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考核评价>>试题精选>>中考专题>>文章内容
常州市2002年中考试题——阅读部分
信息时间:2002-09-23     阅读次数:

 

一、《蒲福风级》节选

 

①风的级别,可用海陆之自然景物的“表现”予以表达:

②海平如镜、“大漠孤烟直”时,谓无风,抑或0级风。海船轻摇,炊烟刚刚可表示空气动向,为1级风。软风,乃是慵懒得好似美人的风。乘2级轻风,帆船可每小时风行2至3公里,陆地树叶儿轻摇。海船微显簸动,树欲止而枝动摇,刮的是3级微风。微风,即文采未随风而逝的散文家苇岸在《立春》中写得“能够展开旗帜的风”。和风(4级风)起兮船涨满帆,行船非左倾则右倾,地面飞尘走纸。5级风亦名清劲风,虽清劲,帆却得下半杆,内陆湖面水波荡漾。

③强风浩荡,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难见,缘于为减少受风面积,风帆已被艄公下放,看苍茫大地,细树摇晃,电线呜鸣,人在雨中行而撑伞维艰,这时乃6级强风焉。至若苍海茫茫,世人迎风行而不便,树木根不动而全身摇,此时已是“知劲草”之疾风也(7 级风)。8级风就是大风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可见刘邦功成名就后的威风凛凛。

④烈风(9级)来时,屋瓦挪移,汽船航行维艰。万一10级狂风呼啸,汽船行动便有危险矣,树皮撕裂,农舍倒塌。至若暴风(11级)来时,汽船航行便愈加危险,幸好陆上暴风骤雨尚少,否则人寰楼宇损毁大焉。

⑤风进入12级,就成了飓风。多年前,读过一帧油画叫《九级浪》,画中那竖壁般的巨浪,描摹的就是飓风的情景。飓风起兮白浪滔天,海上船只倾覆,人或成鱼鳖。好在泱泱大陆,罕见飓风。

⑥将风力分作12个等级,是英国海军大将蒲福的创造,这已是公元1805年的事。

(选自2001.4《散文》海外版 作者 杨文丰)

12、根据本文介绍的知识,下面三段有关风的描写,各属哪一“风级”?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又一阵风,比以前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3、文中划线的句子愿自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原文是“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作者为什么要把“都不见”改为“都难见”?根据两段中有关内容回答。

                                                                                                  

                                                                                                

14、文中在介绍8级风时没有描写海上或陆上自然景物的具体“表现”,根据上下文,对8级风的情景作一简要描绘。

                                                                                

                                                                               

                                                                               

二、《妒忌自己》

 

妒忌别人,这可是人世间四海皆有的现象,失意者妒忌成功者,面丑者妒忌姣美者,拙嘴者妒忌善谈者……没有一个人敢说我没有妒忌。

妒忌是人正常的弱点,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妒忌自己?

你可能是一位面丑者,是人群中的丑小鸭,你常常妒忌比你漂亮的人,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比他们聪明;你可能是一位家境贫寒平平常常的男人,你常常妒忌那些出入豪华场所一掷千金的款爷,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比他们拥有家伦之乐;你可能是一位普普通通为人妻为人母的女人,买菜洗衣做饭上班下班,你妒忌潇潇洒洒闯红尘的女强人,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那份与世无争也无那份烦恼的淡泊?

自己的弱点也许正是自己的优点,仔细想想才发现别人妒忌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认为身无长物的弱点。没有一个人能够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也没有一个人集所有弱点于一身,我们每个人身上肯定都隐藏着别人所妒忌的地方,可是你为什么不妒忌自己?

妒忌别人可能会刺激自己上进,也可能令自己沮丧,失去相比的勇气。人看人的眼光总是特别挑剔,尤其是对别人的优点,如果我们把这挑剔的眼光变成欣赏的眼光去妒忌别人,你肯定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有那么多令别人妒忌的地方,你的生活肯定会变得阳光灿烂,心情舒畅,变得洒脱起来。那么,那请你试一试,对自己眼观鼻,鼻观心地说:“我妒忌自己。”

(选自《读者.卷首语精品》)

15、简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16、根据文中论述“面丑者”“妒忌”自己的思路,补出“拙嘴者”应怎样“妒忌”自己。                                                                                            

                                                                                           

17、用简要的语言,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给你在学习上生活上带来的启示。(不能涉及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三、《藏羚羊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喝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瞧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获猎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跷蹊,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选自2000年9月25日《新民晚报》作者 王宗仁)

18、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                                                                                的故事。

19、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回答。

                                                                                                   

                                                                                                 

20、用“”线在文中划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语段或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21、根据文章的中心,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正确看待人与动物的关系。

                                                                                              

                                                                                             

22、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①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中学生知识画报》)

②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中国国防报》2002.5.28)

                                                                                                  

                                                                                    

 

 

四、《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遂许先帝以驱驰            (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5、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上面两段文字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在横线上。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6、用文中原话回答。

(1)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2)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