继往开来,思辨超越。 活动尾声,到场的领导一一点评,教科院王俊博士就年会论文评审情况用“四个性”(问题性、方向性、真实性、操作性)和“三个化”(切口的精确化、表述的科学化、方法的系统化)进行了概括,告诉老师们,遇到问题,为了解决它,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数据的分析等方法去研究、突破。
学会理事长钱新建老师用华罗庚的话和大家共勉,“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告诉坚守课程的老师们,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本质,实践更勤一点,在行动上更接近更好的自已,乐在课程中。
教育如耕作,大寒时节,农人积肥固土,为开春作准备。这样的观课议课,经验分享,让学科课程的老师们,思想得以交融,让智慧火花得以碰撞。虽然身在“大寒”,却期待“立春”的到来,在严冬残留的冰层下,仿佛涌动着一丝暖意,新的思考,新的实践,正蠢蠢欲动,翘首等待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春暖花开的又一个播种的时刻。
(金坛区岸头实验学校 潘菊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