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初三英语备课组长会议纪要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高萍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无论一节课有多么成功,总有缺憾,但我们教师可以不断追求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了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于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在清潭中学进行了对牛津英语8B全市的教学教法现状分析的集体备课活动,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合作反思。现将集体备课和部分教师代表发言的内容和各位老师分享。
一、现状分析
首先从牛津英语8B的教材本身而言,有词汇量大,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题材新颖,语法点交错出现的特点。其次对任课教师而言,在处理教材时,多数老师在备课前需要通观整个单元,然后再对教材进行分层和重新整合,尽量保持教材的联贯性,做到一气呵成。再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相对在生源比较好的学校,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已经游刃有余,对文章的复述也能通过语块或关键词来把握,甚至还可以有一定范围的拓展,在能力的发展上有更多的空间。对于生源较一般或较差的学校,学生的参差不齐可能给任课教师带来了明显的问题。比如:基础知识和拓展性教学的把握上对于个体学生来说,要统一标准和适度并非易事。两级分化的问题在各个学校多数存在。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一个多任务、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构成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集中体现了教学的指导思想、原则、过程和方法。教学的各种任务、层次、要素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以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首先,从集体备课着手,许多老师能够了解和挖掘教材涉及的相关知识,有学习意识、挖掘意识,能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供给,做到心中有数。共同探讨,优势互补,更有益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层次的分明,避轻就重,提高课堂效益。有的学校重视审视一个阶段学生在学习本教材所反馈出来的问题,全组老师有相当强的全局意识,在上课前便能对所会出现的问题有一个预设和处理方案。
其次,从课堂教学方面斟琢,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共有的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教材做到层层铺设,直至达到教学效果。在其间,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保持学生紧张地思维活动就必须少笔记和现成答案。很多老师,尤其是来自生源较为薄弱的学校,对于课堂教学中生词的诠释以及文章的复述这些环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困惑和初步解决的方案。“以情景带生词”“以音节记单词”成为大部分老师的常用手段。课堂教学虽然有其固有的模式,但生搬硬套也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很多老师都提出“课堂教学要自然过渡”,降低教学内容的坡度,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过渡如舟似桥,它把章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此问题和彼问题巧妙得联系在一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整堂课紧凑流畅。
再次,课后辅导工作有如售后服务,非常重要。学生的作业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得重要标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精选题目,体现“层次性”“连续性”“实用性”和处理作业“及时性”。层次性体现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不可“一刀切”。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后进生写五个简单句,意思通顺即可,中等生写七个句子加一个复合句且注意联贯,优等生写十个句子要有三个复合句且用词正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延续性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有机延伸。实用性是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上发挥自己的语言水平,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布置的作业如果不批改等于没有布置,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对于大面积的错误必须在课堂上再次呈现和纠正,对于个体性的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即可。所以再作业的批改上和课后辅导上,针对性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体现智慧教学和效率教学的手段。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或其他方式来体现。今天我们以教学中分层教学为切入点,借鉴几位老师的好方法。
首先我们看一下常州外国语学校老师们对一个班级中两级分化问题的处理。在进入本届学生八年级以来,两级分化在他们学校比较明显,好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越来越浓,成绩也越来越好,而兴趣较弱的学生有的已经放弃。所以,全体英语老师重新审视,就以词汇教学为例,老师每天将“哑巴英语”学生来领读,中等生来造词、造短语,优等生造句,然后再让“哑巴英语”的学生跟读;每天老师还会让学生学习一到两句名句名言,还有阶段性小结。一个阶段下来,八年级的英语学习两级分化逐渐缩小,慢慢淡化,效果明显。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Study Skills 要好好利用,这也正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好方法。
其次再来看一下新区某所学校老师们所用的方法。对于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老师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多用多媒体的方式来训练其发散性思维。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重视其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可适当拓展。对于学习较为薄弱的学生,在选题方面以容易基础为主。训练要有活动余地。
最后,有部分老师也提到了教学反思,尤其是一个阶段集体性的教学反思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把它视作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总而言之,教学的道路就是探索的道路,用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