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学校方案>>文章内容
常州市北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汇报
信息时间:2003-12-22     阅读次数:
 

我校实施新课程以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握“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一总目标。指导并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实施的管理和指导机构。这门课程开设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和指导作用的发挥。

一、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指导机构,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照例由学校按常规组织实施就可以了。但它是一门以前从未有过的、操作难度很大的课程,为了保证这门课程的正常有效的实施,我校

建立了以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参加的管理指导小组。管理指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负责课程实施的管理和指导。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设计综合主题。管理指导小组结合学校的文化积淀、已有特色、学生来源、学校所处社区的特殊性以及地域特色,设计年级或全校的综合主题。如 "人与自然"综合活动主题。在这一综合主题下, 还有若干分类的活动主题,如"人与环境"、"人与动物的多样性关系"、 "自然界为什么会报复人类"等。这些分类的每一类活动主题中,又设计若干具体的活动主题,如"人与环境"活动主题中,又 有"人口增长与垃圾量的关系调查"、"森林毁坏对水土保持带来的影响"、"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等。每个具体的活动主题中,还会衍生出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如2002年研究课就有40多个。

2.按要求安排好课程。学校应按新课程计划要求,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排入课表中。课时采用集中安排和分散安排的办法,如对学生作宣传动员或学生开展调查、考察等活动,集中安排课时;学生分小组讨论或制定活动计划等,则可分散安排课时;举办结题评审或成果交流活动,则集中安排。

3.指导教师开展活动。首先对教师进行培训。从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等课改背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课程实施的要求、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对这一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学习到一些实施的方法,为实施奠定基础。其次,要指导教师制定好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如帮助教师分析活动计划的可行性,分析具体实施方案中活动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以及学生外出安全措施是否周全等。再次,对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指导。例如,学生活动中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技能、技巧(如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的注意事项、成果展示会的设计等等),及时对教师给予指导。

4.检查教师实施活动情况。检查教师是否按学校要求制定好了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否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活动。如检查教师是否指导学生选择了活动主题,是否指导学生拟定了活动方案,是否指导学生开展了座谈、访谈、实验、制作、演示、展示、交流等活动,活动质量如何?学校管理指导小组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分工负责地实施管理。我校每两周一次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和检查,有力地保证了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的课程。强调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获得直接经验。因此,它是一门经验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确定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有机整合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内容。我们可将四大领域有机融合、彼此渗透,整合形成“生活与环境”、“生活与体验”、“科技与生活”、“人与自然”“走近社会”、“走进电脑”、“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校园生活”、“种植与养殖”等板块,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民风民俗”主题中有:“生活中的迷信问题”、“ 延陵路的变迁”、“常州的节日习俗”、“常州特色小吃” 等内容。“走近社会”主题中有:参观常州港、高新技术开发区、 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新农村——江阴华西村、民航机场等。还有“大润发商机揭秘”“人与自然”主题中有: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环境与人的关系”、“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食品与健康”等。

2.内容形成序列。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我们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从初一到初三形成序列,避免活动内容的无序和重复,并通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走进电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各年级内容难度依次递增。

3.体现地方特色。

我们根据当地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具体情况,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来拟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如:“常州名人故居巡迹”、“ 苏东坡在常州”、“ 天宁寺的兴衰”、“ 北环中学建校史”、参观农业示范园、花木繁殖基地、养殖场等。

4.体现个性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向全体,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全员参与。只要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或乐于思考的,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如“ 校园绿化、美化方案设计”、“运动会班牌设计”、“体育节节徽设计”、“艺术节节徽设计”“学生自办报展评”、“ 学生上网利弊调查”、“伊拉克战争——人民的灾难”、“非典知识知多少”、“飞天寻梦”等。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大胆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励学生展现特长和标新立异;在对问题的探究方式上,大力倡导小组式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合作共事的工作方式的需要;探究式学习方法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方法相对的、着力于解决问题的主动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办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中,评价环节发挥着重要的质量保证作用和促进作用。它发挥着有力的导向功能、反馈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评价内容和范围主要包括:

1.对教师制定的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评价。①是否制定了活动计划;②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切合实际,是否符合学校的整体布署;③具体实施方案与教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否有机结合,是否可行。

2.对教师活动过程中指导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有无指导,对考察、调查、实验、演示、成果展示、交流等指导的情况如何。

3.对活动结果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注重活动过程,但也重视活动结果。因为结果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过程活动情况,并且还能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成果意识,反映是否形成有始有终地搞好活动的良好习惯,反映教师指导的力度和水平。

对考核评价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期终予以表彰。

 

 

2003.11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