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音乐与美术>>课例集锦>>优秀教案>>文章内容
大雨和小雨
信息时间:2003-11-19     阅读次数:
 

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能够认识到力度“强”、“弱”的产生源自用力的不同。

2、  学生通过听赏,能够感受力度在乐曲中不同的运用所产生的旋律美。

3、  通过学唱,学生能准确地唱好“强”、“弱”之处,并用清晰、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4、  通过编创前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自如地运用力度记号,以此来丰富、装饰歌曲。

教学内容:

1、  动:寻找力度产生的原因。

2、  听:欣赏〈〈卡门序曲〉〉。

3、  唱:大雨和小雨。

4、  创编:为歌曲伴奏。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在导入部分用游戏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认识到力度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以听为主,让学生欣赏《卡门序曲》,并即兴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中的“强”与“弱”,在听觉、动作上进一步加深对力度变化的掌握。在以“模唱”为主的“新课教学”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差异互动,让学生既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又在小组即兴表演中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最后,是让学生自由律动,自主创新的一块。利用“学科的综合性”,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自然知识,通过想象,创作出前奏。学生在此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使他们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学唱——创编这三个环节,体会、表现出音乐中的“强”与“弱”。

教学流程:第一块以“听动”引“趣”;第二块以“学唱”激“趣”:第三块以“创编”逗“趣”。

一、游戏——听辩—— 表演。

1、  “游戏”导入:听老师打一节奏谱,按要求模仿。

学生活动:第一遍:大声地读出来。第二遍:小声地读出来。第三遍:轻轻地敲

          出来。第四遍:很响地敲出来。

教师引导:你们是怎么来控制声音的大、小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用力的不同。

教师小结:在音乐上称为“强”与“弱”。

2、“欣赏”深入:欣赏《卡门序曲》。要求:学生在听到“强”与“弱”时,用不同

                的动作即兴表演出来。

二、听辩——学唱——表演。

1、  听一听,歌曲中有没有“强、弱”。

2、  带着要求欣赏两遍。

第一遍:重点听有“强、弱”的地方。

第二遍:跟着音乐唱一唱。

3、  学习歌曲。主要学习方式为学生跟琴模唱,辅助学习方式为师生、生生合作唱,并可以接口唱、对唱、表演唱等活动形式巩固歌曲的学习。

4、  情景表演。教师引导:想象下雨时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设计进其他     

一些景物。

学生活动:讨论——排练——表演。

三、讨论——创编——表演。

1、  学生讨论:下雨前自然界还有一些什么景象和声响?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或用乐器来表现。

2、  学生创编。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3、  学生表演。乐曲前可以加进风声、雷声、闪电的声音。

四、在《风雨雷电交响曲》中结束全课。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