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学校方案>>文章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初探----常州市兰陵中学
信息时间:2003-12-22     阅读次数:
 

去年秋天,沐浴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的实验阶段。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我市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与探究。我校从实际出发,进行了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内容,没有现成的教材为依托,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亲历与实践,将学生从教室拉向社会,从以教科书为蓝本,转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活动体验来求得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牵头的课改领导小组、综合活动课组委会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的忠实于教材的传统讲授的角色转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与评价者,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有课程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规划设计能力,探究能力、收集、处理、反思信息的能力,要有问题意识。为此,我校非常注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由我校分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刘校长和教导处主任参加了市局举办的理论培训活动,认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的目标。他们回来后,即对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并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整体规划活动的内容与实施,开展课程研究。

    常抓教研工作。每半月开展一次由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参加的专题研讨活动,就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开发、活动方法及途径、活动评价等问题进行研讨,使指导教师在研讨活动中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获得实践经验。

    我校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明确课程实施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校动员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同时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提出了不同的活动要求:

对七年级学生,老师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帮助他们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成果大多以“剪贴报”的形式展现。

对八年级学生,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对九年级学生,老师更注重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可以以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绘画作品,模型制作,活动日记,小论文等形式展现成果。

                我校注重挖掘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进行,我们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如:我校靠近“兰园”,老师们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我们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校以主题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要求学生通过课程探究、项目设计、调查访问、社会参与等活动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我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师引导下,已对一些主题进行了探究。如:

⑴“绿色天使”在行动

⑵我眼中的环保

⑶我爱文学

⑷恐龙的发现与进化

⑸走进自行车

⑹中学生休闲方式的调查

⑺我是家乡的小导游

⑻叶集(树叶收集与标本制作)

⑼绿色植物探究

⑽绿色学校设计

⑾人们服饰的变化情况调查
⑿亲近家乡梳篦
⒀自己做DIY
⒁家乡水污染情况调查
⒂健身捶背椅的设计
⒃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⒄我来设计中国结
⒅自尊自信,自强不息

⒆我爱足球
Happy音乐

㈥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初步尝试:

1.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管理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封闭的空间和开放的空间进行活动,其中开放的空间活动居多数,要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空间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安全保障是综合实践中的指导老师最担心的问题,也是学校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的措施是: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2.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反对通过单一的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等级的划分,赞同“自我参照”标准,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提问,同伴之间的互动,对形成彼此之间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与鉴赏。我校也作出了一些初步探索:在评价成员的构成主要由家长、教师、学生自我、同伴以及社区有关人士、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人员等等;评价的形式有:评价表,档案袋等;评价的方式有成果或作出交流、活动课展示、学生活动过程档案评定、学生自我反思性评价工具的评定、学科教师以及家长的描述性评定、日常活动实施评定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我们缺乏的是经验,我们在尝试、思考、探索,我们需要专家的引领,同行的交流。老师与学生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同!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