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功的教师能通过新颖的导入、巧妙的置疑、恰当的用图、积极的鼓励,让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学生收获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促进思维 导入新颖 置疑巧妙 用图恰当 鼓励创新 收获成功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在主体意识的思维下才能得以实现。可以说:“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成功的教师往往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本文就七年级地理《日本》第二课时“日本的经济”的教学,谈谈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四步法。
一、导入新颖,激活思维
上一堂课,犹如炒一盘菜,起好油锅很重要,掌勺的人必须把握好火候、油温,选择最佳时机将菜下锅,才能炒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新课导入在激情引趣、建立联系、展开目标、启迪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导入新课关键是:怎样激活思维(即让学生的大脑转动起来)?本课我采用的方法是贴近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熟知的事物中引出主题。一开始,在轻松的乐曲《北国之春》中亮出一个谜语:“今天”——(打一国名)。 学生稍稍沉默,很快兴奋起来,谜底找到啦!(日本)。学生通过思维,有了第一次成功。老师接着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日本品牌的产品?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好一派热闹景象:有尽可能把手举高的,也有干脆坐着抢嘴的;有一口气说了许多不肯停下的,也有抢着要补充的;有说错的,同时也迅速有纠正的。因为问题很简单,学生有生活经验,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他就觉得自己很能干,便抓住机会展示自己,很多同学的思维被激活了区一体化,饶有兴趣地谈起了日本,不知不觉地,就由产品引到了该国的经济。
二、置疑巧妙,引导思维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并适时提出科学而合理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进而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能“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本课继新课导入后抛出一些问题:日本的这些产品大都属于哪一类型?与其它国家的产品相比,它占居的中国市场大吗?那它占整个世界的市场比例如何呢?学生很快引用了一些数据回答了以上问题。老师再次亮出新的问题:日本是如何发展其强大的工业的呢?因为这个问题较复杂,我进行了适当的问题稀释,提出了一些小问题:1、日本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料、能源等是否非常丰富?2、日本是否有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3、日本整个教育、科技水平如何?4、日本市场需求很大吗?学生带着这些较明确的问题看书、读图、找资料、小组讨论,努力解决一个个问题。通过“抛锚式”的问题驱动,学生能把握方向,有的放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问题,然后再合作解决,在动态的“基于问题式学习”中,学生能建构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分析、综合、创造性思维,从总体上把握规律东西,最终形成正确的方法论,这就是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实践证明,疑点、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吸取营养,争取最大空间的发展。
三、用图恰当,扩散思维
地理简图是一种简单、鲜明、具体、活泼的示意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且能突破难点,活跃思维,开发智力,从而使板图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形象语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功能,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富有特色的简图设计是图书馆的检索,是驾驶舱的罗盘,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促进思维的“催化剂”。如何运用直观的图形引发思考、扩散思维很重要。如在学习日本的经济模式时,我制作了一幅动态图,首先展示的是一幅日本轮廓图,左边依次是一个个写有铁矿石、煤、棉花、石油等的百分比的箭头指向日本,右边依次是一个个写有小轿车、船舶、录像机、摩托车等百分比的箭头由日本指向外侧。通过图形展示,学生较容易归纳出日本经济的基本模式(进口—加工—出口)。然后,中间的日本图不停地闪动,问题:这里主要是完成模式中的哪一部分?是简单的加工吗?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什么?对进口的原料和出口的产品的价值作一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小组讨论,从不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头脑,通过读图找到了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知道了发展经济所需考虑的诸多因素,对他们今后步入经济社会非常有帮助。
四、鼓励创新,放飞思维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多种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正向、逆向、纵向、横向等多角度、多层面观察和思考问题,并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如:在讲日本工业区的分布时,出示一张日本地形图,鼓励学生去大胆设想: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将在日本投资汽车生产,你准备如何选址?请说明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力求创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很快进入了新的角色,一番思考后,提起红笔在自己选择的位置上画了个圈。随后,教师让部分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了自己所画的圈,并由该生说明理由。结果是:选择沿海的比较多,他们考虑的是地形、交通、港口等因素;也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内地,他们的理由同样很充分,教室里想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在肯定和鼓励声中,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飞得又远又高,他们敢于想、善于想、乐于想,思维的火花不住地迸发。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途径很多,但无论选用哪一种方法,也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大脑尽情地转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能找到切实有效的驱动力,学生才能真正地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