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语文>>师生园地>>教师论坛>>文章内容
新课程下师生沟通策略
信息时间:2003-11-26     阅读次数:
 

新课程下师生沟通策略

武进区湖塘桥初中   沈鑫涛

时下,教师和学校已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属于我们的教育经验优势,必须面对新的任务:把学校办成更能吸引学生的场所。在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下,特别是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越来越多,学生接触了更多的信息,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和辅助消化,学生难免会与教师、学校之间产生距离和隔膜,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学的情况。

1.以生为师,海纳百川

教师原来“中心信息源”的地位逐渐改变,教师必须以朋友的身份低位进入,以生为师。老子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故为师者,应象江海那样放低自己的位置,清除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积淀,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低位进入角色,向学生学习,以生为师。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应时时提醒自己,要谦虚恭敬,礼贤下士,勇于向学生学习,以谦逊的美德赢得学生的尊敬。

以生为师是遵循教学相长规律的体现。教学相长的规律要求教师注意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尽管是闻道在先,但终究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何况时代发展至今日,学生从多渠道接受着知识信息,发展中各有所长。教师就更加需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中汲取智慧。

以生为师是一种对学生更深入、更细致的了解过程。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案应建立在对学生充分的调查了解基础上,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不深入学生中间去调查研究,任何凭空制定出来的教育教学方案都将因脱离实际而显得苍白无力,并难以实施。

2.用爱拉近距离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导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因此,有人说:“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中学的孩子就像一株挂桃的棉枝,最需要关怀和扶持,多给他们一些爱,果实就会丰硕。”我们不妨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在课后除了关心学习以外问一问学生的生活和爱好,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借一本两本好书给学生看看,交流一下阅读的感受;发现学生有困难能够发动学生给予帮助,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3.善待学生的错误

犯错误是正常的。由于每个人知识、阅历的有限性,他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难免出现短视,导致行为偏差的产生,这是不足为怪的,所以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讽刺、训斥、责骂等只能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或是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其他不良后果。而那种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慈母般博大无私的爱才是最有感召力的,才能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是一笔财富,人总是在不断地改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完善。

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师生关系随时代发展而有所调整,得益的是学生。人民教师投石问路,积极改善师生关系,把学生教育好还给家长、还给社会,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