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究>>文章内容
落实校本教研 推进课程改革
信息时间:2004-01-06     阅读次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深入进行,如何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由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来推动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专家认为,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下面,谈谈我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的点滴探索。

   一.把握科研方向,树立校本教研新理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加强教育科学研究,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这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科研只有牢牢把握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促进成果转化这个原则,科研管理才不会迷失方向。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一把手工程、先导工程。基于这种思想认识,我们把重视和加强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大事来抓。学校先后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校本教研工作大会",调整充实了《校本教研工作条例》。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亲自负责抓教学研究,制定教研制度,指导各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督促和评价学校教研工作。学校各教研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

   二.规范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

   构建教育科研管理是校本教研进行管理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答案只有一个--赋予自主权。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鼓励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不应该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教师是在由社会发展所牵动的教育改革当中,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我校校本教研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依法治校、教研工作规范化的机制。首先是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其次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三是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确定"新课程教研日",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总结、交流、反思每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求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后记、提供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研讨课、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提供一个研究的问题等。同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教研工作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的主要条件之一,通过这些制度保障,使教学研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三.深化课题实验,提高校本教研新成效。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的土地上才能枝繁叶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一个统领的核心课题,才能更加明显地提高成效。我校牢牢抓住了"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这个核心课题,将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凸现出来,把研究深入到师生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互动策略及教师教学方式等问题,并建立多子课题网络,使教育教学、课改实验及评价工作均以此为统领,融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为一体,提高了实效性,使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强化课题管理,规范运作体系

   我校课题研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题规划的制定、课题研究的制度管理和过程管理。依据教育科研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我们遵循了"科学性、整体性、重点突出性、可行性、创新性"的原则,严把课题立项关,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及时提出"科研管理规范化,课题研究实用化"的口号,加大课题过程管理,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教改。

   (二)强化课题服务,发挥科研兴校优势

   激烈的市场竞争牵动着教育。引起教育竞争的今天,个性化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生存的生长点。以课题化形式带动学校有特色的发展,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的效益。自从介入"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实验研究",我们以课题为突破口,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勇闯学校发展之路。从校本培训到校园建设,再到教育科研,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校园建设品位上升了。社会各界较高的评价和认可中,我们找到了科研与教研、科研与学校发展的结合点。

   (三)实施课题引路,促进科研创新发展

   科研的关键在于课题,课题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标志在于成果转化。新形势下的课题活动,必须找到新的生长点。我们认识到: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使课题及其成果长久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1、将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加强子课题实验的针对性,在实用性、实效性下功夫,使教师在经验加反思中成长。

   2、课题要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注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创新,探索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使教师运用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将课题同信息技术、网络"虚拟教研室"相结合,及时吸纳、传输课程改革和课题的信息与研究成果,引发对课题的争鸣与交流,使课题研究在交互式、对话式等互动培训方式中不断深化发展。

   四.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新进程。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它需要强而有力的支持系统与激励机制作保证。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教研深入持久地开展,我们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优势,努力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学习资料(如《素质教育博览》、《课改实验通迅》等)、音像资料,及时传递课改信息;同时,积极寻求专家教授的指导,踊跃外出学习,尽快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此外,学校制定了《教育研究成果考核评价与奖励办法》,采用逐级自评考核的动态评价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教师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教研活动向新的进程迈进。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