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我们的合作
信息时间:2006-06-18     阅读次数:
   

执教: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  费海燕

评析:金坛市教育局教研室 姚爱祥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人和人之间需要合作。

2、在游戏的过程中,知道怎样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

1、  拉小球活动的材料。

2、  拍摄几组学生的生活场景。

3、  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发现合作

1、  课前两分钟播放交响乐《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上课后出示交响乐演奏的场面,和学生共同欣赏。请学生谈谈感受。

2、  同学们被这完美和谐的交响乐陶醉了,能欣赏这么美的音乐,我们应该感谢谁呢?

3、  小结:我们要感谢所有为演奏倾注心血的人,没有他们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就不会有这番美的享受。

          板书    相互配合

二、交流生活中的合作,加深认识

1、  许多事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许多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这就是“合作”。 

2、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合作?学生畅谈生活中的合作,师相应出示合作的图片,

4、  你们和别人合作过哪些事?学生说自己的合作经验,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三、合作实践,体验感悟

(一)合作的游戏

1、  生活中许多事需要合作,做游戏更需要合作,请十几名学生玩“搭人桥”的游戏。

2、  从人桥中抽掉一名学生,桥为什么突然倒下了呢,搭好人桥,需要靠什么?

3、  小结:合作成功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是所有人的团结协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我们的合作才能成功,才能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板书   认真尽责

(二)合作中的麻烦

1、  我们刚才玩游戏,因为少了一个人,就有了麻烦,你们在合作中遇到过麻烦吗?

2、  我们华罗庚实验学校三(1)班的小朋友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就遇到了点小麻烦,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想想办法吧?

(多媒体出示  学生在体育课上同时指责跑的最慢的一个人)

    3、如果你们在合作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做?

3、  小结:你们真是热心懂事的好孩子,不仅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还让我们班的小朋友懂得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合作中只要大家相互帮助,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就不怕暂时的失败,还能和合作的人产生深厚的友谊。

           板书    相互帮助

(三)模拟活动:火海逃生

1、  你们说的真好,我要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合作。

(多媒体出示   大楼失火的录象)

2、  师解说:这座大楼被火吞没了,浓烟四起,火光冲天。不好,还有6个人被困大楼,陷在了火海中,大火已经堵住了所有的门窗。这时一条唯一的出路,就是一段狭窄的通道,大火无情,生命可贵,这6人能否在最短的时间逃离火海呢?

3、  出示活动用具:玻璃瓶代表大楼,里面的6个小球代表6个人,现场模拟火海逃生的情景。

4、  请一组学生进行拉小球模拟活动,说说他们逃生成功了吗?

5、  讨论交流: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逃离火海?

(1)  请一组学生,并请组织者说说如何带大家逃离。

(2)  采访最后一个逃出的人,为什么愿意在最后一个?

(3)  他们逃离成功了吗?

(4)  他们成功逃生的秘诀是什么?

6、  感受了这次惊险刺激的火海逃生,你最想说什么?

7、  小结:刚才的活动就是一位外国教育家做的著名实验,他在许多地方都没有做成功,但我们中国的七个孩子只用了3秒钟就一次成功,中国孩子就是了不起,我们局小的同学也很了不起。因为大家知道另外合作不光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认真尽责,更要有牺牲精神,这样合作才能成功。

          板书   牺牲精神

四、总结

1、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段,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鼓掌声震天。合作是生活,合作是力量,合作是一种精神。希望这种精神能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播放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全班齐唱。

2、  这节课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老师要忠心地对大家说一声:“谢谢大家。”也要说一声:“谢谢你!合作。”

 

板书                       相互配合

         我们的合作        认真尽责

                           相互帮助

                           牺牲精神

 

 

评析:

儿童品德课程的改革很需要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课堂的品德教育如何真实的切入儿童的灵魂,影响儿童的日常行为?很难想象我们其实真实存在的日常那种说教的教学行为会改变儿童现实中的什么,或许恰恰是无效和厌恶。品德教育特别是儿童的品德教育要唤醒儿童的“善性”,影响儿童的行为或许一定要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行为形成特点来思考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习惯的教育方式。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握好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消化”僵硬概念的活动、鼓舞学生自主的参与。有了这样一些改进我们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我们不得不要从固有的思维中走出来,首先要冲破教材对于我们思维的封锁----改造教材很重要。我们对于儿童品德的教育不能“厌恶”,需要从思想上信任我们课程存在的潜在教育价值,对课程要十分的认同,要不难,我们也不可能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教学的问题。也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和愉悦的体验我们改革后的收获。讲以上一段话是因为我们现实中的品德教育的确不如人意,特别是我们往往会过于功利的看待我们的教学和课程,而不会去思考他确实的价值。我还思考的问题是,一堂课的教学其实不能代表我们的改革怎样怎样了,多么期望所有的学校所有的课堂都真实持久感人!当然从教研的角度看过去,不要回避我们自己的“操作”有时过于“花哨”,就少了很多的真实。研究到底还是要平实些的好。因为现实不可能也不允许我们超过一些“度”的做法。

“艰难”是儿童品德教育改革的核心词,无须回避,相信一次次平实的探究会推进我们的改革。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