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问题情景盘点
作者:常州市北郊中学 张蓓
作家沈从文说:“我读一本小书同时读一本大书”,他的一生中,把读书本(小书)同读世界、社会、人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用新课程理念来诠释,大概就是把自然、社会融为一体的理解性阅读,多角度创造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吧!现以常州市二OO二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为例,从阅读和作文两大方面盘点教学问题,探索良策,以提高师生互动答题的准确性。
阅读分析方面
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同听说、写作相比较,有其独特之处,即它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所以现代文阅读测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综观近年来的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1 考查目的明确
2 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题目设置的综合性强
3 题型多样、题目灵活
但大多数同学在答题上较盲目,凭着感觉答题,许多题目的失分率高,教师的困惑也较大。针对此类情况,笔者归纳为三方面
一 理解性阅读
〈一〉 如何正确筛选并提取文中的有效信息
1.信息的筛选
(1)找准筛选面
我们解答试题的依据在文中,它就是与问题相关的东西,如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层次、观点、材料等等,这就是筛选面。找准筛选面,分析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要找准筛选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能够宏观把握文章,其核心是把握思路,做到这一点,就蓝图在胸了。首先,要有自觉的文体意识。不同文体思路结构,表达方式均不同,没有这种意识阅读就非常盲目。第二,要有自觉的结构意识。结构是思路的表现形式,段落、层次分明,无法掌握文章的思路,满篇词句仿佛迷宫。
2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试题所问,往往是某一局部、某一方面的问题。但局部从属于整体,把它割裂出来,孤立起来,则无法判断其性质、意义。因此,要注意审视考察点与句内词语,与上下文文句、与上下文段的联系,在这些联系中寻求、确定筛选面。如二00二语文试题3
3注意避免常见错误。常见错误大体有: 1见前(筛选面在上文)不见后(筛选面在下文)2见近(筛选面靠近考察点)不见远(筛选面离考察点较远)3见显(筛选面表述显豁)不见隐(筛选面表述不直接、不显豁)4见整(筛选面集中于一处)不见散(筛选面散于多处)
(2).如何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1认真审题,理解文意是正确筛选信息的前提条件。信息是存在于文章中的,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准确把握文意,才能准确地把握信息。而准确理解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才能避免答非所问或答而不准、答而不全的失分现象。例如二00二语文试题15题
2抓住文中的重要句子。a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这类句子是指在文章开头、结尾的总领句、总括句和各段落的中心句。b揭示段意的重要句子。要抓住文段的起始句、总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c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要抓住文章中提纲挈领的、过渡的、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内层次的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之类)。d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3借助标题和注释尽快把握文意,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
4注意比喻、象征等手法,体会其中的隐含信息。
5照准文中与试题或选项对应的原句是信息筛选的关键。有时筛选出几处原文可以互相补充。
6找准干扰源,去伪寸真。干扰形式主要有:a无中生有;b故意疏漏;c变换时态;d变可能为肯定或变肯定为可能;e偷换概念、张冠李戴。试题往往故意设置一些干扰项,这就要求在筛选的基础上,采取对比、辨异等方法,把信息辨别、区分开来,提炼出所需信息。比如二00二语文试题16题
〈二〉 如何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所谓概括内容,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总结所读的内容。概括内容是理解能力的主要标志。要准确加以概括,首先要熟悉各类文体的特征。1概括记叙文的内容要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以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把握关键性词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如二00二语文试题18、19题。2概括议论文的内容要抓住文题。许多议论文的文题点明了全文论述的中心,有的题目就是中心。把握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语句。这样的句子有时在文章的首段,有时在末段,有时在中间。这里要明确中心论点与文章内容不是一个概念。中心论点是观点,是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则包括论点、论证的材料、论证的方法和为什么论证。分析归纳文章的论证过程,明确论据内容(事实、理论)以及论据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从而概括全篇的内容。如二00二语文试题15、16题。3概括说明文的内容要抓住文题。说明文的文题常常点明全文说明的对象、范围等。把握文中反映事物特征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为说明事物特征而选择的说明角度,理清说明顺序。有些说明文不单纯是对客观事物的介绍说明,文中还不时插进作者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这是概括文章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二00二语文试题13、14题
总之,概括文章的内容,要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的、常有本质性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综合概括起来。其次,在阅读训练中,概括内容的训练常常有概括段落意思、概括层次意思、概括文章中心等训练。无论概括什么内容,都是以分析和综合为基础的。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大致分以下几个等级。
(1) 概括段内层次的要点
(2) 概括段落的内容要点
(3) 概括整篇文章层次的内容要点
(4) 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要点
〈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些词语,那肯定无法准确地把握文章。因为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略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
汉语中,一个词有时会具有多种意义相关的词义。这种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语言中的词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的认识能力相比较总是有限的。一个词新造出来时往往只有一种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语言中一些修辞手段的运用,就不可避免地用原来的词来表示一些相关的其他事物,而且新旧词义并存。这样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词的多义现象对思想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语言丰富多彩,但也会给阅读带来一些不便。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跟其他一同组合成句才表达某种意思。因此,对于词的多义现象,我们必须联系它的上下文去体会,有了上下文,就可以肯定它表示的是哪种意义。
(2)理解并解释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也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地理解这些句子,那肯定无法准确把握文意。
这里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有些句子的结构比较复杂,只有先理清脉络,才能把握文意。一种是有些句子内涵较为丰富,需要仔细领会,才能正确理解,进而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文中重要词语”和“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需要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积累足够的常见常用词,特别是多义词的常用词义。
2应当透彻熟练地掌握词的语法分类知识,并能牢固地掌握各类词的语法功能。
3应细心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4熟悉各类短语的结构特点和语法功能。
5能够准确分析句子成分,掌握各类特殊单句的结构特点。
6能够辨明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熟悉相应的关联词。
7熟悉并掌握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8进一步提高对词语和句子的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类句子。a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有关表述。b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c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词句。d文中的概括句,包括全文的概括句,也包括一层或一段的中心句,以及其他一些集中表现了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e文中的过渡句。过渡显示文章的层次脉络,常常也是中心句。f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借助标题,就可以尽快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二 多角度创造性阅读
主要从如何提高开放性试题的得分率来谈。
1假设鲁迅先生没有观看那部有关日俄战争的纪录片,他会弃医从文吗?谈谈你的看法。
(《藤野先生》鲁迅)
2如果于勒看见并认出菲利普夫妇,会有怎样一段情节出现?或者会是怎样一种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法〕莫泊桑)
3课文安排文天祥、古代穷人和闻一多三个材料作事实论据,是否恰当?你还有没有别的建议或替换材料?
(《谈骨气》吴晗)
4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常州市二OO二年中考语文试题第22题)
……
以上这些都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它引导学生或分析综合、或想象联想、或发散收敛、或探索批判……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试题不设唯一答案,允许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潜能。
那么,开放性试题能否公正地、客观地对考生进行评定呢?——回答是肯定的。不仅如此,开放性试题的丰富多彩的答案,更有利于公正、客观地评定考生的真实能力,包括阅读、表达和创新能力等。因为它一改客观性试题的正误两级评分制,而为多级评分制,对考生的能力鉴定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提高了语文考试的信度。
由此可见,开放性试题具有开放性和限制性两重属性。它的开放性提供考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再创造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体现试题对考生的灵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而它的限制度又使得评卷工作者必须提高自我素质,才能科学、客观、公正,保证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开放性试题,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具有良好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有利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贯彻和实施。二00二语文试题的13、17、20、21、22、等都是此类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考试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地取代客观性试题,将成为命题的大趋势。我们也相信随着试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开放性试题还将日趋走向成熟,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充分体现考试的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
根据题旨要求的不同,开放性试题大致地可以被分成五种类型,即发散性填补题、选择性重组题、联想性描述题、联系性议论题和评价性议论题。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这五种开放性试题的常用题型。
1发散性填补
常用题型 填空,替代,补充,列举。
2选择性重组
常用题型 写简介,列举,制表,图示,小说明文写作,说明片段写作,简答。
3联想性描述
常用题型 片段描写,填空。
4联系性议论
常用题型 片段议论,小议论文写作,填空,读后感。
5评价性议论
常用题型 分析判断、点评、辨析题,比较题。
例如二00二语文试题21,此题应紧扣“文章中心”来谈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许多考生变成漫谈,相应失分较多。
总之,开放性试题根据文章内容和想象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从原文出发,以原文提供的信息材料作为思维的根基,使推理想象成为一种源与流关系的自然推想,推理想象的结论必须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其次,这种推理想象还必须合乎生活的情理,逻辑推理必须遵循规律,想象必须注意想象思维的特点,仔细揣摩,把握好分寸。违背科学规律、不顾及生活特点,逆情悖理地曲解、拔高或贬低,都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 评价性阅读
尽管在去年的中考试题中数量不多,但是从今年各年级的阶段测试中,题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初一新教材的两次考查中,此类题目的信息量比重很大。虽然无法总结它的方法,但可以预测今年的中考中评价性阅读的数量将会有所增加。这也许是中考试题的又一大变化。
写作技能方面——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一〉话题作文是中考的大趋势
2000年至2002年,全国各省中考语文考话题作文的现象呈普遍化趋势。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贵州省、山东省济南市、江苏省常州市、盐城市、镇江市、湖北省武汉市、福建省莆田市等许多省市地区的中考,纷纷采用了话题作文这一命题形式。考题的覆盖面也较广泛,涉及了“音乐”、“绿色”、“掌声”、“考题”、“亲情”、“游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发现”、“家”、“争辩”、“改变”等诸多的话题。
〈二〉话题作文有什么特点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命题。
比如命题作文“第一次”,作文的主题大致只能是“第一次做某某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或给人何种启发”;行文的内容也无非是记叙“第一次做什么的”、“怎么做的”,然后结尾再加以升华。可以说,命题作文对文章的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
但如果第一次是一个话题,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尽可在“主题与话题相关”的基础上,展开发散思维,开拓出许许多多的思路。
正因为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考生总是可以在话题的范围内开发出许多主题,文章要写什么主题,完全是考生自己的事。这篇作文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其他什么文体,考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话题作文为考生充分发挥写作才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三〉审题要注意些什么
1.审题的重点应放在“提示语”上。
2.有些考生作文时思路扩展不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将话题视作命题。
3.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命题,但不等于说没有限制,也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四〉话题作文如何构思
1.在话题的范围内,展开充分联想,开发出丰富的思路。
2.选择合适的文体
3.选用最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