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初中教育>>英语>>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联想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时间:2006-04-12     阅读次数: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最能产生沟通互动的平台,也是开发青少年智力,形成良好性格、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的前沿阵地。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如何通过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联想能力  优化教学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的五花八门给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的第三章上就明确了英语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英语学习不仅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符合多元化社会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由此看来,英语教师所担负的责任远远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单一,更多的是要把课堂教学的观念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结合起来。那么如何能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呢?我想浅谈一下联想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我们不得不思考何为英语教学中的联想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联想主要凭借形象思维,通过有形的物象之间内在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使人们在认识、反映事物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联想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接通思路,对事物进一步认识分析后创造出来的艺术想象。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用联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正是为适应这种要求所做出的一种尝试。它通过相关、类似、对比联想等方式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记忆与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主动思维及创造性思维。

其次,联想能力在各种英语教学方式中是否有明显的优势呢?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联想能力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1、提高效率,不易忘 (短期/起始阶段)

2、交叉学科,渗透强 (中期/巩固阶段)

3、扩展广度,能力强 (长期/运用阶段)

再次,如果想要用好联想方式来辅助教学,英语教师也要意识到这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思维训练和必经之路。如果每一名英语教师都只是模仿他人的教学模式,而不愿用上自己的想象能力,那么我们身边那么多的优秀教师从何而来?近年来又怎能涌现出大批的青年骨干教师呢?他们正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教学思维,才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分别在单词教学、文章教学和语法教学中尝试联想方式的教学。

一、单词教学中联想方式的运用

1、意义联想法。

例①alone lonely的区分

这组词中有“a”和“one”两个单词,“a 与“one”都有“一”之意,在此各看作为一个人。字母“l”可比作墙。在 alone 这个单词中,a one 两个人只有一墙相隔,虽然墙两边“单独”一人,但不“孤独”;而在 lonely 这个词中,one 一个人在围墙中,自然“孤独”。

例② peasant农民、parent父母与present礼物的区分

peasant 中有“ant(蚂蚁),与蚂蚁打交道的人是农民。

parent中有“are”, are be 的复数形式,父母两人,自然为复数。

present 中有 sent”,sent 有“送”之意,礼物是用来送人的。

2、谐音联想法。通过单词本身的读音,结合实际进行区别,或通过单词的读音与汉语的谐音进行区别。

例③区分modern(现代化)、model(模特儿,模型,示范)和medal(奖牌)

“摩登时代”、“摩登女郎”中的“摩登”便是单词modern的音译,是“时髦”、“现代化”之意。 “模特儿”是model 的音译,乃“模型、示范”之意。区别了两个,剩下的medal也就容易记了。

3、字母联想法。通过单词中的某个字母发挥与该意义有关的联想从而进行记忆。

例④区分everyone(后不可跟of)与every one(后可跟of

everyone 看作是一对夫妻。Everyone这一对并肩在一起,感情深厚,亲密无隙,容不得第三者(of-----everyone后不可跟of;而every one这一对则相反,它们之间有间隙,第三者(of)可以插足------every one后可跟of

例⑤区分trip(短期旅行)与journey(长期长途旅行)

两字相比,trip短些-----短期旅行;journey长些-----长期旅行

4、分类联想法。 通过利用分类单词组成一个意思或利用相同字母组合的单词组成一个意思从而进行记忆。

例⑥区分believe(相信)与receive(接待、收到)

学生容易把字母组合eiie写乱。如果像如下这样组成两个词组便可避免出错了。believe friends 相信朋友的话 receive foreigners  接待外宾

5、定义联想法。通过对某组词假设一个定义从而进行记忆。

例⑦区分pronounce发音 (v.)pronunciation  发音(n.

学生受pronounce的影响,把单词写成pronounciation.。给这组单词下个定义:每个单词中只有两个o。就不会把单词写成pronounciation.

6、诗歌联想法。通过“歌词”可以联想到所学的有关问题,知识点集中且朗朗上口,记忆容易。.编写的内容还可根据知识体系可多可少。

例⑧区分不同人称使用be动词的情况。

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其他都用are.

二、文章教学中联想方式的运用。

有些知识是抽象的。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这就给学习带来了困难。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学习知识,我在教学中运用联想教学法,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展开想象的翅膀,悟出文章的真谛,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抓空白部分进行联想。在人教版英语教材的第三册中有一篇名为<The Man Upstairs>的文章。文章中有一个空白部分:在楼上的人扔第一只鞋在地板上时,他意识到影响了楼下的人休息,轻轻地把第二只鞋子放好。原文中说到:After that he read some newspapers, watched TV and then went to sleep.这段文字并没有提到楼下的人,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想象楼下人的心情,状态甚至可以将这段内容表演出来。这段空白内容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2、抓重点部分进行联想。在牛津英语7BUnit3中的Reading 部分       --< A lucky Escape>,其中讲到Paul and Justin 发现穿制服的人并不是警察而是强盗时,两人围追堵截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这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Paul and Justin是否能从路线上赢得时间,抓住歹徒。自己如果是Paul 或者是 Justin,又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抓住歹徒。这篇Reading可以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和正义感。

3、运用插图,启发联想。在牛津英语7AUnit3中的Reading部分,在文章介绍Halloween的节日里有一种游戏叫 “trick or treat”的时候,文章很直白,对学生而言不具体。如果放一张南瓜灯的图片和孩子们打扮成鬼或各种人物形象时,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此时来介绍“trick or treat”就有意思得多了。采取这种方式对了解西方文化和语言背景有最直接的作用。

4 延伸情节,丰富联想。在人教版英语教材的第二册中有一篇关于Mr. Smith上下班的文章,Mr. Smith lives on the fifteenth floor, but when he comes home from work, he takes the lift to the twelfth floor.在文章中始终都提到了楼里的电梯。在文章的结尾处提出了一个问题:Why doesn’t Mr. Smith tak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很多种猜测。有的说他需要锻炼身体;有的说他不够高,够不到第15层的电梯按钮;还有的说他每天必须到第12层的好心邻居家拿报纸在老师看来,只要想象合理,就是文章的情节。

三、语法教学中的联想方式的运用

1、表象式联想:初一年级的音标教学为以后的英语学习起着打基础的作用。毫无疑问,每位英语教师都会重视这块内容的教学,但都会碰到一些音标学习敏感性弱的学生。有的学生对不上音与形,有的学生甚至连独立的音标也不会读,那又如何会结合音节读音标呢?联想法在这里有好的作用。例如:在字母组合里 ei/ey[ei],利用学生对辅音音标的记忆方式,ei[ei]的书写基本一样,学生就不易记错;ng[ŋ],从形象上记n是主体,因为字母g有尾巴,音标中的[n]要多一个尾巴,变成[ŋ]

2、推测式联想+否定式联想:在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故事情节、具体事实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并要求学生边听边联想,在头脑中形成连环画,帮助形成暂时记忆,即使录音播放完毕,也可根据所设问题正确做答。如在人教版英语教科书的第三册Unit17 Lesson 66中有关inspector Mr. Green对于寻找丢失的项链的对话中,我通过三个关键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联想:How could the thief steal the necklace and a parrot? why did the thief steal the parrot without a cage? Is it easy for him to hold the parrot? 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对“破案”而言有违常规,故学生只有否定上面的可能去寻找新的线索。

3、比喻式提出联想:在初一刚开始的阶段,在时态教学中,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是两个学生最容易犯错的时态。例如:在将一般现在时的句子改否定和一般疑问时,学生总会把is are 来替代do/does的使用,弄的句子变成了 “Is she often have supper?”一类的怪句。这时,我将女同学比喻成be动词,将男同学比喻成行为动词,把句型转换比作 上厕所。问他们如果他们要上厕所的时候,男同学会找女同学帮忙吗?女同学会找男同学帮忙吗?学生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所以行为动词在一般现在时态中不会把be动词引进。又如:现在进行时态的填空题,学生总是忘记将be动词的相应形式填入,故我把现在进行时态的be动词比喻成 妈妈V-ing比喻成爸爸,告诉他们完整的句子就像一个完整的家,必须有 妈妈,也有爸爸。这样,学生在做此类的练习时就不会犯错了。

掌握了联想的语言形式,教师就能便于设计出多种定向的联想训练作业,也有助于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提高。当然,形式永远也离不开内容,离开了具体的联想内容,形式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围绕主题的要求去设计联想练习。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联想能力并且运用到位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以多元文化的吸纳为来源,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2、找寻贴近学生生活和时尚话题。联想能力的产生也受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比如最近的“超女”现象也反映出了文化的撞击。因为某位女歌手的英文歌唱得很棒,引发了英文歌曲的“燎原现象”,这无疑激发很多年轻人去学英语和学好英语

3.培养自己创设情景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不是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要担当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就要对“理想的英语课堂”有清晰、完整的把握。只有日积月累的锻炼,教师才能逐步培养出自己创设情景的能力。
    人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老师丰富的联想能力能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那我们的学生定会用联想的能量为自己的腾飞插上翅膀,那也就是我们教学的成功之处了。

健康的身心、活泼的性格、强烈的求知欲都有助于联想能力的培养。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常常用奔放的想象力描绘他们不完全理解的事物,产生稀奇古怪的物象,萌生一些散乱的自发的联想。所以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训练和发展联想能力的黄金时期,而英语教学更肩负着学生联想能力培养的重大任务。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个人的联想能力的大 小,既取决于是否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也取决于他对生活对周围事物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所以想要培养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首先必须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并且更多地创造条件让他们多方面接触社会生活,开拓视野,认真学习多种知识。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善于引导学生体悟文章作者的联想契机、形式和作用,借此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叶圣陶同志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这一点上,我们要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范文中成功的巧妙的联想例子,用这一例子去举一反三,启迪和诱发学生联想。

       第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抓准联想的语言形式,规定内容进行定向联想训练。任何事物的内容,都靠一定的形式去表达。联想是靠语言的形式去实现的,抓住联想的语言形式去把握联想训练,就能使联想训练有章可循。

综上所述,联想在英语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运用联想的能量,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造就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五年十月

  参考文献:

1.    课程改革《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新课程《评课、听课与说课》 周勇/赵宪宇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6

3.    《文化与交际》,胡文仲 1994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