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音乐>>学科成果>>文章内容
苏教版美术第六册《感受色彩 对比与协调》教案
信息时间:2004-10-19     阅读次数: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有色相对比与协调倾向的生活用品、水粉颜料、笔、调色盘、铅画纸等。自制三原色、三间色及色相环的拼图。

学生准备:色彩丰富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水粉颜料、笔、调色盘、水罐等。

●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色彩知识中的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性的,本课以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为实现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感受中理解色彩对比与协调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在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文学中也是能体现的。以此来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感受身边事物的美的意识,为学生终生发展作好铺垫。

 

在游戏中感知色彩:教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地三原色、三间色感知五彩缤纷的色相。

以“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纸片上涂出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根据纸片上的色彩“找朋友”。如教师提供的红色,提问:哪些色彩是与红色相近,可以成为朋友?把它贴到红色的周围。由此学生感知相近颜色形成的协调画面。在没有配成朋友的颜色中明确红色和绿色等对比色、蓝色和绿色等协调色,让学生感知几种常见的对比色和协调色(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与协调在视觉、心理感知上的区别,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到生活中寻找色彩: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课题的展现要体现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提问:色彩规律中的对比与协调在生活中有吗?与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带领学生先在教室内找一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服装等方面的色彩搭配),再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学习、生活用品),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地从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多媒体展示:学生欣赏生活中的一组图片,引导感受对比色与协调色能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色彩对比与协调的辨证关系)

听音乐中感受色彩: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一段乐曲,如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边听边指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提示对节奏舒缓、优美流畅旋律的色彩表现是以协调色的画面呈现。第二遍听赏的过程中伴随图片、配音解说一起进行,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领悟音乐与协调色的关系。欣赏第二段乐曲,如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着重让学生感受乐曲中激越的锣鼓声所渲染的热烈欢腾气氛。教师用言语、身体语言促使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动起来,学生体验着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感受着此时的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强烈对比。(此过程扩大了音乐文化的视野,获得了美的享受,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读古诗中领悟色彩:出示古诗让学生读,如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指导读出诗句的音律。提问:读诗时联想到怎样的画面?你能感觉到哪些颜色?学生感知绿的莲叶、青的碧水、红的荷花互相映衬对比。分小组交流其它古诗中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写景,富于诗情画意。领悟诗人用饱蘸生活的彩笔,创造出多姿多色的诗篇,描绘出多彩的神韵,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由栩栩如生的形象传达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

 

 

                    (此课获常州市小学美术学科评优课一等奖)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