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高中教育>>通用技术>>通知公告>>文章内容
常州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建议(讨论稿)
信息时间:2005-10-12     阅读次数: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的信息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一、课前准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平时应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新课程理念,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2、注重知识更新,提高技术素养。学科教师应了解并学习技术发展史、技术哲学、技术文化等技术理论,熟练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3、了解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发展水平、思想及情感发展水平、操作技能水平等。

4、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开发相关教学资源。学科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把握课程标准中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教材的编写原则,了解所授知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提高课程开发能力;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5、熟悉教学的各类硬件和软件环境。熟悉教师演示设备、学生操作练习设备的各类硬件和软件环境,熟练掌握各类教学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

6、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遵循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认真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技术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

设计合理的技术问题和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设计多种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交流和评价(应设计活动评价量规表)。

设计完整的课堂教学流程,过渡自然流畅。

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开展过程,学生操作练习内容、探究的任务,以及相应的评价量规表,板书内容。

二、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教态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正确、熟练。

2、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教学过程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分散难点,突出重点。

4、合理运用讲授法,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5、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问题和任务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创设一种开放、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使技术课程的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过程,使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都得到发展。

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把握住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动态生成资源。

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

9、课堂教学应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要强调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为此,教师应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技术过程,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同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安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10、采用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三、课后教学活动

1、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写出教后感。

2、检查教学设备,排除设备故障。

3、及时批改课后作业,并及时反馈。

4、进行课后辅导工作,对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开展课外活动辅导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根据学科竞赛内容和项目进行课外辅导。

四、评价与考核

1、通用技术学科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用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注重学生在技术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及体验,把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参与水平和情感态度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与学生在技术活动过程中的成果相结合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技术操作能力、运用技术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2、通用技术学科只进行期末考查,不进行期中考查。考查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