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做中学>>理论>>文章内容
“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
信息时间:2003-11-08     阅读次数:
教育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心
 

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更加蓬勃发展,对人类和社会影响更为深刻。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的竞争中,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对国家整体发展作用越来越突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儿童和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举措。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儿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儿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国的教育界、科技界正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发起和推动的“做中学”(LE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改革实验是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计划。

 

“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在了解国外科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总结我国中、小、幼科学教育已取得的成就、丰富经验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吸收和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的先进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该计划由热心于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教育研究和改革的教育研究工作者和生气勃勃、勇于进取的一线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推进和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 推进“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推进“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提高我国幼儿园及小学科学教育水平的前提和背景。当前,开展这项“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还有以下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一)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必须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中国科协1992年、1994年和1996年三次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十年来停滞不前,科学素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现实表明,我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不足,亟待改善。其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授、轻亲身体验的获得。“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提出,不仅基于我们已有的经验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而且认真审视和分析了我国科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倡导的准则是针对这些问题,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克服这些弊端。

 

我们希望,此项科学教育的改革的成效不仅局限于科学教育的本身,而是能从科学教育的改革入手,探索一条实现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

 

(二)“做中学”科学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儿童,着眼于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做中学”特别强调以面向每一个儿童为原则,不是精英教育,不追求科学精英的培养和选拔,而是着眼于未来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关注科学教育的平等机遇和基础性,以面向全体儿童基本素养的培养为首要原则。不追求特殊的条件,满足大众的需要,关注贫困地区的学生,是“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强大生命力所在。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资源差异只是作为如何实施科学教育应考虑的因素,而不是科学教育是否可行的根据和条件。每个儿童、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有特色的“做中学”科学教育。

 

(三)国外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看到“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可行性和紧迫性。

综观国外科学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强调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改革方案中,科学探究都被列为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要素。与“做中学”相类似的科学教育实验计划——如美国的“Hands-on”(动手做)和法国的“LAMAP”(La Main a La Pate,其含义是“动手和面团吧”),已分别经理了十四年和五年的研究摸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这两个科学教育计划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态度,也培养了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这样的基础教育正在培育一种适应于新世纪经济社会的新文化。由于已取得显著的成效,在美国和法国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面对国外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自身的差距,这一差距今天体现在学校里,明天就会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借鉴和引进其中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成果,结合我国自身的经验,构建并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条件已经成熟,机遇不能错过。每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都会感到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必须紧紧抓住时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促进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全力推进“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实施。

(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良好时机。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召唤着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同时为他们创设了很好的舞台和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做中学”科学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在观念上做了重要的铺垫。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比以往更突出了科学教育和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做中学”科学教育的开展也将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活力,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做中学”科学教育倡导的准则

“做中学”科学教育不仅仅是科学课程的改革,而是一个以变革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切入点,进而变革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推动“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在我国的开展,我们为该计划提出以下的基本原则:
 

1.面向每一个儿童、尊重儿童间的差异。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不论他(她)是男孩还是女孩、有无残疾、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不论他(她)是什么民族、住在什么地区,都应平等地受到良好的科学教育。我们尤其要关注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我们鼓励每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去学习。


2
.儿童终身的学习,更为儿童学会生活奠定基础。

  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其探究热情不亚于科学家,我们要给予精心呵护和大力培植,使它们得以保持和发展。

  我们要鼓励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他们未来能适应社会,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


  3
.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

通过“做中学”科学教育,学生并不是得到随意的、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要根据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标准,灵活多样地开发与设计突出本土化并体现地方特色的案例。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兴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把它们作为科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我们应从孩子们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他们的操作材料。


  4
.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做中学”的核心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为孩子们提供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内容和有适宜机构的材料;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

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发现过程;

指导孩子们学会使用科学探究记录本,记录探究过程和所得出的结论,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发展他们的交往和表达能力。


  6
.采用激励性评价

我们的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我们不仅要注重孩子们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探究的过程。我们要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更要关注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和交流。


  7
.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进行科学教育。

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已取得较高的成就,在公众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他们有科学实践的体验,通常有开拓和敏锐的眼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家的参与将为科学教育的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家及科学工作者以其专业背景、实践经验和学识与教育界人士合作,成为教育理念的变革和课程设计,以及支持“做中学”实践的重要力量。


  8
.充分动员社区和家庭的力量,支持科学教育

  各地现有的自然科学场馆、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是科学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我们提倡这些资源向孩子们开放,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场所和设备支持。同时提倡科研人员和大学生走进幼儿园、小学,与儿童一起开展探究活动,增强儿童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水平。

家长也应成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支持者。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实际与孩子分享探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发现的价值,并发挥各自力量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科学活动,形成家长、儿童、教师间良好的合作与支持关系。


  9
.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络增进国内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教师、儿童及有关人员提供科学教育信息、活动案例与相关资料,科学家、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为教师、儿童、家长提供在线科学问题和教学方法咨询,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开放性的互联网络结构。

积极参与国际类似项目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和借鉴国外科学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和新经验,并使国际上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正在推进的科学教育改革。

三、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运作模式

1. 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发起,推动科技界和社会关心教育的人士共同参与。“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全过程的合作。

2. 成立教育部“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心,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我国科学教育变革的思路和途径,设计和撰写典型案例,做好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验项目框架设计和示范工作,同时负责协调、指导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的实施。

3. 建立专用网站和开放式平台,建立在线教师培训和支持系统。建立法国LAMAP网站等的镜像网站。

4. 教师是主要实施者,教师培训是项目开展的中心环节。“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应开发适宜的“做中学”案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作为教师发展的起点。引导教师对儿童学习特点和“做中学”科学教育原则的理解;然后教师参与运用“做中学”基本理念和原则进行案例设计和实践。教师的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在线培训两种方式,在教师参加此项目前必须参加一段集中培训。

5. 在教师“做中学”的实践过程中,指导人员,包括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都要经常到学校去,和教师一起分析采用“做中学”方式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有意识的强化和巩固体现“做中学”教育原则的行为。同时,直面、反思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和提高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和对“做中学”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在“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中,实验指导人员和教师同样经历了一个“做中学”的过程,他们需要不断的调动自己的现有经验,通过反思和后项,实践与尝试,使实践策略和理论水平不断上升,逐步开发出我国优秀的科学课程。

 

四、预期成果

1. 通过科学家的参与,社区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增进全社会对科学教育的关注和参与,为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2. 培养出一支能够掌握项目理念和操作策略的研究与培训队伍和幼儿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

3. 产生一批“做中学”科学教育优秀案例和工具包;

4. 形成本土化的“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策略;

5. 建立“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网站,形成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

6. 制定适宜的一套评价工具;

7. 在实验区内,使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中儿童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形成有利于科学教育的良好校园氛围和管理模式;

8. 在实验的过程中建立若干科学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
9. 通过实验园、校的示范作用,逐步在更大的范围中推广。

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组织结构图: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成立了教育部“做中学”项目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教育部“做中学”项目科学教育中心和教育部“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工作小组,实行国家级及地方级二级运作体系,建立各地“做中学”项目工作小组及其项目试验园校。项目网站的建立,使“做中学”项目各级管理机构与各地试点幼儿园及小学配合,相互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各地方的项目实验。

中国科协常委会下设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单位是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将领导和知道科协系统的有关组织和单位积极参与“做中学”科学教育计划的工作,建立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两级专家委员会,组织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做中学”课程的设计、指导、研讨和培训等工作。中国科协在大众科技网上建立“做中学”项目专栏,反映“做中学”计划的进展,推动科学教育改革。

教育部“做中学”项目工作小组及地方项目工作小组的人员组成由教育行政人员、科学家、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共同组织、参与项目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取向与实施策略.doc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与思考.doc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