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16 |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杨景芝 摘要 本文概述21世纪以来,中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中推行的新教育观念。总结了中国中小学校内、校外的美术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首先,在教育的人性化发展方面,强调人的尊严,倡导教育要尊重儿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艺术上重视个性发展,发展艺术表现的多元化。 其次,重视人的和谐发展,教育版应人的发展规律。 再次,重视文化的传承,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放在重要地位。 另外,在改变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上提倡创新精神培养。在创造性教学中要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鼓励儿童注意观察生活,通过直觉提高儿童造型表现能力。并指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帮助儿童不断实现自我,发展自身的潜在能力。关键词:人性化、审美表现力、原始本能、原创立、创新精神科的综合性教育。 l.美术文化发展史和美学内容。介绍现代艺术各种流派,向大师学习。 2.乡土文化、地域文化传承,学习民间艺术。利用当地文化资源,通过参观、讨论、书写感受、搜集素材、美术创作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表现能力。 3.自然生态环境、动植物天文、科技等知识的探究。开阔眼界,开拓创作思维。 二、改变传统的文化思维方式——从授业、解惑到创新精神培养 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适合经济高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鼓励创新、建立异端。艺术教育也要告别祖父一代的审美,不能只用画得像为标准。提倡艺术的多元化表现。 艺术的特点就是创造性,个体的认知和感受不一样,视觉符号的表现也不_样。美术活动是创造性活动,不是技能模仿课。创造性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注意保护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儿童的美术活动是儿童步人人生的早期精神活动。创造艺术符号表达情感是人类具有的原始本能。儿童的绘画创作主要依靠意象。意象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是在印象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更完美、更理想的头脑中的形象。儿童绘画中的原创性是指创作中的想象力。其特点是: 1.不受真实和观念的束缚,表现得纯朴、天真。 2.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以人性的态度对待自然中的一协,表现出天趣。 3.以虚幻和荒诞的幻想力表现美感。儿童常用拟人、夸张、虚拟、表现性手法进行创作。儿童在自身内在的驱动力下,自发进行的美术活动,产生的原生态作品,它反映人的心象、意象和潜意识中幻象。然而,不是所有原生态的儿童画都具有审美价值。如有的儿童画表现的内容零乱,不能表现一定的思想情感,或概念化地表现内容就不是好的儿童画。儿童在5岁前绘画创作基本意象表现,6岁以后他们会观察,依靠知觉进行表现。知觉不是被动地获得印象,而是随眼睛活动选择视觉目标,然后通过想象组织成象。这一时期的儿童从程式化中走出来,画面更为生动,有意味。 (二)鼓励儿童观察生活,学会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感受 儿童美术创作走出标语口号式的教学引导。儿童美术创造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其情感的内容来源与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绘画形式,诸如形象、轮廓、对称、重复、渐次、节奏、色彩、运动这些形式要素的运用,也来源于生活中对美的直觉。这正是儿童美术中原创作的源泉。儿童绘画形式只有符合了美的规律,才具有审美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儿童只停留在审美本能和想象力的原创阶段,要通过美术教育不断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儿童美术中的想象力表现也源于生活的积淀,儿童通过想象把不可视的形象变为可视形象,如把风、雨、声音、速度等创造视觉符号表现出来。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事物组在一个画面上,他们把黑夜和白天放在一起表现,把室内和室外同时展现在画面上……这种超自然的想象力不是通过技能教育能够获得的。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是以培养感悟力、记忆力、理解力、吸收和变革能力为基础。 (三)探索各种适合儿童运用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地的教育特色 儿童绘画的表现技能从成人化、专业化的旧传统中走出来,总结出各种教学方法,使儿童逐渐从临摹发展为创造性表现。 1.卡通画教育。改变了让学生被动学习形象技法的教学,发展为运用形象进行组合创作。有的教师还通过各种构图形式教授创作方法。 2.装饰画教育。根据地区文化特点,吸收民间纹样的风格特点,让儿童掌握基本的装饰方法进行变体创作。 3.版画教学。版画技法易于儿童接受和掌握,作品形式显得更加完美。各地区总结出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创造出许多儿童便于掌握的方法。女口吹塑纸粉印版画、独幅撕刻画、纸版画、木刻等。 4.国画教学。国画教学从技法临摹走出来,使儿童能运用中国画笔墨技法,自由表现生活感受,创作出生动有趣味的绘画。 5.彩色水笔、油粉笔教学。。色彩教学摆脱了用固有色概念化表现色彩的习惯,能让儿童自由运用色彩丢画,画面色彩明快、强烈、大胆。此外,在材料运用方面也有所创新。如用彩色纸、黑卡纸、细纱纸等材料,使儿童易于表现色彩的效果。 6.水粉画教学。水粉画材料运用自由、轻松、畅快、易于儿童自由挥洒表现。儿童的表现性色彩特点在绘画中被肯定后,充分调动TJL童的主观能动性,使色彩教学提高了一个新层次。 7.油画教学。目前,油画教学在我国运用还不普遍,由于受条件限制,还不能得到普及发展。但就目前已进行实验教学的单位,教学效果证明,它对儿童掌握和认识色彩有其独特优势,色彩表现更自由、更丰富。 8.线画黑白画教学。线画黑白是儿童型创作的基础,使儿童学会运用造型基本元素,如点、线、面的组合;线的排列;黑白灰的对比等。大大提高了儿童绘画的审美趣味和造型水平,此外,儿童速写能力培养普遍受到重视。这对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都十分重要。 9.多种材料的混合创作。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如纸、废弃物、铁丝、Iiiii、树枝、陶泥等做平面或立体造型。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材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面,综合运用材料也是现代美术创作的特点。让儿童自由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表现,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艺术的生活的品位。 (四)通过教育发展儿童审美表现能力 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儿童不断实现自我,发展自身的潜能,实践证明,儿童的艺术表现能力需要经过教育才能得到发展。那种过分强调让儿童自由发挥,不敢适时地去解决学生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造型表现上的难点的自由化教学;那种一味的猎奇态度去赞赏原生态儿童画,使他们不能随着年龄增长得到提高而仍停留在幼稚阶段的作法,不仅不能使儿童获得创作上的快乐和灵感,反而容易使他们丧失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进行艺术表现的II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极为重要。教师始终要以自身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旺盛的创造能力,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去影响和感染学生,通过美术元素和艺术表现的构成原理,用艺术表现的各种审美规律去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探索、发现、去运用和掌握这些规律,帮助他们能体验到艺术创作的成功喜悦。因此,现代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一灌输的方式强加于学生,而是在隐性教育中不断渗透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创造性的运用和掌握。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我国课内外的美术活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去重新构建美术学科体系。教师也从旧教育论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推动着我国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人文学科与人文精神系列丛书》叶朗主编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通过艺术的教育》(英)赫伯·里德著吕延和译199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
新世纪美术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
信息时间:2005-10-14
阅读次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