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文章内容
“同课异构”彰智慧 “整理分析”显功底
信息时间:2016-05-04     阅读次数:

 

——记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

428日,气候宜人,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课异构”联校教研活动正在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阶梯教室内火热地开展着,来自全市的三百多位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同课异构的主题是“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开设了三节课,分别是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心小学张黄婷老师执教的《爱护眼睛,远离近视——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张津老师执教的《走进新能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及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彭璀老师执教的《<常州元素研究之旅>成果档案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三位老师分别执教四、五、六年级,呈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梯度,内容上也截然不同,精彩纷呈。

 

横山桥中心小学张黄婷老师执教的《爱护眼睛,远离近视——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从整理调查问卷着手,张老师主要通过4个贴士:①审核,排除无效问卷;②分类,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类;③统计,每道题、每个选项都要统计;④汇总,把每个小组的数据汇总到一起。接着张老师还带领大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整节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十分出色。第二节课局前街小学的张津老师执教《走进新能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在这节课上张老师将实践应用与感知方法相结合,以范例呈现,指导方法;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独立思考。教师由扶到放,逐步深入。第三节课邹区实验小学彭璀老师执教《<常州元素研究之旅>成果档案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彭老师先带着同学们回顾之前的活动,接着以花园二小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档案袋以范例引领,对研究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分析。从“评价与总结”切入带领学生对手头的活动资料和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最后以档案袋的制作和完善引导学生熟悉整理资料过程中所要注意的细节。

 

三位老师的精彩呈现引发了在场观摩老师热烈讨论和思考,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常州市教科院王俊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他认为这三节课都解决了资料整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第一节课是针对量化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二节课是针对质性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三节课范围要更广,不是对具体资料的整理,而是对整个研究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指向的是整个研究活动。三节课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在综合实践课型研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同课异构”反映的是教师的不同理解,更反映了教师的智慧。三节课年级不同,内容不同,架构不同,正是我们本次联校研讨活动的意义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正是让师生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