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音乐与美术>>科研之窗>>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人教版第四册《认识图形标志》教学思路
信息时间:2004-03-15     阅读次数: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0  认识图形标志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它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的不同含义,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2、是引导学生欣赏图形标志,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既是欣赏·评述领域,就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直观感悟的机会。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图形标志资料给学生辨认、欣赏,也可利用在学生熟悉的当地的街道、商店(大润发、购物中心)图书馆、电影院、车站、公园等处拍摄的各种图形标志播放给学生观看、欣赏,但要防止满堂灌,老师讲、学生看、学生听。不能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要把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先比较、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去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总结图形标志的艺术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欣赏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加强美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这一课的安排正体现了新课程观念的转变,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要在学习中得到“学以致用”的东西。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的源泉,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学生的生活知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走在马路上,有很多交通标志;在商厦购物,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也会发现一些提示、警示性的公共识别标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有很多商标标志,还有企业标志、文化、组织、团体、会议的标志。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这些图形标志的作用,还要让学生欣赏、评述、体会其艺术特点。

        如何让学生学好呢?就要讲到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改革。这一课尤其可以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及探究性的学习。

   自主学习可以把它放在课前,我把美术课前学习活动归纳为体验生活、收集资料、准备材料。在这一课中,老师可以预先要求学生收集或者摹画一些图形标志,探究一下它们的含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城市的孩子这个工作很好开展。农村的孩子,由于地域特点,稍微有些难度。那就可以考虑:一是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收集资料,提前几周或一月就告知学生;二是跟学校的春游、扫墓活动相结合,调整上课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马路、公园、烈士陵园的一些图形标志。

学生在资料收集摹画探究中已经认识了一部分图形标志,既产生兴趣又为课堂教学打下铺垫。在课堂中是学生交流的大好时机,这些收集为交流提供了可能,学生互相欣赏、了解、评述、探究、认识这些图形标志的含义及其艺术特点。

三、教师要应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参观、旅游、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一课与生活联系紧密,有特别多的素材,有可充分开发和利用的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可运用于课堂教学。

这一课老师可以思考如何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进行欣赏课的教学。老师课前可以拍摄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所,如马路、公园、商店等地出现的图形标志播放给学生观看、欣赏;也可以剪辑电影、电视中出现的图形标志给学生欣赏、评述。取有代表性的图形标志分析、总结图形标志的艺术特点。也可以在课件中设计小游戏“走迷宫”(运用交通标志),“旅游历险记”找商店、住宿(运用公共识别标志)考察学生认识了多少图形标志,谁最会将图形标志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有条件的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各种图形标志开阔视野。

除了用多媒体,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比如:结合参观博物馆,瞻仰烈士陵园,春游踏青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认识了解一些图形标志,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到陌生地方旅游,语言文字不能交流时,如何找到想去的地方)来描述认识图形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可通过小游戏、小竞赛比比谁认识了解的图形标志多,来激发兴趣。从而了解常用的图形标志及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艺术特点。

我设想这一课分五个环节 

·结合活动,收集资料。因是农村孩子,结合春游,收集、摹画图形标志。

·展示标志,欣赏交流。大家齐动手,把摹画的、收集的图形标志贴在墙上,布置“标志展览会”。在布置中,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交流。

·讨论评述,深入探究。 在交流基础上,媒体对比出示标准的图形标志,让学生再讨论,鼓励用简单的语句描述其作用含义,设计师意图,选择有代表性深入讨论 探究总结图形标志所具有的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综合运用,考察评价。 用课件设计小游戏,考一考学生对图形标志的认识、理解运用程度,用李咏式的知识问答,考察学习成果。

·课后拓展,设计标志。 根据你了解的图形标志的特点,设计一个标志,给学有余力的孩子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