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的大棚栽培
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生物兴趣小组
我们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及走访调查,了解到大棚栽培是一种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段,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棚栽培蔬菜技术
大棚栽培蔬菜是设施栽培中的一种方式。它用塑料薄膜覆盖,人可以在其中站立劳动操作的暖棚。它具有透光,避风,保温和防雨的作用。在蔬菜生产上,利用它能提高棚内空间和土壤温度,在寒冷季节,进行瓜果类蔬菜提前或延后栽培,也可培育蔬菜秧苗。在雨季保留大棚顶膜,去掉裙膜,可进行遮阳降温栽培蔬菜和育苗。
大棚栽培蔬菜的经济效益已被广大农民有所认识,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是也有部分农民缺乏对大棚栽培蔬菜技术的了解,管理不当,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因此,在这里向农民朋友们介绍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
1、大棚蔬菜种类和品种的选择
大棚栽培蔬菜要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种类。如蕃茄,茄子,辣椒,西葫芦,黄瓜和四季豆等。选用品种要求早熟,高产,耐阴、耐低温和耐病等特性。目前我市生产上一般选用,如早丰,日本大红×101T6,合作903,合作906蕃茄,杭州红茄、红茄一号茄子;鸡瓜×吉林,早杂2号,湘研辣椒;津研,津春系列黄瓜;早春一代西葫芦;美矮四季豆等等。
2、大棚的搭建和覆膜
搭建大棚场地要求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忌水渍,土壤肥沃。因为光照关系,大棚南北延长比东西延长受光均匀,且抗北风。大棚骨架必须按规格要求搭建坚固,在定植前半个月覆好薄膜,扣紧压牢,密缝不漏风,以提高高棚内气温和地温。
3、定植时间
上面提及蔬菜种类多是喜温暖气候条件的,其根系开始生长,一般要求土温在12—13°C,定植过早,土温低,根不发,生长停顿,早栽达不到早熟。一般在2—3月可以定植。若采用人工地热线加温,或大棚中畦面铺地膜,再加小拱棚和草片保温等措施。在期内可以早定植。定植最好安排在冷尾暖头天气时进行,有利于秧苗成活。
4、施肥和浇水
大棚栽培适宜施腐熟有机肥,少施化肥,防止棚内土壤盐分的积累。一亩地要求有机肥4吨以上。有机肥除了供给肥效外,且有松土提高土温,补充二氧化碳的作用。化肥不能表施,必须深施或溶解在水中浇施。施肥要注重磷钾肥配合,以提高植株抗性和座果力,施肥不宜在傍晚进行,施肥后要加强通风换气。棚的两边由于滴水,土壤常较潮湿,后少浇或不浇水。大棚内不受雨淋,土壤水分除人工浇灌外,随土壤毛细管由地下往地上升,土壤肥料随着土壤水分上升到土壤表层,使表层溶液浓度增加,因此,大棚栽培施肥浓度宜淡一些。
5、大棚的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是大棚栽培蔬菜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它除了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外,并有增进二氧化碳,排除废气,促进植株蒸腾,控制病害发生等作用。大棚通风换气一般于定植还苗后开始,为了促进还苗,需要保持较高的温湿度,通常不通风。
通风时间一般自上午9—10点钟,棚温达25°C以上开始,至下午3—4点钟止。通风口由上至下,由小至大。通风量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植株大,拥挤,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不要引起棚内温度急剧下降,最好开始通风时,棚温能继续上升。晴天,通风后棚内保持25—28°C,阴雨天保持20°C左右。
通风换气也是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可缺少的措施,棚内二氧化碳含量早上自太阳照到棚上,由于植株光合作用引起急剧下降,当棚内温度升到25°C左右时,二氧化碳需要量急增,正是通风弥补的时间,若能通风以前进行人工施二氧化碳,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6、病虫防治
大棚亦是一种隔离栽培,栽培管理得当,病虫害较少。但是生产上却往往容易发病,原因是植株生长嫩弱,抗性不强,不注意田园清洁,种子、农具和土壤携带病原,以及通风透光不良,形成有利病害发生的环境。大棚栽培蔬菜病害防治主要在于用抗耐品种,杜绝病原传播,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以及药剂防治。
大棚药剂防治采用烟熏剂为好,既操作方便,效果好,又免去喷药劳累,省工、省事、省成本,且不增加棚内湿度,阴雨天尤为适用。如一熏灵,可防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猝倒病和早、晚疫病。烟剂四号,防蚜虫和粉虱等。
二.塑料大棚春番茄高产栽培
天津市南郊区双港乡芦庄村菜农崔秀义,1988年栽培大棚春番茄0.93亩,
通过选用优良品种、低温育苗、蘸花保果等措施,取得了折亩产量6000公斤、
苗产值l0200元的高效益。其主要措施:
1.选用旱熟丰产品种
佳粉1号是天津市南郊区早春大棚栽培的主栽品种,该品种比强丰、中蔬
4号等品种提前7一10天成熟,果实整齐度高,比较耐低温,适宜保护地栽培。
2.培育花数多节位紧凑的壮苗
(1)播种
12月10日在温室内播种,采用方营养坨育茵,苗床白天气温25—30℃,
夜间18—20℃,3天后出苗。
(2)低温管理
齐苗后立即降温,白天20—25℃,夜间15℃,第二片真叶吐出是第一花
序分化阶段,夜间最高不超过10℃,最低不低于6℃,保持4天,此间不能倒
方。用低温培育出的苗子,一般7片真叶时出现第一花序,而且花数较多,
为定植后的一次性蘸花打下基础。低温处理后,在苗子长到3片真叶时倒方,
倒方时要浇水,做到控温不控水,避免秧苗老化,适宜的湿度对花芽分化也
有利,倒方后要升温,白天20—28℃,夜间13—16℃,促进缀苗。缓苗后即
3一4片叶,为了使第一花序和第二花序紧凑,要第二次实施低温管理,白天
20—25℃,夜间短时间内5—6℃,持续7天,再将夜温提高到10一15℃,保
持正常生长温度,经过第二次低温处理的苗于,第二花序节位比未经处理的
降低1一2节,花数达10朵以上,为早熟丰产打下基础。
(3)定植前囤苗降温
在定植前10天囤苗,白天15—20℃,夜间7—8℃,囤苗作用有三个:一
是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二是诱发新根利于定植后缓苗,三是锻炼秧
苗对棚内环境的适应能力。囤苗时不能浇水,但要将方台用土封严。
3.采取多层覆盖适时早定植并加强管理
定植期为3月8日,苗龄88天,8片真叶现蕾。
(1)采取三层覆盖保持棚内温度
在距棚顶40厘米处顺棚的方向吊地膜作天幕,采用10厘米高垄栽培,旧棚
膜做地膜高垄栽培。定植后在秧苗上部50厘米处支地膜小拱,形成三层覆盖,
这样的地膜小棚内的温度可以比单纯大棚高6—8℃,有利于加快缓苗速度和前
期生长,此外,棚内前期还设火炉4个,加温15天,使棚内气温得到充分保障。
(2)前期保温巧灌花前花后水
定植前期外界温度较低,应以保温为主。特别是最低温度尽量不要低于
10℃,杏则不仅生长不良,而且会感染灰霉病。定植时沟内尽量浇足水,定植
后7天不封沟、不浇水。灌水过勤会降低地温,不利于缓苗。灌水要一次灌足,
定植后10天即见开花,当第一穗花开40%时,浇花前水,水量要适中,以满足
开花对水分的要求,避免干瘪花的出现,浇完水第二天或第三夭,第一穗花开
在80%时蘸花一次,蘸花后的第三天浇第一穗花的花后水也就是第二穗花的花
前方,当第二穗花开花量达80%时蘸花一次,花前水主要防止因水分不足而引
起的落花、瞎花,花后水则是为促进小果膨大。当第二穗果2厘米大时结合灌
水每亩迫施尿素10公斤,第一次浇花前水时及时撤掉地膜小棚。
(3)一次性蘸花保果
由于苗期管理温度低,各花序分化的花数较多,每次只蘸花一次,用30ppm
的防落素蘸花,蘸花后10—15天进行疏花疏果,每穗上留5—6个果,一次性蘸花的优点在于:同花序内座果、膨大同步进行,由于降低了第二穗果与第一穗果间的节位,两穗花之间开花时间相差短,使第一和第二穗果的膨大几乎同时进行,
达到果实整齐度高,采收期集中,早熟丰产的目的。
(4)中后期管理
5月14日第一次采收,收获期内每隔10大灌一次水,随水追肥两次,每次施尿素15公斤,温度白天25—30℃民夜间15℃左右,每隔一天采收一次。
4.及时防治病虫害
早疫病、灰霉病和叶霉病是田间经常发生的病害,灰霉病可以用50%速可灵1500倍防治,早疫病和叶霉病可用65%代森锰锌600倍或4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叶和涂抹病部。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认为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调查:
1.大棚的规模化种植是否经济效益更可观?
2.大棚种植的销售渠道可否拓得更宽些?如何拓宽?
我们将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
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