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地理>>教研纪要>>文章内容
基于任务教学理论的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的实践尝试
信息时间:2004-01-07     阅读次数:

关键词:新课程   任务学习   现代手段运用   课件   积件   学生参与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需要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支撑,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其利用的技术,如学会一些软件(ppt,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等)的运用或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等,更要关注的是在教学中对其的合理应用,更有力发挥其作用,给与学生更多的主动权。本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尝试让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这一做法方面有所体会与思考。

一、意义剖析

任务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任务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而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是实现这些变化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但目前人手一机网络教师还为普及的条件下,课件的制作展示是重要的手段。

传统的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制作的课件一般都是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的需要来设计制作的,往往备教材多些。学生参与课件制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件制作中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课件制作并在课谈交流展示,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有更好的沟通,这种沟通的方式也能以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作为媒介的。并且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也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操作模式

 1、课件形式

一般在课件的具体制作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类型要求,选用的课件制作软件, 常用的有powerpoint、 Authorware、Flash等,它们可制作很生动的教学课件。但大多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其形式和内容完全是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无论制作者水平高低,都不能加以重组改造,它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景,无法适用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存在着通用性不够、灵活性和开放性差的不足,限制了多媒体的发展。更不适合新课程的需进行灵活的课堂交往的要求。

这里提出让学生参与制作课件采用积件的方式,积件是“散装”的课件元素,是“活”的课件。积件是最小化的知识单元;它具有最小化、可积性、共享性和可重复性,并且能适应教材、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更新变化,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适用于以师生相互交流为主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也便于学习任务的分解,细化。每个件积可以作为一个学习任务来解决。另外,积件制作方便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操作流程

任务型活动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积极热情地参加学生的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和时间,在学生参与做作课件与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应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全过程中。

(1)    “任务”。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如,我国水资源这节可以分解成“水资源的重要性”“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宝贵的”(或进一步分成“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学习任务),“如何节约水资源”“常州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等。

(2)    分小组,每个小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并制作成积件。一方面,量不至于太大,另一方面,同时由几个小组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便于交流,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3)    布置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课前预习,帮助列出需制作积件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包含问题。

(4)    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如从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可以直接获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素材。从互联网上通过搜索获得,或直接给学生提供相应网站。

(5)    编写课件的方案,对知识意义主动建构,也可以包含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6)    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软件独立制作课件,例如,高中地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内容,可以先让学生上网下载自己所需要的素材,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最后形成PowerPoint课件。宇宙内容时将收集的各类宇宙天体图片,幻灯片进行分类,现用ACDsee等看图软件进行演示。再如地球的运动一节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用flash制作简单的片断。

(7)    帮助修改整理,并将其储存在软盘或优盘内。

(8)    课堂展示并讲解交流共同探讨。

模式基本结构   

确定并细化任务

       

 

分组

    

小组2

小组3

小组4

小组1

 

 

 收集资料

 

 

网站资源

素材资源

 

 

编写方案 意义建构

 

 

课件创作(积件)

 

 

 

交流、判断

 

 

意义建构

 

 

三、优势探析

1、激发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的效度。

在学生获得学习任务,用课件的制作体现任务完成。在这过程中,不仅经历了合作探究,当同学们对其课件发出赞许的啧啧声时,还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况且由学生提供制作的,学生们一定会更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在共同学习中,体验着知识的内涵,没有了心理障碍,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互通、生生探究的双向交流通道。

2、教师角色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从自学知识点并把其制作于课件中,然后把学习成果展示,这过程中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制定方案,并给学习者提供了创新的可能和空间,发展了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构建知识,完成任务学习。例如,在高中地理学习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这一节,让学生课外调查了常州的商业中心,并用数码相机拍摄了常州的商业中心的照片,输入课件里。另外通过实地考察并绘出自己居住地的商业小区图,然后把这些资料也扫描制作在课件里。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

学生在制作课件中运用网络收集资料,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很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此同时,对于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按自身需要进行利用的学生来说,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等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

四、疑虑及对策

在培养学生自主制作课件的操作实践中,也遇到一问题,并在不断探索、改进与尝试中。

1、占用课外时间,首先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课件化,针对合适的内容选择。其次一节课内容分节成若干任务制作多个积件,每个小组尝试完成一个课件。采用积件除了其灵活性高等优点外,积件的容量小,便于制作也是可操作的原因之一。第三,分小组,多个学生合作完成。

2、学生制作水平限制。

一般来说,现在学校一般开设的信息课中有的已经涉及PowerPoint,Flash,网页制作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一方面可选择简单的软件,如收集的图片直接用ACDsee等看图软件进行演示,或制作成幻灯片演示文稿。其次,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技术指导帮助。另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既能解决制作时间的量过多,并发挥各人的擅长。

任务型教学从新课程的精神出发,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参与课件制作,突出实践性和体验性原则,也体现课程改革的特征。适用于以师生相互交流为主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可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来展示问题的内在联系,方便于“教”与“学”,使学生思维开阔,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不致陷入流于形式,与课堂教学脱钩。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