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 词:培养 能力
论文摘要:在地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十分重要,要在引导自学、学会整理知识和分析研究而得出结论几方面着手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教育工程。地理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应该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 在传授知识中引导自学
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学能力成梯级状态。中学地理教师应把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目标,从初一开始就进行培养。每一个年级的地理教师都应该有这一目标。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有:
1.自学课文。除了教师必须讲述的主要内容外,课文中往往还有一些阅读材料。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所有文字,例如:教材中的标题、正文、题目以及一些必要的注释。同时要引导学生搞清文字内容之间的关系。
2.自学课外地理科普读物。教师在讲述中,适当留下一些待思考、待查证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阅读与此内容相关的地理读物,以便解答。
3.将课外自学的内容同教材内容相比较。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课外读物中的一些论断,与课文的论述不一定完全一致。要正确运用课文,不可脱离课文内容而求助于课外读物。
二、 从接受知识到整理知识
学生无论是在课内听讲或是课外自学,都是接受知识的过程。作为一名称职的地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1.将新课知识同旧课知识联系起来,整理成系统知识。例如初中学的地球与地图知识,在后面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中都要用到。因此学生应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整理。
2.理清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按照课文知识结构体系整理知识,对于初中学生开始实施时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逐步引导。由学生自己动手按照一定的结构体系整理学过的知识,然后再展示教师整理出来的结构体系,提供给学生参考,以示启发。
3.坚持记好笔记,每过一个学习阶段要适当整理,根据学习目的加以取舍和系统化,可以采用归类整理、对照整理、按照地区分布横向整理等方法。
4.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评注,记下自己的听课心得,并逐步系统化。
三、 接受现成结论到学会分析,得出结论
对于地理现象的表述,教材往往都有一个结论。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记住结论,至于结论是如何来的,则略而不述。学生也习惯接受现成结论,很少提出“为什么”,按照这种情况发展,那么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没有得到提升,学生就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地理学科来说,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地理思维、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地理科学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要把地理思维的过程教给学生。
1.把握教材编者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从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到解剖教材中地理结论表述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在“感知”、“理解”和“解剖”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2.教师有意地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思维过程的基本步骤。富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讲述中向学生展示,学生不知不觉地跟着学到了思维方法。
3.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
相关信息,运用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解释研究现实生活和不同尺度地理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也就是直接感受,这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养成良好的科学观
4.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地理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些地理问题的结论,往往可以从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即使课本上的现成结论没记住,或者没有记准,同样可以推论得出。发现并解决地理问题也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也是学习评价的重点。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上述几点可以说只是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湖北教育出版社《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新课程》
常州教育局教研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