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我不胆小
信息时间:2006-06-18     阅读次数:
                                        执教:常州市永红中心小学   

评析:常州市钟楼区教研室  孙建香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求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

3、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初步形成关于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4、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加工、整合信息,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信心卡、勇者无敌勋章、红十字标志、“勇敢树”图片。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夸航天英雄,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朋友,(出示宇航员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

生:我认识,他们是宇航员。

生:(急切地举手)他们是这一次乘坐“神州”六号上天的宇航员。

生:我知道,我知道,他们一个叫费俊龙,一个叫聂海胜。

师:对呀,他们是这次乘坐神州六号成功飞上天的宇航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太空做了各项科学实验。

师:你觉得这两位宇航员怎样?

生:我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

生:我觉得他们很光荣。

生:我觉得他们很伟大,很勇敢。

师:是啊,他们非常勇敢,是我国的航天英雄,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勇敢,不胆小。

点评:以“航天英雄”导入新课,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学习资源,让本年度备受瞩目的新闻人物――费俊龙、聂海胜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勇敢、伟大的形象。孩子们在产生自豪感的同时,会将自己与英雄人物比较并进行自我反思,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活动二:七嘴八舌,说“胆小”

师:那谁能向航天英雄一样,勇敢地站到讲台上,来为大家唱首歌,背首诗。

生:(踊跃举手)我给大家背首《静夜思》。

生:我给大家唱《柳树姑娘》。

师:(观察全班,找出几个胆小的学生)你为什么不举手?

生:(表情十分紧张,低声细语地说)我不敢。

生:(面红耳赤)我……

师: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是来讨论胆小的话题。

师:大家看,胆小国的居民可胆小了。(播放课件)

师:胆小国的居民都怕什么?

生:第一幅图是说一个小朋友打针时怕疼。

生:第三幅图上的小朋友怕黑。

生:第四幅图上的小朋友害怕当众发言。

生:第二幅图上的小朋友害怕游泳。

师:小朋友们一定不知道,我小时侯呀,比图上的小朋友还胆小呢。怕走夜路,怕去医院,

特别怕见生人,家里来了客人我总是悄悄地躲到自己的小房间里。

点评教师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描述自己小时候胆小的表现,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唤醒学生,亲近学生,以便与学生共同融入课堂,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和探索,一起感受、收获学习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胆小的时候?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围在一起交流)

师:谁愿意和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胆小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生:在漆黑的夜晚,我不敢一个人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我怕鬼。

生:晚上,我不敢一个人出门。

师:(随机板书:怕黑)

生:生病了,要打针、打点滴,我总是哭着闹着,死活不肯去医院。每逢生病,爸爸妈妈总是为这大伤脑筋。

师:(随机板书:怕疼)

生:爸爸妈妈带我出去聚会、吃饭,让我表演唱歌、跳舞的时候,我怕难为情。

师:(随机板书:怕当众发言)

生:冬天到了,我非常怕冷。

师:冷是人的一种生理感觉,他并不是心理上的害怕,所以,你并不胆小。

生:我家门口有一只大狼狗,他很凶猛,我也很害怕。

师:有的动物,他确实会危害到我们的人生安全,我们应该机智地躲避它,这种怕也不能算胆小的表现。

师:(随机板书:怕……)

点评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谈胆小”这一切入点贴近学生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平时胆小的表现,并适时地梳理、归纳,使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克服胆小心理,增强自信心”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

活动三:加入“红十字会”,克服“胆小”

师:小朋友有胆小的时候,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有胆小的时候?(欣赏动画故事《河马的喷嚏》)

师: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生: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很可怕的。

生:平时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弄明白了,你就不会觉得害怕了。

生: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我们谁都没有看见过鬼,不是吗?

生:我觉得咱们不能随随便便听信别人的话。

师(小结):看来,有些事情,只要我们了解了真相,就不会害怕了。

点评:学生在听故事、谈体会的过程中,使教材里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真实的生活共鸣、对话,从而真切地体会到胆小给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这种对话,教材的范例性充分地得到了体现。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勇敢的红十字会的救护人员,进驻胆小国,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治一治胆小的毛病。

师:小组内可以任意选择一个难题讨论。

生:(自由讨论)

师:谁先来说说?

生:怕黑的时候,你可以抱着枕头睡觉。

生:一个人晚上睡觉,可以放些音乐,听听音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也就不会害怕了。

生:睡觉的时候,还可以开一盏小灯,等你睡着了,再叫妈妈把灯关掉。

师:随机表扬,你想的办法可真好,欢迎你光荣地加入红十字救护队。(老师给学生佩带红十字标志)

师:现在,你们还怕黑吗?

生:不怕。

师:(随机板书:不怕黑)

师:谁有好办法来治一治怕疼这胆小的毛病。

生:打针的时候,你可以闭上眼睛,不看尖尖的针,就不会害怕了。

生:还可以想一些快乐的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生:只要咬紧牙关挺一挺,就过去了。

生:打针其实没那么可怕,就象小蚊子叮一下。

师:原来打针可没那么疼,现在,你们还怕疼吗?

生:不怕。

师:(随机板书:不怕疼)

师:当众发言跟小朋友关系最密切了,谁来告诉大家,你不怕当众发言有什么秘诀?

生:把自己想说的在脑子里想好,默默地多说几遍。

生:如果是参加讲故事比赛,可以事先在家里把爸爸妈妈当观众,多练习练习。

生:(抢着说)要是爸爸妈妈没空,也可以对着镜子自己说给自己听。

生:上课回答问题时,说错了小朋友也不会笑话你的。

生:经常发言,胆子会越来越大,就一点儿也不觉得害怕了。

师:(露出赞赏的微笑),你们可真聪明。(随机板书:不怕当众发言)

师: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肯真多,不光帮胆小国的居民战胜了胆小,也帮助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勇敢了。现在,你们还胆小吗?

生:(很有信心的说)不胆小了。

师:(找到先前不敢举手的学生了)你也不胆小吗?那你愿意上台带领小朋友朗读课题吗?

生:(自信地走上讲台)大声地领读课题:我不胆小。

点评:让学生面对胆小的问题,自主地讨论、分析,积极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差异,这差异构成了宝贵的资源,有助于激发彼此的灵感,促进学生各自建构更深层的理解,丰富与发展学习的个体经验。老师真心实意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并随机给予积极的引导,从而实现对儿童生活的有效指导。

活动四:挑战“勇敢树”,提升自信

师:(无比激动的语气)你们真的都勇敢了吗?那就来接受“勇敢树”的挑战吧。

生:(上台摘“苹果”)朗读要求:请你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生:演唱京剧片段《他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获得掌声。

师:奖励你一枚勇敢者勋章。

生:(争先恐后地跑到黑板前,摘“苹果”)读要求:说说谁最勇敢?

生:杨利伟最勇敢。

生:王二小最勇敢。

生:我们班的李勇最勇敢。有一次,他在公交车上看到小偷在偷一个阿姨的钱包,就立即大声喊“抓小偷啊!”结果,小偷的手又缩回去了,灰溜溜地下了车。

师:是呀,咱们班的李勇正是名副其实,真称得上一个小英雄。(老师给李红佩带“勇敢者勋章”)

生:(摘“苹果”)读要求:说说你可以怎样让自己变得勇敢起来。

生:我要学着一个人睡觉。

生:我以后看到男生在打架,要勇敢地上前阻止,或者主动向老师报告。

生:如果生病了,我不再耍赖,主动去医院看病。

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说到做到!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点评:“挑战勇敢树”这一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不同性格、不同认识的各类学生相互交流,真正地体验、感悟。学生在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大胆的表现的过程中,自信心不断增强,还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观看录相,辨析勇敢与蛮干

师:(播放录相)大家认真看,仔细想:录相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那是勇敢的表现吗?

生:他们很贪玩,下楼不走楼梯,从扶手上滑下来。

生:那些男孩子爬到树上掏马蜂窝。

师:他们这么做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生:有可能会摔断自己的骨头。

生:马蜂最讨厌有人侵犯它们,那些男孩子会被马蜂蛰疼的。

生:他们会把马蜂原本安宁的家给破坏了。

师:这样的行为是真正勇敢的行为吗?

生:(豁然开朗)不是。

师:对,这些行为都不能算勇敢,他们那是在蛮干,干傻事呀。

   点评:教师课前用数码相机及时捕捉、记录校园生活中学生的蛮干行为,并将其作为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启发学生辨析勇敢和蛮干的不同,领悟蛮干行为的危害,启迪了思维,深化了主题。

活动六:填写信心卡,永远自信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许还会有胆小的时候,那么,老师这里有一张信心卡,请你在上面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也可以大胆地走向客人老师,与客人老师分享你今天的收获。

生:制作信心卡

    点评:让学生制作信心卡,并引导听课的老师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其实,这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生动的评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课堂中穿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面对那么多观望的老师,敢于交流与沟通,这本身就是一种落落大方、充满自信的体现。

四、教学评析

常州市永红中心小学阮霞老师执教的《我不胆小》,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成长乐园”主题下的一课。《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本内容、以回归生活为基本取向的一门新课程。回想起本节课的研讨过程,我们在不断地思考:怎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寻找谈话的内容;怎么从教材的范例中发现与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变为学生自己的问题;如何关注学生,在平实中指导学生的生活;如何以真实生活的逻辑为依据进行活动的安排与设计……

1、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实际

在品德与生活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课前调查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前少了调查了解,课上的把握就难以做到。课前走近学生和他们交谈,从中了解他们对生活问题的看法、对生活事件的态度、对生活现实的需求和困惑等,根据孩子的实际设计教学,才能符合他们的心理愿望,才能让孩子真切感受这是自己的生活。于是,课前阮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了大量的学情调查,选出儿童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胆小的典型事件。课堂教学活动正是以此为线索展开,通过呈现事件、引导归因、挑战“勇敢树”、制作“信心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在积极、能动的状态。

2、回味经历,引发学生心声

课程和教材以生活为其取向,说明它所追寻的是一种真实的教育,因而拒绝以某种教条、空洞的理论、个别人的指示为出发点。在“七嘴八舌说胆小”这一教学环节中,阮老师直言不讳,坦率地告诉学生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很胆小,打破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神话: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可爱的地方,也有可恼之处。正因为阮教师把自身实实在在的生活经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觉得阮老师真实可信,从而祛除了对教材和教师的疏离感。于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敞开心扉,自由地诉说烦恼和体验,真正使品德教学成为了对儿童生活有效的指导。整个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有实效。

3、讨论辨析,纠正认识偏差

课前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勇敢”的认识有偏差,比如:用武力为同学打抱不平;用弹弓打马蜂窝;羡慕有的男同学骑自行车不扶着车把手,双臂呈“一”字形……生活中出现问题,并不等于孩子会关注问题,能面对和解决问题。教学怎么贴近学生的生活呢?关键在教师。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了这些,从教材的范例中捕捉到与自己的学生最接近的生活问题,生成为学生自己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关注,通过“说说录像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谈自己的感受”、到“反思那是不是真正勇敢的行为”,为解决学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打下基础,使课堂离学生近了,课堂教学成为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4、自我激励,提升价值判断

杜威说:“生活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个过程,阮老师在课尾设计了“填写信心卡”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梳理、概括和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所得。有的孩子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克服胆小心理的决心;有的孩子根据自己的经历、经验进行温馨提示;有的孩子为自己一向胆大心细的性格感到自豪……品德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明理(道德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导行,即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正确地选择、表现和创造。这不仅推动了学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有效学习,更使学生的价值判断得到提升,生活经验得到积累,初步形成关于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也使我们常说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话。

总之,阮教师在《我不胆小》的课堂教学中着力体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理念,注重针对学生情感上的障碍、行为上的误区、认识上的盲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