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简介
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潘克勤
要实现“课改”的目标,必先编制各科课程标准,再根据“课标”编写教材,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教学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两个落差:一是编写的教材是否符合“课标”精神,二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因此,重要的任务是先选择教材。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初中语文教材共有三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和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我市选定并已开始使用的是由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苏教版《语文》。
教材的审定是一个十分严格甚至是苛刻的复杂过程,苏教版《语文》是唯一初审就通过的初中语文教材。除个别省市外,其覆盖面已铺及全国,现共有100余万学生在使用该教材,连素称全国教育首善之地的北京海淀区也选用了它。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还为其制作了专题节目。教育部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智范教授盛赞我市选用这套教材是“极有眼光”的。那么,这套教材到底好在哪里呢?
首先,在教材的内容上,它摒弃了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如,七年级上册共六个单元,其主题分别为“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和“奇思妙想”。每个单元的四篇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既有厚实的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些课文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在教材的结构上,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仍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教材的主体部分由六个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及诵读欣赏整合在一起的生活专题单元、三个“综合实践活动”、一个“专题”、一个“名著推荐与阅读”组成,另外还有两个附录:“应用文示例”和“名家书法赏析”。由此可见,教材的体系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避免了模式化。教材通过构建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在课程的实施上,本教材便教利学。教材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在练习的设计上,重在整体的感知和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创新精神。在文言文的安排上,篇数有少到多,内容由浅入深,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给教师和学生留有开发、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有利于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苏教版《语文》课本装帧讲究、纸张优良、配图精美,也能使莘莘学子爱不释手,从而有助于激起阅读的兴趣。
如需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乃至整个教学情况作更多的了解,请点击“常州教育网”-“洪编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教学网站”,网址:sjbyw.czed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