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熊川武
这说明,教研之于教育,乃磨刀之于砍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教育上的意蕴值得考究。从学术上看,教研的含义颇为丰富。如果说得朴实一些,教研也许就是“借助一些科研方法开动脑筋做教育的事”。它何以给教师带来幸福?这得先说说幸福的实质。幸福者,肯定性感受也,有物质上与精神上之分,因价值观等不同而主体所得大异。一般来说,教师的幸福感主要由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等组成。
玩味两者之内涵,不难体会教研乃教师幸福之源的主要缘由:
其一,教研提供的教育规律性认识,能减少教师因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产生的烦恼,增添教师的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应该说,经常性的烦恼是不幸的表现。这种不幸往往在教师感到无能为力并无助的状态下产生。例如有些教师缺乏帮助不守纪律的学生的方法,见之就惶惶然。其实,如果有心去研究这些学生的行为规律,他们不难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亲近游戏”(在这些学生到校时,老师就有意地亲近并勉励他们)防患于未然,效果甚为明显。当然,解决特定教育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需要综而合之。这要求教师多动脑筋。真所谓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智慧才成功。而一旦成功,烦恼烟消云散,工作平添愉悦。
其二,教研促使教师不断在新的领域里活动,领略新鲜事物,得到多方面发展,从而获得满足感。在常规意义上,教师的工作是规定性的,似显单调。但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自主选择课题、确定研究手段等。一旦获得研究成果,教师不仅会丰富智慧、增强能力,而且会形成常研不懈的动机。许多教师在发表第一篇教育论文之后,一发不可收,就是佐证。因为这些教师能从日复一日的常规性教育活动中得到一般教师得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教研带来的精神回报,就是幸福。
其三,教研有助于教师职业德行的提升,以至成为更有人格魅力为学生爱戴的人。这是因为教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类过去的与现实的教育行为的反思,反思中的追问与批评,往往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与行为。特别是教研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可能深刻影响教师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如此之说,虽无穷尽应有之理,但大体阐明:一个职业道德高尚、教育能力甚强且有新见解的教师,必然是幸福的。即使在物质生活上,相对其他教师而言,这样的教师也是富有的。当然,人们不应忽略的是,这种幸福建筑在艰苦求索之上,是先苦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