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地理>>教研纪要>>文章内容
多媒体网络下的地理课堂教学
信息时间:2004-01-07     阅读次数:

论文摘要: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中学地理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机遇。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涌进传统课堂,为地理学科实施创新教学创设了信息化的环境,从而推动了地理教学的信息化。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个人计算机,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教学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信息,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地理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地理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多媒体网络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通过教学尝试,本人已经认识到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下面我以初一地理《澳大利亚》为例,论述了多媒体网络及其优势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设计原则等谈一些看法。

一、            多媒体网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网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很多的内容单靠详实的语言、几幅挂图、几个静态的模型是很难表达的。学生反映地理内容抽象而枯燥,学习兴趣低。如何让这些内容变得具体、直观、生动有趣呢?教师在准备教案时就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则为地理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如:文本资料、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只要我们打开电脑,点击相关网站,键入关键词,瞬息之间就有来自不同网站提供的信息置于眼前。例如讲解澳大利亚特有生物时,只要在教师提供的扩展学习内容中点击相关内容或收索引擎中输入澳洲生物两个字,按回车键,几秒钟后关于鸵鸟、考拉、鸭嘴兽等生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动画等信息就出现在屏幕上。丰富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宏观化、具体化。大大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易于掌握。

2、网络教学为学生理解抽象的原理提供了虚拟的空间

在地理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书本知识,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网络教学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受范围之内,从而无限地扩大直观的范围,为理解基本原理创造了有利条件。网络环境为我们地理教学提供的这项强大的功能-------虚拟现实,它是由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参与者可进行各种模拟操作,并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觉。例如:澳大利亚有很多特有生物,如鸭嘴兽、考拉等,在探究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生存原因这个重点时,利用flash动画模拟大陆漂移运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澳洲独特的地理位置的形成原因,从而揭示古老生物之谜,同时又可利用CAI课件展示一段鸵鸟、考拉的生活片段,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它们的生活获得感性认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计算机收集资料并展示学习成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提供了舞台。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演讲者。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是听众。书本是学生学习的世界;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教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意义的建构者。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地理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超级链接”这一手段,通过对一些关键字建立“链接”,随时从单个词“链接”出去,转到网络庞大的资料库中搜索出相关的信息和背景资料,从而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学校暑假组织学生到澳洲参观学习,可又不知道澳洲的地理位置,出发时衣服该带多少,语言通不通,哪里是澳洲人口最集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当地人有哪些特殊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主要的城市?这时通过布置学生上网收寻有关澳洲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进行网上交流,向大家介绍迷人的澳大利亚风光。学生通过上网不仅获得澳洲不同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丰富了知识面,无形中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4、网络为开展地理的第二课堂提供了多样的形式

地理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传统的第二课堂往往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与生物有关的集体实践活动。它经常受到天气,人数、资金等条件的制约。网络资源则为地理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形式。例如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誉,是世界人均占有羊只头数最多的国家,羊毛产量世界第一,可澳大利亚本来是没有一只羊,学生就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探讨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写出地理探究小报告;又如2000年澳大利亚成功举办了第27届奥运会,使人们认识了澳大利亚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悉尼奥运会优美的环境,深深打动了正在积极筹办奥运会的中国人。与悉尼相比,中国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哪些优势和不足?学生通过网上收集资料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制作地理电子报、网页、编写地理小论文、设计方案等,并在网上进行传阅、交流和评价。通过网络资源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节约时间,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而且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人与世界的距离。

二、            多媒体网络下的地理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的原则

1)强调情景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问题情景或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2)强调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探究知识,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强调交流与协作:学生们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对学习内容考察、协商、辩论,这样,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4)强调反省与监测: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省调整的策略,尤其是在运用多媒体网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更应如此。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策略,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自我监控能力。

2、教学设计思路

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如图所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作CAI小课件,同时将教材内容与网上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学生则在网上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互动讨论等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指导、评价、调控教学进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CAI小课件与网上资源

学习兴趣

学生

上网

个别学习

协作学习

互动讨论

自我测试

作业与研讨研计

学习活动

激发

组织指导

产生

反馈

学习的效果(知识、能力、情感)

 

 

 

 

 

 

 

 

 

 

 

 

 

 

 

 


3、教学流程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情景导入

采用问题情景或动画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进入情景,对学习目标注意和感兴趣

自主探究

提供学习材料

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网上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生参与

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交流,协作学习

归纳小结

归纳总结,适当评价

理解原理,得出结论

反馈评讲

提供检测题,并对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

自检自测,达到技能与知识的双提高

例如在学习《澳大利亚》这一课时,先从时事报导中提到澳大利亚加入伊拉克战争以及国徽上的动物图案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学生,教师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会加入战争,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会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学生结合书本上的活动题,上网查找澳洲历史和特有生物种类及特征并进行课堂交流,然后由教师作出总结,让学生真正体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正含义,接着过渡到特有生物的生存与自然环境是有密切相关的。在讲述自然环境时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地图试分析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假设由自己来选择居住环境得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并一一把名称落实到地图上,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城市,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城市网页上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网上交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我在网页上设计了两个开放性题目:1、利用网络资源向大家介绍迷人的澳大利亚(限时2分钟);2、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认为可为中国2008年科技、人文、绿色奥运的召开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呢?让学生任选一题进行网络搜索,在规定时间后学生将自己查询的有关内容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教师将发言学生的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并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内化。最后教师提供预先准备的检测题,供学生自检自测,并对其中的共性问题作出适当的讲解。

三、            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该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创造新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不能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简单的重现。
  2、教学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则,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选用的原则自然也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选择多媒体。做到网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取长补短和"嫁接",提高教学效率。

3、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教师事先要准备教学时所需的材料,让学生“有米可炊”,软件开发要注意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让多媒体网络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的演示工具
  4、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的网上交流精心组织,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作适当的点评、点拔和鼓励,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互动式、问题解决式学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5、注意培养以学生探讨为主、多样化、个性化的多种学习行为。

6、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控制好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和时间长度,否则就会偏离教学内容,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进入地理课堂这一重大变革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工作,敢于探索。我通过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网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开放的空间,也为今后的地理教学指出了一条探究之路。只要在教学中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态度,在网络教学的探索中基于网络而又超越网络,就能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林培英:《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2、《地理教学》2003年第2期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第12期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