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究>>文章内容
校本教研教师成长的良田沃土
信息时间:2004-06-18     阅读次数:

 

     开展教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本教研从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具有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实效性,是促进教师开展科研型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创造性的教研活动。

     一、理解校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源于校本培训,都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而组织进行的。但校本教研又应有两个层面上的理解,其一,指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其二,亦指上级教研单位为了某项课题研究而深入学校内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的教学研究。以上两层理解都强调针对学校的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校本教研准确的涵义应是: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单位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

     二、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

     教研立校,科研兴校,教研、科研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理念下的教育要求教师开展科研型教学,提高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而校本教研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及学校特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利于填补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

     校本教研课题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即服务于实践。而不同于有些课题纯粹为了观点立住脚到学校收集数据进行研究,最终服务于课题。因此,校本教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针对教师教育学生时出现的多批评少鼓励的倾向开展赏识教育研究,它使教师学会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充满信心。所以说校本教研的开展能最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校本教研的实用性促成学校的科研特色

     校本教研课题必须基于学校实际,它才有支撑点,才有生命力。它不同于单纯的理论学习、专题讲座。有些课题的研究讲起来阳关灿烂,但做起来困难重重。一是学校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二是理论太高深难操作。如: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于设备落后的学校来说,无法开展。若这类学校根据教师包办太多、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状况来研究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则更实际。同时借助专家的指导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往往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

     3、校本教研的能动性促进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它来源于教师实践中的困惑,是通过教师自主选择,并在专家指导或课题组的帮助下自主开展的探索活动,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校本教研应有团体主攻课题,也应有教师个人的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是教学者,个个是研究者。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进行设想—实践—再设想—再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促进个性发展。如有的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感染、调动学生,就可以开展情感教学研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4、校本教研的互动性促进教师和教研员素质的共同提高

     校本教研是刚刚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它不同于传统教研,教师不再单方面地洗耳恭听教研员的意见,而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自由的阐述、辩论中,观点会越来越鲜明,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这对于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都是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三、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