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究>>文章内容
浅谈校本研究
信息时间:2003-11-10     阅读次数: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与定位

(一) 校本研究是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本校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为归宿的研究。

1、就课题讲。其来源于对学校发展直接起制约作用的问题,其直接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学校自身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为校本课题。

2、研究的主体。校本研究的主体应是学校中的教师。校本研究在校内进行,利用教师的力量,教师既是研究工作者也是受益者。如果研究者是由专业研究者进行,学校教师只是配角甚至是傍观者,那么,这种研究虽然也可能得出一定的研究成果,说明一定问题,但是没有能够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没有的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不能带动师资建设水平的提高,这不是校本研究。

3、校本研究应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研究过程。研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用日常的实践活动和行政决策代替研究,作为研究就应尽量体现出研究的具体要求。

4、校本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学校的实践改进。校本研究的出发点是学校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的落脚点应直接体现学校面貌的改进。将研究的结果用于学校的发展规划或问题的解决上,用研究的结论规范指导学校的实践活动。

上述四点,校本研究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点都不是校本研究。非校本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意义不大,甚至是徒劳无益,得不偿失。

(二)校本研究的类型

校本研究不同于纯理论研究,也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它属于实践者的研究,属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基础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研究,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旨在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对基础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解决教育实际某些典型的、涉及面广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或是直接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更具操作性,主要关心的是成果。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学校的教学工作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而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主要靠教师,教师处在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次,应用性研究可行性强,也就是说学校能够办到。一方面表现为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作性强,可以推广教师容易接受并运用于实践。另外应用性研究能直接派上用场,能直接产生效果,因而教师在时间上,研究能力上都有具有可行性。

例如:教师对“先学后教,先做后讲”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有所作为,但他们对“先学后教,先做后讲”原理的研究却是困难的。

2、中观与微观研究

按照教育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来分,教育研究有宏观研究及中观、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把教育看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体系而又溶入社会体系之中,它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大体系对教育的影响,作为我们的教师研究不了,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中观研究。对于校本研究来说就是有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活动。问题涉及整所学校的某一方面。如: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微观研究。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就是微观研究。如:学生的需要研究、问题学生研究、班级管理研究、学生干部研究、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

3、现场研究。现场研究就是在学校现场情境中进行的,也就是教师在现场去研究现场,试图揭开教育现场的问题、规律的研究。

4、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就是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运用创造性的思考,得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检讨学校措施,使学校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二、校本研究实施的前提

(一)确立科研兴校的方针。校本研究是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最终指向的,其目的在于改革学校的实际状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因而一个有远见的校长,常把自己的决策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方向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拿来主义”。可以说,科研兴校方向的确立,是学校研究实施的前提。

现代的学校需要校本研究。1、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促成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如:人们的价值观的多元化,就使主流价值观变得模糊。而学校往往只认同某一种价值观而抵制另一种价值观,这必然遭到被打入另类价值观的拒斥,会在一定程度削弱前种价值观的力量,这就是当前德育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这些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不会有完成的答案;不得不面对现实,又要求给出解答,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就成为惟一的选择。

2、文化多元,使得学校陷入两难的境地,需要我们去研究分析,去把握。文化多元的成因:

1)社会经济领域出现多层次结构,使得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合理化,建立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上的不同思想观念的存在,也由此获得了合理的价值。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既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2)社会日益开放。文化交流增多,各种各样的文化行为都可能与原有的文化互相接触,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

3)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的不断前进,社会环境具备了一定的包容和宽容性,在不违反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的文化形式存在,为文化的多元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4)大众传媒的普遍化带来了文化的大众化,人们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内化,转为新的文化形式,作为学校应当整合不同文化,使学生建立独立批判性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应文化多元的社会,又能使社会的文化起着引导作用,对于这样的一个难题,同样没有现成的经验供学校借鉴。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校本研究寻求答案。

3、创新人才的培养标准要求学校去寻找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有创新精神,要有创新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一培养目标与学校原有的培养人才质量规格标准有着很大的差距,需要调整学校原有的办学方向,重新组合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措施,以便更好地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研究。

科研兴校是学校高水平发展的唯一出路。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学校教育问题有许多是前无故人的,无论是理论上的研究成果还是实践中已进行的探索,都尚不足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找到适当的路径。更何况,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对本校灵验,其他学校的模式不见得能够在本校施行。因此,必须通过校本研究寻找适合本校的模式,通过校本研究架起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往往把自己塑造成“教师匠”,社会也把“教师”作为教师的评价标准。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处世的座右铭。教师注意知识的传授,做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社会贤达本无可厚非,这也缩短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人类知识精粹和文化精华。但是,在今天,网络文化来势汹猛,信息社会接踵而至教师如果仍然固守于原有的角色疆域,只管教书,不问研究,不仅是所教的知识会落后于社会,而且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开拓精神,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可能为时代所抛弃。

(三)研究程序的把握

校本研究的几个环节

思。校本研究始于对学校工作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进而确定校本研究的问题。

1)借助学校教师、学生及年级组教研组的书面总结,或问卷调查,或日常的观察,或访谈的分析对学校各方面工作作出总体评价。

2)梳理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校本研究要求研究实践者认真分析自己面临着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性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是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如果要解决,还应具备哪些条件?要从事研究的,是否可行?这样追问的反思,常常会把问题显露出来。

3)把学校工作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对照进行反思与梳理,把握学校面临发展的问题。

确定问题

反思寻找出来的问题中如果凭校长、教师的老做法解决不了,需要通过研究来寻找问题的出路,这类问题可以上升为校本研究的课题。

制定计划。

1)计划是研究者凭着对问题的认识,以及所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进行解决问题的设想。

2)计划应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作为课题设计者要认真重视总体计划

3)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允许不断地修正计划,把始料不到的在行动中又显现出来的各种情况和因素纳进计划。

采取行动

“行动”即是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

1)对行动者实施培训,使参与研究人员对有关的背景和行动本身的信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拥有较为丰富的相关资料。

2)在行动过程中要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实施者对问题的逐步认识,不断调整原有的计划行动。

进行考察

考察是指对行动者的记录观察。考察应是多视角的,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再反思。

再反思是校本研究的一个循环的结果,同时又是新一个循环的开始。再反思应思考的内容:

1)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计划制定、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过程的结果。

2)剖析和评价,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基本设想,和下一步行动是否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

校本研究的循环举例:

1、当我的教学方法遭到实践不定时,碰到了问题(如,我的学生在我的课上并不象我要求的那样积极参与);

2、我设想解决这个问题。(调整课堂组织使他们积极提问,措施是小组讨论和进行结构性练习);

3、我实施这个想像中的方案(我让他们进行小组活动,并引入有结构的练习,使他们在没有我经常监督的情况下,提出和回答问题);

4、评价我行动结果(我的学生参与性强多了,但是他们太吵闹,并且在有结构练习的情况下,仍然依赖于我);

5、我根据自己的评价重新系统地阐明问题(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他们积极参与又不太吵闹,且使他们在自身的发展中更具适应性)

(四)校本研究的适用范围

校本研究适用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适用于教师单独对自己任教的学科、班级,施行新方法的研究;适用于学校组织若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自行开展研究;适用于外来的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学校实际问题的研究,校本研究可作为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的改革措施引入固有的体系中去,使之得到创新;作为教师职业训练提高的手段,结合教师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教师的职业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

三、校本研究问题的选定

校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如果学校不存在问题,就不必要开展校本研究。而社会不断发展,学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存在问题是绝对的,而哪些问题是关键的哪些问题学校是可以解决的?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选定校本研究的问题,这是校本研究的重要环节。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校发展中由来己久存在的困难与缺点;

学校当今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学校自身的定位及己有的经验;

(二)题的特征与选择原则

研究问题的特征

1)问题必须旨在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关系。例如:某科的成绩优秀率超过50%?这个问题不需要决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只是统计就行了,所以不能作为研究问题,更不能作为研究课题,而某校某科的成绩优秀率能超过50%?就不同了,这种陈述建立了变量的关系,确定了教学措施与成绩优秀率的关系。

2)问题必须明确地毫不含糊地陈述出来。如:学科学习兴趣与学科学习效率关系是什么?

3)所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可检验性。

2、选择问题的准则

1)可行性。要完成这项工作,你的经费、时间是否力所能及?在所需的数据中,你有获得样本的方法吗?有没有理由使人相信你能为问题找出答案?研究方法是否易于处理和可以理解?

2)确当性。问题大小和范围足以达到研究的目标吗?有足够使用的变量吗?有得到充分可能吗?

3)教师方面的考虑。教师对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具体内容和可能出现成果确实感兴趣吗?它与教师的处境、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吗?它能促进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吗?教师能通过研究这个问题而学到有用的技术吗?

4)实际价值。研究的成果会使一般的教育实际工作者也发生兴趣吗?其研究成果能在校内加以推广吗?能够使得教育教学有所改进吗?

(三)研究问题的界定。例如“探究式学习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一个问题。什么是探究式学习?什么是创新?都是模糊概念。如果把它界定为。探究式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全班活动、小组讨论和个别学习等多种手段,积极探索问题、寻找问题答案并进而采取适当行动的教学活动。创新:提出自己或他人以前未有的认识,是超越自己或他人的过程,是发散性思维为主的问题解决过程,这样问题就明晰了。

四、校本研究方案的制订

校本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1、课题研究的缘由和意义。在这一项内容要说明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研究,他人研究的状况如何,研究有什么意义。

2、名词述语的界定。主要对课题中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明晰、更具操作性。

3、课题的表述和假说。就是对课题的进一步阐述让人明了。假说就是假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控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4、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在确定研究目的时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研究内容就是研究范围的具体描述,应详尽明确,要与研究目的任务要求相符。

5、研究的对象。

6、研究的方法。

实施实施程序、手段和工具。

研究的组织机构。

预期结果和研究限制。

10、经费预算。

11、参考书目及有关附录。

五、校本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校本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之一。在撰写时应注意:

1、题目。题目应尽量反映该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应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和注意,题目要贴切、简洁、新颖。要注意措辞通俗,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1)直截了当点明主题,例如《办学特色的关键在于集体领导》。

2)点明报告所研究的问题。如《培养小学三自能力的实验报告》。

确定报告的题目时,应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注意处理好题目与研究课题的关系。

研究报告的题常常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如《中学生自学能力的追踪报告》,但是,有时候由于在研究课题的名称中对研究对象或内容有较多限制,直接使用课题的名称就显得比较冗长,这时可另立题目而把具体的内容用副标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如《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报告》。

第二,注意处理好题目与主题之间的关系。题目和主题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报告的内容,题目是报告的标签、名字,而主题是指报告的中心思想。

第三,题目不要太大,太笼统,或题目与内容不符,或用夸大的字眼命题。例如,对某所中学学生入学动机的调查与研究,就不应以中学以《中学生入学动机新动向》为标题,而应以《某中学学生入学动机的调查》为标题。

第四、题目不要太长,应尽量醒目。

2、前言

前言是研究报告的序言和开场白。前言要求简单扼要直截了当,不要拖泥带水。说明这硕研究的重要性,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具有什么学术价值及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3、正文

正文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如:调查报告的内容要写明调查问题的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教育经验总结报告要指出具体的经验是什么,不要对经验进行分析、归纳论证,指出经验的意义和价值;实验报告的内容,要写明实验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

4、结论

结论部分,可概括为几点,自己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还可指出,根据这个研究,下一步应深入研究什么问题,这部分要尽量简洁。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