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京剧(第二课时)
一. 教学设计思想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孩子,应该了解她;作为教师,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在这方面,许多老师都有过有益的探索,但我觉得大多把她当成历史来瞻仰,好象一种文物一样,而我觉得京剧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而且更具有时代性与多样性,所以,抓住京剧的古老特色与时代生活的联系,不但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辉煌过去更要引导学生发现京剧的今天与现状,是我对这堂课的主导思想。本课为苏教版九年制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七课。原内容只有“智斗”一折,显然不能表现京剧本身的博大精深、剧目繁多、千姿百态。,也与学生本身对京剧原有的那少的可怜的认识不符。所以本课设计为两课时。本教时为第二教时。在第一教时里,着重于对传统京剧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对传统京剧的行当、表演、伴奏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教时着重在对京剧的知识复习巩固上进一步了解现代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的发展以及与相关文化姐妹艺术的融合。我一直觉得,京剧并没有消失,而是一度离我们远了些。聆听、体验、模仿她独特的风采,探索思考她的历史与现状,感受以京剧为代表的古老艺术与现代生活、艺术形式文化的融合,相信京剧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明天。
二. 教学目标
1. 能分辩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伴奏乐器,了解传统京剧的有关知识。
2. 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分辩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三 . 教学重难点:
1. 如何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
2.京剧不同与其它剧种的特点,语言特色与伴奏乐器、旋律特点。
3.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四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外搜集京剧图片实物资料,丰富京剧知识。
2. 老师课前搜集文字、实物、图片、音响资料。
五 . 教学过程: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5分钟)
1. 播放京剧片段,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并说出你是从那儿看出来的。
《杨门女将》 《淮河营》 《红娘》 《白蛇传》 《赤桑镇》 《武家坡》
《智斗》(过渡至听赏讨论的第二部份)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辩(25分钟)
1.一听《智斗》
1)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
2)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3)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老生、花脸)你是从那里听出来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宏亮)
4)体会和传统的京剧有了那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速度板式更生活化)
过渡:没有了五彩的服饰,特点鲜明的脸谱与独特的对白,京剧还能称为京剧吗?
2.对比欣赏京剧《沙家浜》另一片段与沪剧《芦荡火种》片段,提问:你能分辩出两种戏种吗?你是从那儿听出来的?(找出京剧不同于别的剧种的特点)。(唱腔的方言特色与伴奏乐器南北差异)
3.二听《智斗》选段
4.表演《智斗》片段
选择一个人物,尝试用京剧的腔调架式来表演《智斗》,其余同学帮衬着的点,为他们说锣鼓经。
小结过渡:在京剧的成长过程中,吸收了许多象地方戏、武术、杂技的优点与长处。从而形成了他特有的魅力和特点,比如说他独特的唱腔与念白,还有鲜明的伴奏乐器。到今天,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岁了。时代不断的发展,也要求京剧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使这个古老的艺术更加贴近我们现代人的口味。
(三)欣赏京剧的革新发展与姐妹艺术的融合(10分钟)
1. 欣赏提问
以下的几个京剧片段在那些地方做了改革与发展,给你带来什么感受?《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伴奏方式革新)
《杨门女将》(与交响音乐与合唱艺术相结合)
《我的中国心》(京剧改革的新产物京歌)
老师的话:现代京剧虽然做了许多改革,使其更加与我们现代生活贴近。但是,她的精髓并没有要消失,而是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她以她独特京腔京韵、鲜明的中国风格,征服了全世界。同时,也逐渐的渗透和影响着咱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也影响着别的姐妹艺术。
2. 欣赏舞蹈《旦角》提问:
请同学看这段舞蹈,听这段音乐,告诉老师其中有京剧的那些表演方式?(吊嗓、武打、表演)表现了几种不同的旦角?(花旦、武旦、老旦)
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她从辉煌的昨天走来,拥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今天,我相信她一定能在咱们这一代手中焕发青春。
结束一:让我们先从一名观众做起,走近京剧!
结束二:让我们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唱段《今日痛饮庆功酒》中结束这堂课,让我们做一回小戏迷,为京剧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