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州 市 勤业 中 学(213016) 执笔人:蔡军
一、 问题的缘起: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化是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专业”被替代的现象屡屡发生,使得教师专业化不断面临这样的质疑:“律师和医生的专业,具有独特的专业领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他们作为一种专业是毋庸置疑的。而教师却不一样,许多没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人同样能够当老师,甚至当得也很好。如此一来,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体现在哪里?”这也就是“教师专业化:以何为基点”的问题。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大体上包括“教什么”和“如何教”两类,学科知识属于“教什么”的范畴,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传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基本掌握的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会成为每个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基本的、必备的素质,他们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素质中有差异的部分,更不会成为专业之间不可替代的立足点。因此“‘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必将作为教师专业不可替代的基点,而这一基点必须在课堂实现。
课堂是教师职业和事业的生命,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那么,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呢?中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教学研究的实践,证明了教学研究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的形式,在课程改革下以教学研究课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成为了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 在教学研究课中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1、 通过教学研究课,以案例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教学案例发现、分析、研究、解决课堂中的问题,以教学反思促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
(1)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丁一种提出的“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就体现了这一点,只有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才是合理的,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而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就意味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反思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反思教学中,“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整个教育过程中各个方面(包括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校在新课程实验两年多的时间中,基于教师、基于学校,探索了一条以案例教学反
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之路。
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故事:
“新课程实施两年以来,我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失败的网络课。这堂课的课题是《一国两制能实现台湾回归吗?》,教学的重点是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教学的难点是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学涉及的学科领域有政治、历史、地理、社会学、信息技术,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任务一:要求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文件夹,根据老师建立的学习主页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
任务二:让学生探究任务,把全班同学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台湾问题的由来等专题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信息。然后回到原来的小组交流信息;
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全班的讨论:在全班讨论会上谈谈如何找到答案和对学案中的课程引导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
任务四: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并发表见解;
任务五:根据搜集的信息和课堂交流的信息,各组完成关于解决台湾问题方案的小论文。
我设计这样一个教学过程,目的是为了在两个方面进行全新的突破与尝试,一方面是想在多学科整合上进行突破,另一方面是想在课堂教学中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信息技术这四种学习方式有效结合的尝试。
带着这样一种探索的目的,我充满着兴奋、期待与自信走进了课堂,学生也带着从未有过的好奇与兴奋走进了课堂。
——“任务一”开始了,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点击-搜索引擎-另存为……”,看到这样的效果我心里暗自得意自己的教学设计,满脑子想的都是这节课将会引起怎样的轰动效应。我开始巡视了,这一看我头上冒汗了,很多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不知如何处理,全然忘记了上课以前的分工了,我发急了,赶忙对几个小组进行指导,可我这时才知道什么是“人单势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可绝大多数小组根本就没有完成任务,我脑子已是一片空白……
——“任务二”开始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搜集的信息与同伴进行交流、整合,形成本组的观点。这一环节本应是学生最能碰撞出火花和智慧的过程,然而学生们仿佛也受到了我的影响。整个交流过程异常的沉闷,我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到各组指导着学生,当看到学生面对文件夹内保存着的大量信息而不知如何处分信息形成观点时,我真得恨自己的无能,因为我很可能会减消学生今后对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接下来的“任务三、四、五”可想而知了……
上完课以后我还是勇敢的对学生和听课教师做了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的课堂观察,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在问卷中,我看到大部分学生喜欢这种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还是感兴趣的,很多同学认为这节课自己是有收获的。许多老师对这堂课也给予了肯定。
这堂失败的课让我明白:
(1) 学生还缺乏处分、整和网上信息的能力,这对我们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提出了新的思考。
(2) 学生面对新的学习方式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了教师
的引领便无所适从,这对我们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3)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整和多学科资源缺乏必要的知识贮备,这对我们教
师如何通过同伴互助、加强学习,从而发展自我提出了新的课题。”①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时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是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教学研究课,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走向专业化的过程。
两年以来,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
教师姓名 | 教龄 | 所做研究行动 | 所获荣誉与称号 |
仇海蓉 | 三 | 市级研究课、被市教研室推荐赴内蒙古上示范课 | 常州市教坛新秀 |
郝红娟 | 三 | 被南师大课程中心推荐赴宿豫上示范课 | |
王庆华 | 四 | 被南师大课程中心推荐赴宿豫上示范课 | 常州市教坛新秀 |
何宁婷 | 九 | 市级研究课 | |
高 红 | 九 | 市级研究课 | 常州市教学能手 常州市优秀班主任 常州市教育局优秀党员 市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
潘 栋 | 七 | 市级研究课; 被南师大课程中心推荐赴南京上示范课 | |
虞芳晖 | 十 | 市级研究课 | 市英语优质课评比三等奖 |
张 婧 | 十 | 市级研究课 | |
徐晓春 | 九 | 市级研究课 | 常州市教学能手 |
谢彩虹 | 十 | 市级研究课 | |
姜文俊 | 六 | 市级研究课 | 常州市教坛新秀 |
高 煜 | 九 | 校级示范课 | 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并代表常州参加全省比赛 |
陈 彬 | 七 | 校级示范课 | 市体育教学能手竞赛二等奖 |
闵 霞 | 十 | 校级示范课 | 市体育教学能手竞赛二等奖 |
许卫亚 | | 市级研究课 | 常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市生物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
李 兵 | | 市级研究课 | |
彭志荣 | | 市级研究课 | 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常州市物理学科课改指导小组成员 |
蔡 军 | | 省级观摩课、市级研究课、被南师大课程中心推荐赴宿豫、南京上示范课 | 常州市政治学科中心组核心成员 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常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常州市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市政治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
刘 霞 | | 市级研究课 | 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 市地理兼职教研员 江苏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
2、 以教学研究课,结合课例的同事互助指导,促使教师改变教学行为
一个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行动研究案例:
“(一)、问题的出现:
2002年秋季起,我校全体教师以极大的热情进入新课程实验,按对新课程的理解,积极地开展了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目标的研究与尝试,开展了自主式的、探究式的、小组合作式的、体验式的等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验,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呈现不同的学习形式,每一个问题都追求多途径探究,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参与是热烈的,学生对学习是充满兴趣的。但是,最后的学期检测结果,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没有明显超过实验前的水平。
寒假,在新课程培训班上,我们冷静地分析了现状,深刻反思:为什么轰轰烈烈搞课改,认认真真做实验,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通过仔细分析学生的试卷,发现问题: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率不高。析其原因:“自主-探究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课堂教学拓展的广度与深度较大,所以需要的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如果所有问题都探究,就会出现两种不尽人意的现象:A、因上课只有45分钟,当学生的参与程度好,发言同学比较多时,往往问题讨论才一多半,已近下课,教师只好草草收场,自己把问题的结论直接讲出来,而学生依然没有真正想明白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因受课时限制,下一课又换了一个新的问题……,常此以往,知识技能的巩固不实。B、新知识的学习时间长,必然挤占练习时间,训练量不够,知识巩固率当然不高。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明确了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二)、制定计划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呢?这应该由全校教师集思广益,用共同的智慧来研讨。由校长室和课程研发部共同制定了一个集慧型校本教研计划:由课程研发部分管教课研的副主任刘霞老师准备一节研究课,组织全校教师集体听课,看课例,共同评课,找出问题的症结,讨论解决方法,提高我们的新课程实验水平。
(三)、行动与对行动的观察
凝集了教师的集体智慧,刘霞老师设计了一堂既包含老问题(有一个问题的讨论是老师硬牵学生走),也包含新智慧(以一个精心设计的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研究目的:(1)研究“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包涵哪些元素。(2)研究“探究”学习的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可以开拓的思维深度。(3)研究小组“探究”学习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和设计目的:
流程 | 教学过程 | 设计目的 |
复习旧课 | 完成关于印度位置的填空 |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
导入新课 | 情景导入:反映印度旱灾、水灾的照片 | 使同学们在强烈冲突的情景中发现问题。 |
学习新课 | 学生看了反映印度旱灾、水灾的照片提问 | 让学生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 |
| 选择问题: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 师生讨论,选择可以探究的问题 |
| 师生讨论:如何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 |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学习探究的方法 |
小结: | 探究的思路与结果 | 归纳探究的思路与结果,形成意义建构 |
学习拓展 | 小组学习:研究乞拉朋齐降水量多的原因 | 学习方法与知识的迁移 |
2003年5月14日,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时间,全校教师都聚集在多媒体教室,听课。课上学生表现得积极认真,自主学习有方法,合作学习有目标。
(四)、对行动的集慧式反思与讨论解剖“麻雀”——思维的碰撞
课后,执教者表示:日本企业,当一宗产品设计完成,做成样机的时候,就会把它放到桌上,请各路专家对它的工作情况测评,发现问题,找出缺点,提出改进意见,逐步完善设计,达到最优化水平。今天,我就把我的课作为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放到大家面前,请老师们实话实说,对我的课进行评析。
老师们各抒己见,热烈地讨论开了:自主学习,教师要不要指导?怎么指导?师生讨论,如何尊重学生的需要?合作学习,教师要怎样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陪着学生走,还是牵着学生走?探究,是不是教材中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探究?怎样选择值得探究的问题?探究,该怎样把握思维的深度?新旧思维在碰撞。教学智慧在融合。老师们以自己的经验、学养,帮助刘霞老师修改教学设计,同时,就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点子,在交流中,各位老师也在省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对新课程实施方法的认识。行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制定新的行动计划
总结了这一次行动的收获,我们归纳出新课程实施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条基本策略。并计划在各科教学中,开展新的更广泛的系列尝试: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开研究课,分文理两科进行集体评课。其中,许卫亚老师开的探究心率变化的探究课,由南师大教授亲自观察,获得很高评价。因此,我们设计的再行动,是交流的行动,让每一位教师打开自己的心扉,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融入学习型集体之中,为此,我们创建了我校自己的研究舞台:勤中论坛。
(六)、再行动、研讨——勤中论坛
虽然,炎炎夏日,气温高达37ºC,但老师们兴致丝毫不减,7月25、26日,我们的“勤中论坛”隆重开幕,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们参与了我们的讨论,在专家引领下老师们就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两天激烈的思维交锋,汇成了对探究活动设计、实施的过程与方法的认识:
(1)选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基础上,精选探究主题。要点:选择既是反映本学科本质特征的主干知识和核心问题,同时又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知识或能力的学习内容。
(2)过程设计与实施:对“探究”活动过程的递进型设计和实施,是活动目标达成的根本保证。主要环节:①创设学习情境②规划学习过程③推动探究进程④总结探究结果
(3)评价(要点):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及时、准确、灵活地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重视“探究”结果的终极评价。
2、“科学探究”对学生学习行为影响的观察思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体现出真正的自主学习行为。是什么维持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探究过程中各阶段成果在学生心里产生的自我激励,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学生行为告诉我们:“科学探究”唤醒、开掘与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促进学生对科学内容深层次理解的重要途径。
3、对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行为的体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其作用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探究)与过程(活动进展)的引领与评价,促进学生知识(主干知识、核心知识)与技能(探究技能、读图技能)的发展,深化学习水平,促进意义建构。通过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行为语言是“引”而非“牵”,是“协作”而非“替代”;是“激励”而非“指责”;从实践中得到的感悟,使教师对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到新的高度,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产生更深层次的自主行动。老师们正由在行动中的自然发展,进步到积极参与行动,谋求主动发展。”②
3、 以教学研究课为载体,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专业发展水平
以上述两节研究课为例,基于有效推进校本教研和教师团队教学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课要经历以下三个基本过程:
1、“自主——反思”的过程:
教师围绕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教学理论,深刻反思教学行为自觉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
2、“互动——生成”的过程:
通过教学研究课,促使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通过对话、讨论、评课等形式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创造火花,提升思想水平,形成新办法新招数。
3、“体验——探究”的过程:
通过教学研究课,让老师们亲历过程、自我感悟、认同内化。只有当教师作为学习者体验教学过程时,才能更深刻地发现教学设计中的微观环节把握程度,才能更深刻地体味先进教学方法的妙处,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为行动,最终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根本变化。
三、以教学研究课为载体的校本研修的实践意义
1.校本研修有利于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的能力。校本研修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当
然观察者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表现;而且,教师为了广泛占有和搜集第一手资料,除了更注重对学生观察的全面性、长期性,还引入访谈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科学方法,使其对学生的了解更为细致深入、客观准确。
2.校本研修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教材处理是否得当关键在于教师批判性思维的优劣。校本研修由于教师进行批判性思考,建设性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不仅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选择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论,努力揭示、挖掘教育理论对解决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而且要辩证地分析教育现象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与背景的关系、整体的统一性和要素的差异性以及现象发展变化的内在趋势,从而提出干预的方法和有效的行动策略。可见,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可以发展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自己处理教材的能力。
3.校本研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校本研修是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 校本研修发展教学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监控能力随着校本研修的深化不断提高,因为不论是校本研修过程,还是教学监控过程,都离不开教师对活动的计划、执行、评价与调控;二是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通过在课堂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教学监控能力的自我发展。
4.校本研修有利于提高教师协调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能力。校本研修有教师个体模式、教师集体模式以及行动者与研究者等局外人合作共事模式。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或教师之间合作)进行研究将为教师研究的起步提供有利条件。当然,在行动者与研究者等局外人合作共事的模式中,教师能否同合作者正确处理好关系,是合作研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一般而言,专家学者主要起指导咨询作用,行政领导起保障作用,真正的研究主体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无论是问题的确定和理论的优选,还是策略的实施和运用,都必须建立在彼此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相互支持,真诚合作,共同研究,才能使校本研修富有实效。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