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校本研究>>文章内容
当前,校本教研要做到“六化”
信息时间:2006-01-05     阅读次数: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强调校本教研既是一种学校行为,又是一种教师教学研究行为,是教研文化的重要体现。在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不能再期待通过几场报告、几本书籍、几次培训就能帮助教师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而只有将教师引导到研究的道路上,使教师能直面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逐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校本教研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推动力。对此,我认为当前的校本教研要做到以下“六化”。

校本教研“校本化”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学校、教师直面的实际问题,基于学校实际条件的教学研究,其目的在于从学校内部推进课程改革,使学校里所有的人都成为改革的动力。校本教研“校本化”,就是要实现教研重心的下移,使学校成为研究的基地,校长是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室是研究的实验室。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就要求校长要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亲自参与教学研究,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营造学校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为校本教研提供有力支持;教师要成为研究的主体,就是要成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主体,而不是校本教研制度的管理对象、被动参与者,必须以教师自我反思为基础,以解决教师日常教学问题为基本目标,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以教室为研究室,就要求教师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教学研究的内容来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事情,问题的解决也以教室为主要阵地。只有这样,校本教研才能真正立足学校,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大众化”

开展校本教研的外显标志应该是教师广泛参与教学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参与教研当成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摆脱“教而不研”的“教书匠”角色束缚,树立起一种意识——上好一堂课就是一次教研: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备相关的资料;上课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捕捉信息,调整方案,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课后要反思,寻找课堂的得与失,撰写教学后记,进行案例分析。这样,教师在不断地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引发了思考,促进了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与同伴合作,在研讨中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这一点上说,校本教研是一种人人都应参与的教研,而不只是校长和实验教师的事,非实验年级、非实验教师、学校中层干部都应参与进来,形成合力。例如,针对目前农村小学单班年级多,研究力量单薄的现象,我们以中心小学为“龙头”,把几所小学就近组成教研点,为教师创造参与教研的机会,让教师们在单位时间参与的教研活动中都有交流、对话、探讨的机会;同时,构建了以信息为互动媒体的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参与交流研讨提供平台,实现教研活动的零距离互动。

校本教研“生活化”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研究行动,是一种在自主思考、自我反思基础上教师互助合作、共同推进的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校本教研“生活化”,就是要使研究成为教师身

边的事,随时随地琢磨教室里发生的问题,切磋教学中的现象,想一想教学中的“顺”与“不顺”。学校要有意识地为教师建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即时交流、随地研讨或网上研讨的松散型的校本教研机制,把教室、办公室变成“研究室”,做到校本教研日常化、平常化、真切化、生活化,让教师在欢声笑语中,在兴趣与热情中,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有话说,说真话,有事做,做真事,各抒己见,各尽其才,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使校本教研成为一个开放、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真正成为教师间的一种对话,让教师拥有的时空都能成为教研文化生成的环境。天山中学校长感慨地说,随着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我校的教师休息室也逐渐变样了。随时都可见许多教师聚在休息室谈课改、谈学生、谈教材、谈反思;刚开始时主要是课改实验年段教师,慢慢地学校领导、非实验年段教师也参与进来了;有时也有学生参与,不过不再是教师对他们的批评、惩罚,而是谈心、交流,再也没有教师把休息室当成聊天室,难怪有许多教师说休息室怎么变成了“教研室”了。

校本教研“专业化”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是教师“自我引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研究者,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研究、改进。而开展校本教研正是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实现自我主动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校本教研中,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它成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使教师能直面自己的问题,“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逐步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要在教师群体中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包括学历教育、有组织的业务培训,以及非正规学习的自学、看书、读报或其他偶然学习,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手段,激励教师自觉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要突出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积极开展校本行动研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通过建立反思制度,介绍反思方法,建立领导审阅反馈制度,开展定期总结交流等活动,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养成反思的习惯: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案例研究,让教师亲历“课前设计一一观摩现场一一评议讨论一一调整改进一一再次实践一一再次研讨”的全过程,借助鲜活的实例去经历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的多次磨合、印证,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得以实现。

校本教研“规范化”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能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它成为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学校的研究风气尚未真正形成的状况下,要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自愿行为,必须有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如有的学校对教师的“学、记、思、研”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学——每周学习一篇课改理论文章;记——写好每堂课教学后记;听——每周至少听两节课:思——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研——每学期写一篇典型案例或研讨论文。学校还要树立起“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意识,在实践中建立起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要通过帮助教师建立校本研究档案,包括发现自我、设计自我、行动自我、持续跟踪自我,使教师在建设和使用校本研究档案的过程中学会反思、设计和追踪解决问题,提高研究能力。特别是要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评先评优、晋升晋级、职务评聘的重要参考,为教研组、教师的教研工作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持,购置必要的设备,为教师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提供沃土。

校本教研“科研化”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一种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科研。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形式化、简单化、标签化、空泛化的就事论事的盲目的低水平研究,鼓励教师选取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一个具体问题,学一点相关理论,作一点思考,大胆进行改革实验,不断进行总结提高,取得突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步认识了教育科研,对教育科研有了兴趣,视开展教育科研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是自己教学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主动参与教育科研。在此基础上,再引导教师在纷繁的问题中选取有一定价值和一定可行性的问题,上升为课题,提出设想,大胆进行追踪尝试,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使校本教研走上“科研化”的轨道。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