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资源共享>>文章内容
发展性教师与发展性教师评价
信息时间:2005-06-27     阅读次数:
                                                                  上海市闵行中学 项政

  一、发展性教师的涵义与特征

发展性教师是一个整合性概念。从教师发展的整体性看,发展性教师是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一般规律的。因此,发展性教师是在社会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形成其特有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并内化为具有稳定的个性和风格的教师。发展性教师一般会呈现出一些主要的特征:

1.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是他对教育意义的认识,并深信不疑的准则的综合。发展性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发展性教师的灵魂。发展性教师往往是将符合入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时代性和进步性教育指导方针,内化为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风格上。

2.具有发展的自主、自律性。长期以来,教师工作一向被认为是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付出的多,吸收的少,长此以往,知识容量和知识结构与迅速发展的社会相比难免会显得捉襟见肘。在知识经济时代,不论是一些高年资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进取。问题是,有的教师是被动地应对社会的要求。而作为发展性教师,是积极主动地或超前地迎接社会的发展,即具有发展的自主、自律性。

3.具有独特的发展性风格。发展性教师的发展潜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知识、能量、教育阅历的的积累过程,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色。随着条件的成熟,其发展的个性化潜质会突发出来,并使其原有的个性化特点进一步丰富起来。

4.具有社会的认同性。发展性教师不是自我标榜的,也不是“钦定”的,而是在一定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得到学校领导、学生、同行和社会的认同。

5.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特点。发展性就是一种在开放的环境下,具有的可持续进取性。根据教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可持续的创新是发展性教师的重要特征。一个教师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开放的环境,养成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才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积极开拓创新。

综上所述,发展性教师是整合教师的身心发展,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与教师事业相关联的学生发展、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要求的教师。发展性教师是经过一定实践锻炼的,并形成独特的整体优化的具有个性化价值取向、风格、成效的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教师。

  二、努力营造具有发展性潜质的教师队伍

一个新教师在实践中造就成为发展性教师,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一个有发展潜质的新教师需要尽快认识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学校的制度,获取有成就的发展性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成为发展性教师打好基础。第二阶段,选择突破口,成为初步有发展性特色的教师。在这一阶段,要重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根据自己积累的教育经验,找准突破口,大胆实践,形成初步的发展性特色。第三阶段,成就发展性教师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是一个有某一发展性特色逐步扩散,是局部的发展性特色发展为整体性的发展性个性风貌的阶段。

发展性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群体,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性教师的形成规律,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强化学校策略引导,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开放性的学校氛围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校根据发展性教师形成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性教师形成的规律,进一步完善一个机制、两个工程,优化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发展性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模式、途径和方法,确保学校造就和形成一支具有发展性潜质的教师队伍。

1.制定有利于教师师德风范落实,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学校内部激励机制。激励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风范,激励教师奋发向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2.制定并实施《跨世纪名优特教师培养工程》。具体做法是新教师培养,采取指定性“导师制”,要求新教师做到“一年入门、二年过关、三年达标”;教坛新秀培养是学校通过每年度“青年教师十佳”评选来推出一批教坛新秀,实行双向选择性导师制与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能手培养是要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在教学上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是要在教学效果显著,教育、教学工作答疑咨询能力强、教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中评出;教育专家的培养是要培养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被公认为在教育、教学或改革、管理方面的专家。

3.全力抓好《以事业凝聚人,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凝聚人》的凝聚力工程。发展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有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更应有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尊重。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觉行为,是一种内涵的外化,它需要培植,需要滋润。尤其是当前形势下,思想交流、感情投资、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待遇,创造条件,发挥教师的作用,让教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显得极为重要。

以待遇凝聚人,以感情凝聚人,保证了教师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本要求,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的自立、自信、自强有了较为厚实的基础;而事业凝聚人,使教师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刻苦钻研、精通业务、热爱学生、精心育人是教师精神生活的高要求,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只有让每一位教师在事业上有追求,真正获得教师崇高职业的高尚体验,才能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使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长盛不衰。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分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它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它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它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由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评件体系,我校在积极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时,充分重视发挥学生、学生家长、社会、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评价的过程。在评价中我们对教师学历与能力评价,相对标准评价、绝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学生评价与群体评价、行政评价,发展性评价与建设等“五个结合”评价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1.教师学历与能力评价相结合。根据《教师法》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若干意见》,对教师任职的学历资格有严格的规定,但教师取得的相应学历与实际能力不是对等的。我们在评价教师任职资格中采取以能力为主体,学历与能力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教师任职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A.基本能力(包括学历、学习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德业素养等);B.专业能力(专业学科知识的修养、专业实践素养等);C.岗位能力(包括教育心理学素养、师生交往能力、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2.相对标准评价、绝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标价相结合。教师评价需要运用一定的标准,教师评价标准有相对标准、绝对标准和个体标准。相对标准评价可以确定每个教师个体在相应的评价范围中所处的位置,有利于激发竞争性,但用得不当易加深内部矛盾。绝对标准评价是达到度的评价,是非横向对比的通过性评价,它可以将团体内部的争名次的矛盾转化为团体内部与外部目标的矛盾,激励团队合作共同实现目标。绝对标准评价与教师个性化原则有悖之处,即由于绝对标准评价强调客观性、统一性,缺少灵活性,不符合个体差异,这就要引入个体标准评价,以增加评价标准的弹性。学校采取相对标准评价、绝对标准评价与个体标准评价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既能面向大多数教师,又有利于通过“个体标准”,鞭策教师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师评价上我们重视把定量与定性、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综合起来的评价策略,有利于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和激励教师的发展。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机构的改革和全员分级聘任制、分级目标管理制、分级循环考核制、职级制、年薪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全体教师对改革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在改革过程中学校不断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4.学生评价与教师互相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作为教育产品的直接消费者和教学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学生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评价者。然而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在打分卡上胡填一气,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评价样本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评价体系的可信度自然也要大打折扣。我们采取学生评价与群体评价、行政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策略,这一综合评价,更有利有利于教师了解自我,客观评价教师,激励教师的自主发展。

5.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建设发展性教师队伍相结合。我们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加重了教科研成果的权重,同时我们也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几年我校选送了七名中青年教师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这些教师将学习内容和研究热点问题带回学校,又活跃了学校教研活动气氛。多年来,我校经校长提名,由学校出资先后送了64名教师去华师大和上师大硕士研究生班进修或硕士学位学习,这些教师几乎覆盖了我校所有学科。他们利用双休日和放假休息时间到大学研读研究生课程或攻读硕士学位,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为这些教师当前的教育教学研究和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发展性教师应富有创造精神,只重视传授知识将会被时代所淘汰。教师既应教书育人,又应成为一名学者。尤其是重点中学的教师,应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要完成教科研任务。这几年学校校长每年给教师出题目、布置科研任务,并将课题研究与教师的考核、职级待遇挂钩,引导教师重视科研、开展科研活动。

总之,发展性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科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在学校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形成一支具有发展性潜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每一所学校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词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6月版。

2.胡东芳:《教师形象:从公仆专家》,《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1期。

3.[英]沛西.能著,赵瑞英译:《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周朝森:《教育评价理论的新探索》,《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5.王斌华著:《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刘尧:《教师业务水平的量化考核研究》,《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