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英语>>通知公告>>文章内容
常州市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初二英语试卷分析
信息时间:2005-02-20     阅读次数:

 

一、考生心声

 

王同学(91分):我感觉这次考卷出得还是十分巧妙的。考完之后大家都议论说试题有些难,但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课本中学过的,平时老师也重点强调过,并没什么超纲的,而且有几道题很灵活,需要我们认真揣摩,耐心思考一下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藤同学(86.5分):这张试卷总体来说,既难也易。难是因为考得很全面,而自己有些概念还未理清,比较模糊,所以对于一些题目有不知所云之感,感觉难;而易是考查知识点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内容,只要平时踏实学,考前复习得当,应该考出理想的成绩。

任同学(74分):通过分析本次英语考卷上我所犯的错误,发现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大部分的错误都是因我对题目缺乏深入的理解,导致审题不清。阅读文章时,对内容不能快速、准确地把握,主要还是词汇障碍。

夏同学(73分):这份英语期末考卷,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完全要靠同学们的细心程度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在这次考试中也吃了亏。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想,只要在考后明白自己所犯错误的原因,摔一跤,也是值得的。

严同学(60.5分):这次期末考试,我感觉完形和阅读较难(共扣17分),“单词拼写”,做时要动动脑子,如果不动脑子,就会错的很惨(共扣6分)。这次考试,有很多内容来自书本。所以对一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只要回家多背背,就一定能够考及格。

确实,作为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习的主人翁——学生”的心声,才能在考虑如何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地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进行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开展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

下面,我将经过抽样调研,就学生完成本次试卷的总体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本次共抽样卷117份,来自两个班级,这两个班平均分与年级英语平均分相同。

 

二、抽样试卷统计结果

 

 

 

 

表1:抽样试卷各大题得分情况

   

   

听 力

选 择

完 形

阅 读

语 言

单词拼写

动 填

句型转换

中译英

   

20

15

10

20

4

10

4

8

9

平均得分

16.04

11.5

6.7

14.03

3.7

5.3

2.74

4.67

6.5

得分率(%)

80.2

76.7

67.0

70.2

92.5

53.0

68.5

58.4

72.2

 

表2:听力得分情况

   

1~5题

6~10题

11~13题

14~16题

17~20题

   

5

5

3

3

4

平均得分

4

4.35

2.36

2.28

3.04

得分率(%)

80.0

87.0

78.7

76.0

76.0

 

表3:阅读、单词拼写得分情况

   

   

单词拼写

A

B

A

B

   

10

10

5

5

平均得分

7.8

6.2

2.4

2.8

得分率(%)

78.0

62.0

48.0

56.0

 

表4:单项选择各小题的得分率

   

21

22

23

24

25

26

27

得分率(%)

96.6

65.0

82.9

81.2

90.6

69.2

98.3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得分率(%)

76.9

96.6

84.6

90.6

29.9

88.9

12.8

89.7

 

表5:单词拼写各小题的得分率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得分率(%)

36.8

82.9

7.7

59.0

57.3

76.9

45.3

60.7

68.4

14.5

 

三、考生情况及问题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在确保基础的情况下,对学生在一定语境中运用英语提取信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词汇和语法的测试充分注意了语言的真实性和实践性,把对语言知识的考查中心放到了一定的语境中,使语法富有积极、现实的意义。难题上手容易,却灵活度高、综合性强,其情景设置新颖、干扰设置巧妙,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深入、准确地完成试题,有一定难度。

根据期末试卷的特点,结合抽样试卷统计结果,大致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以下情况:

1、多数学生基本功比较扎实

第五部分“语音”,得分率为92.5%,说明大多数学生平时对语音知识的掌握和单词拼写比较重视,基本功较扎实。

2、学生把握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

第一部分“听力”所听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题目的安排由易到难,有层次感,得分率为80.2%。这基于在平时的教与学中,师生双方都注重了听力的训练与提高,但听力第4小题的较高失分率,说明学生对常识的了解和在仅有时间内分析所听材料的能力还待加强。

In which country do people not have a snowy Christmas?

[1]刘同学反映,他听了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哪儿没有圣诞节?

[2]冯同学分析说,听力第四小题问“在哪个国家人民不过有雪的圣诞节?”我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中苦思冥想,这里“有雪的”是关键词,我选了澳大利亚,因为日本人过不过圣诞节我不清楚。

[3]俞同学说“本次考试的听力,我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却不够完美,错了第4小题,从这个题的错误可以看出我做题的漏洞,听力的内容并不是很难,但语言却比较精细,很容易把粗心的同学引入误区,我在做第4小题时只听见圣诞节就匆忙下笔,而把关键词有雪的给轻易丢掉了,所以做听力时,任何一个音、一个词都马虎不得。”

从以上三位同学具有代表性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同一道题的信息反馈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老师要协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增强把握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对学生答卷的分析,可见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不高,特别体现在一些语言知识的运用上,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整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比较弱,说明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没有真正转化成一种能力。如:(1)单项选择中32小题的得分率为29.9%,34小题的得分率为12.8%。32小题答错的同学考后分析说“看到句中的corner就以为选A(at),因为书上有句句子是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there was an old woman。事后发下考卷,再分析一下试卷上的句子,发现自己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只记得死模式,固执一词,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活学活用,一旦试题情景有所变更,就不知变通了。这样的失分很可惜。但也说明了我的基本功不牢固,学习的灵活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改善。”(2)“单词拼写”第62小题得分率仅为9.2%,错误率如此之高,确实令老师有点想不通。考后通过了解学生的试卷分析,还是暴露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欠缺。绝大多数同学分析说“只知道seem后接terrible,要用其形容词形式,但对于ill的出现,是否要改变terrible的形式把握不准或压根没进一步考虑前后两词的关系。”

4、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

(1)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积累、归纳,考时对于一些词、句的用法无据可依,只能胡猜乱想。如对于选择题34题“speak,tell,talk,say”四个词的用法,平时老师都作过强调,但一些学生课后没作进一步的探究、思考和巩固,对这些词的用法不进行比较,达不到熟练运用的效果。

(2)学习中缺少精益求精、细心踏实的精神

“单词拼写”60小题的得分率也不高,抽样卷117份有74人次答错,其中62位同学答案是crossing,错误原因是没看到横线前many这一关键词,所以没用crossing的复数形式。

“句子翻译”第82小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同学没注意句中的“更容易”的“更”字,而没有用easy的比较级。

(3)一些同学怕苦畏难,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完形填空”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阅读理解”旨在检测考生的阅读速度和对语篇的领悟能力,但有些同学因受个别词汇的干扰而心烦意乱,轻易放弃,只是断章取义,随意地对答案进行选择。

 

四、对改进教学的几点思考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规律和教学规律。教师在考虑如何教学生新知识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既学到知识,又掌握学习方法;既提高学生觉悟,又指导学生行为。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英语语言中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才是成功的教学。

2、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精导多练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始善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足够的训练时间,使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实践,引导和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练习,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能力。

3、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有效教学。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