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东安初级中学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进行,教师如何理解与把握课程改革精神实质,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已成为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不可能事先把教师培训好了再整装待发,教师的成长往往是与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切的。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课改实验的成败系于教师。此次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变革,它引发了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都会将焦点聚焦在实施课改实验操作的教师身上,因此,教师是此次新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岗前培训和脱产培训,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在岗培训。在参与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不断地变革教学方式,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真正的成长。而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体制的构建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阶梯。自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两年多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校本培训机制的建立,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狠抓教学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致力于课改实验的行动研究,将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为一体,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持续发展,提升了广大教师的整体素质。两年来的课改实验表明,建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是我校课改实验工作得以稳步推进的成功之所在。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教育实践活动。它以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途径,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这种教研活动方式为教师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我们东安初级中学的课改实验在市、区教育局及市、区教科室的关心与指导下,两年来做了大量富有实效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使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得以稳步健康的推进,教师的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程改革工作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在进行课程改革工作的同时,我们对校本教研进行了积极认真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理清校本教研工作的思路
我们的思路:以科研教研为先导,以问题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新教材、课题为载体;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为方向;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培育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目标,推进我校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工作。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课改之初,我校成立了“课改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管理。校领导成员充分认识到抓好本次课改工作将关系到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制度的改革以及师资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校又成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和组织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继而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学科专家组”,对校本教研进行专业引领,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同时分别成立语文、数学、理化、体育、政治、英语等学科指导组,各学科指导组均由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担任组长,教研组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备课组长和实验教师组成。指导组成员30多人,成员结构充分考虑到职务、职称、年龄、学科之间的优化,保证各教研组的领导力量和教研水平。
2、建立健全的校本教研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东安初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管理制度》、《东安初中课改实验方案》、《东安初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东安初中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和课程表》等相关的制度,学校对领导、实验教师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制度等,教研活动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直接抓,教务、教研部门负责人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课改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教学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迹。
3、强化过程管理,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把重点工作放在课堂教学研究上,学校将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成员分到各教学备课组,组织和指导集体备课活动;各备课组每周组织集体备课一次,进行研究课探讨;领导、实验教师听课评课,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
1、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工作。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两年来我们按校本培训的要求及时组织教师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走进新课程》以及各学科的《新课程解读》,让教师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努力转变教师的角色,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邀请了名师、专家来校作讲座和指导工作。以名师、专家引领为主的集中培训与分组探讨、对话交流、个人自学为基本模式的分散培训相结合。
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片、区举行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与兄弟学校的同行和专家共同研究、探讨、交流,吸取好的做法,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教学反思。以学校主课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为依托,定期以“学术沙龙”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设计等展开讨论。
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增强教师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敬业精神。
2、抓紧抓实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分三步走:常规集体备课——有主题的集体备课——主题活动研究的集体备课
第一阶段:常规集体备课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关注课堂实务;学校教学研讨活动的重点是,“怎样上好一堂课”。教师们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主要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评课活动等,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下功夫。
第二阶段:有主题的集体备课阶段。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深入,学校开展课改研究课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研讨和展示,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大胆地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促进教师的发展。研究课活动要求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①结合学校课改实验工作方案中教师培训学习的有关内容,开展理论学习活动。②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如专题研讨,观看优质课录像等。③听课、评议活动。
这两个阶段的不足之处:基本上停留在浅层次的信息交换、经验共享这样一种同伴互助的范畴,缺少自我反思、缺少专业引领。
第三阶段:主题活动研究的集体备课阶段。新教育理念的建立是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一两次培训、一段时间的学习不能解决问题,要靠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反省与矫正来逐步完成。
现在,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特点、实施要领有所了解,然而这仅仅是表面层次的,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已经碰到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和困惑。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教师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感受。校本教研中我们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如撰写教学日志、开展教学反思、教学观摩评议、教学案例分析、教师论坛、学术沙龙、专题研讨、与专家对话、外出参观、请进来上示范课等。教师们意识到:转变教育理念是一个艰难的问题,同样,这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做起来同样的困难;教师专业素质已遇上挑战,我们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指导。
因此,教学研究工作的有效跟进,寻求民主、开放、高效教研模式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很多很好的教育观念,但如何将文本的理想课程变为教师设计的课程,进而落实为教师实施、学生实际获得的课程,其瓶颈是如何实现先进理念向教师行为的转移。
3、努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以科研课题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蓝本,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科研助课改、以课改促科研。
首先成立课题组。以校长为组长,教科室、教导处及学科骨干老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其次制定管理制度。包括课题具体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工作例会制度、研究成果评比奖励方案。
第三建立音像素材库。包括幻灯片资料、课件集、视频影像资料、课例、实验文字资料。
课题实施要求实验教师做好“五个必须”:①每个学期课题组教师必须有计划与总结。以计划指导工作的开展,用总结反思与分析,积累经验。②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必须有围绕课题的公开课、实验课。老师们互听互评,推出其中的优质课作为全校展示课。③每个月必须有互助时间。④每位教师执教上课必须有教案记录,每使用教材必须填写使用记录。⑤每个学期必须将实验情况、心得体会撰写成文。
4、认真做好《习惯与人生》特色学校的研究、实践和创建工作。通过特色学校的研究、实践和创建等一系列工作,促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四、问题与思考
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对教师、对学校发展的作用的同时,如何使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学校有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部分,如何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培训活动;如何建立一整套校本教研管理机制,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长期的、自觉的教育研究行为。如何解决校本教研活动中,同伴互助与竞争的关系这一问题等,都有待我们待进一步研究,更期待得到专家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
结束语:
面对新知识、新信息不断爆炸的时代,那种一桶水教一滴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做一名“学习型”的“教研型”的老师。搞好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努力实现“创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我们相信,通过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我校的课改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东安初中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200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