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学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教育形势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研究逐渐走出象牙塔,直接走向一线教师。方兴未艾的校本教研就是一种很实际有效提高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的研究。校本教研从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具有灵活性、参与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等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开展科研型教学,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沃土,我们的教师,正在校本教研这块沃土上快速成长。我们从校本教研的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这三个核心要素入手,采用四种方式把教师引向校本教研之路,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
一、 采用专题讲座形式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行动。如果一位教师有了适应时
代、社会的教育教学思想,那么他就会自觉地运用适合此时代、社会的教学手段、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在实践新课程改革时亦已深刻地认识到:课改成败,系于教师。现代教师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不但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并且还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或许,世上根本就没有),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这此,我们以开放专题讲座形式给广大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更新观念的平台。
学校每月举行一次专题报告,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管理、社会学、教材与教法、课堂控制论、青少年心理、班主任研究、人才学等等,其目的就是让教师树立新课程内容、目标与方法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科学研究。
二、 通过案例分析促进教学反思
如果说专题讲座是提高教师个人水平的话,那么案例分析则是提高教师群
体的教育教学能力。众所周知,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加反思。我们把一个个课堂教学作为生动鲜活的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效果、学生的反应与收获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足的。参与分析的教师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帮助上课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新(旧)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这种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实,案例分析不仅有助于上课教师,也有助于参与分析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观点的争辩中、在教法的讨论中、在内容的分析中,所有参与教师都获取了众多信息,经过自己的去粗取精,最后都化为成长的基石,我们各备课组每周有这样一堂案例分析课,另外还有市、区、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定期的示范课的分析。大量的案例分析拉动了教师群体的成长。
三、 聘请专家指导,引导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要在面与点都开花结果,即校本教研既要面向全体教师,又要创造
条件让肯钻研勇于探索创新的有潜质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说,专题培训讲座与教学案例反思已使每个教师都受益、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一部分脱颖而出的教师显然靠这两方面是“喂不饱”的,因而我们适时地聘请市教研员及师范院校的专家来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直接面对面吸取营养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初步具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成为各自学科的带头人。
四、 举办学术沙龙掀起“头脑风暴”
其实,对教师而言,不管哪种教育研究,他们最需要最渴望的是如何将理论
落实到实践之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认为新课程提倡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何尝不是要求教师的呢?教师中也需要“合作探究”。在校本教研中,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甚至是教育弊端、教学缺陷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朱熹说:“学贵有疑。”同样的,“教也贵有疑”。让教师把这些疑难、疑惑通通放到桌面上来讨论,在教师中掀起“头脑风暴”。实践证明,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教师尤其如此),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也是一种责任,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我们的校本教研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只是使教师养成了一个不断学习的习惯,但都实实在在地让我们的教师在这个机会中、在这个习惯下成长了。
二00四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