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第五中学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基于这种认识,我校作了以下尝试:①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②促进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③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④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抓根本,建立校本教研的学习制度。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职业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第一需要,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性。每周一进行全校教职工集中学习,星期二至星期五用半天分别作为各教研组分散学习时间,要求事先确定好学习计划、内容和步骤,学习后教师要谈学习心得或写学习体会文章。同时,倡导教师自学,规定有专门的读书笔记,每学期结束学校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评比。
2、注重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我校规定教师的学习,不管是集中学习还是自学,内容既要有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又要有跨学科知识的渗透;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有教学技能和手段,意在扩大知识背景,丰富文化底蕴,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多元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努力。每学期教务处对各教研组和教师的学习内容进行两次抽查。
3、注重学习安排的计划性。学校统一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业刊物;每周学习一篇理论文章;每天浏览报刊杂志,做好摘录剪辑。对于以上要求,教研组和教师每学年必须上交学习计划,学年结束上交学习情况总结,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和表彰。
二、抓基础,建立校本教研的反思制度。
为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我们采取了“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等多种形式。
1、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经过反复论证,确立了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要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要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能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要达到预期目标等。从而规范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思考点。
2、反思的基本形式是写教后记。为了促进教师教后记的写作,我们把教后记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定3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每课都写教后记;35周岁以上的教师,每学期教后记的写作不少于15则。学期结束,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后记的基础上,尤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抓核心,建立校本教研的合作研究制度。
自1998年我校创办以来,就一直努力培育教师的团队精神,提出“和气、和睦、和谐兴学校”的办学思想,培育合作文化,引导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等等。
1、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主体,我们认为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
2、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广泛开展新老结队活动,并作为一项常规管理活动加以落实。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师傅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人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师徒既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3、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每月不少于4节,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定期召开教师集体研究会,把问题摆出来,由全体教师共同“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4、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我们强调,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给实践以指导,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我校重点开展的“五个一工程”竞赛考评活动中,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参加一项课题研究,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中,不一味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成果的获奖等次,而是一切围绕课改实践的需要,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发挥集体力量联合攻关,因此我校除了六个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之外,更多的是我校的校级课题。
5、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每一个教研组每学期都有意识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实况用摄像机摄下来,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播放,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反应进行比较,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起为戒。
四、抓提高,建立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制度。
专业引领,就是让教师从相关的“现场观摩教学”(公开课)或者“课堂教学录像”中获得专业的支持。教师一旦进入公开课或课堂教学录像的场景,公开课或课堂教学录像中的“主讲”教师也就成为教师的“同伴”。于是,这种“专业引领”也就内涵了“同伴互助”的意义。
为此,我校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发挥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开一节示范观摩课,本学科教师必须前往听课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要求教师上校园网观看“课堂教学实录”,并在学科组展开研讨。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请专业教研人员、金坛市课改讲师团成员等采取学术专题报告等方式进行指导和引领;支持教师参与全市、片的教研活动,学习外省市的经验,建立校际之间的联合协作。
五、抓实效,建立校本教研的教学叙事制度。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有自身的表达方式——教学叙事。教学叙事即教师把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教学叙事实质是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资源,它对教学起剖析、反思借鉴和启迪作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教学机智和素养。“教学叙事”包括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在我校开展的“五个一工程”中,我们每学期都将教师的教学案例、教研组和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记录、教师的教学反思装订成册,使校本教研形成系列,充满活力。
我校将教学叙事作为教学常规来抓,要求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必须自我教学叙事或在本学科组进行教学叙事(不等同于说课),以起到警醒、启迪作用;上完课后同样要进行自我教学叙事或在本学科组进行教学叙事,同时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以起到反思、借鉴作用。通过课前、课后的教学叙事,使教师得到自我欣赏与宽慰,领悟深切的教育理念。
打破“只有论文才是教师科研成果”的误区。论文只是教师科研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主要方式,甚至不是教师的“长项”。如果教师只是引经据典的写作教育教学论文,而对自己文中的观点并不相信的话,这种论文不仅没有“教学叙事”更有理论水平,简直就不能算研究成果。因此,我校发展了“五个一工程”活动,改变了当初仅是“写一篇优质论文”的考评,而进一步检查考评教师的教学叙事行为与成效。
通过“教学叙事”制度的施行,我校在集体交流中丰富了集体备课的内涵,使有效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得到了提升。
六、抓弱项,建立校本教研全面开展制度。
校本教研中,综合实践、术科、个别薄弱学科和教师往往被视作“弱势群体”,成为校本教研的弱项。为此,我校坚持面向“全部学科和全体教师”,着力在以上三个方面谋求突破。
1、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内涵具有宽泛性和丰富性,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些共有的、相互交叉的内容。为此,我校在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现实生产、生活中所蕴含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与贯通。如我校每门学科均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全校有阅读与欣赏、生活英语、花卉与盆景制作、摄影、绘画艺术、体操、篮(排)球、社区调查等10多项综合实践课,每周四的下午1、2节课作为这些实践课的实施时间,且选派骨干教师任教;学校在寒、暑假的大预习作业布置中,必须有综合实践内容等等。
2、术科。术科与主学科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它对主学科起着重要的辅助、支撑作用。因此,一个学校的发展与品位的提升,必须重视术科。我校的常规检查与考评将术科与主学科一视同仁;平时的学习与教研活动,术科教师与主学科教师集中在一起,就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探讨、研究与合作,发挥群体作战的能力与效率;在各级各类评优评先中,也有意识的向术科教师适当倾斜,以鼓励术科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
3、薄弱学科与教师。在每门学科和教师中难免会有薄弱的,虽然造成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致力于改变这种薄弱现象的存在。首先,学校对薄弱学科与教师实行定期调研谈心制度,以鼓励提高为宗旨,帮助找原因、想办法。其次,要求薄弱的学科,学科组长必须拿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形成书面材料,向教务处汇报,由教务处论证它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组织实施。再次,对于薄弱教师,本学科组长要专门指定教师予以帮助,帮助其找到存在差距的原因,促使其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坚持理论指导实践,重视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重视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真抓实干,从而创设了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努力使我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推动学校的新课程实验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