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中学 王梅
2007年2月27日
各位老师:
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考试后,我校在评析试卷时所统计的几个数据。
我校共有7个班级,347名学生,其中有2个蓝天班,人数为67人。这次使用这套期末试卷的学生有280人,校平均分为78.66。两个蓝天班的学生因与我们其他5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不同,他们使用的是Unit1---Unit3的期中试卷。下面我就280名使用这套期末试卷的学生的答卷情况作如下分析:
第一组数据:分数段情况
90---99 83人
80---89 100人
70---79 43人
60---69 17人
50---59 14人
40---49 3人
30---39 11人
30分以下 9人
从这个分数段的情况来看,不及格人数多达37人,40分以下的低分人数就有20人。所以可看出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个尾巴太大,平时在教学中老师们已感到很吃力。
第二组数据:各大题难度系数统计
一、听力 1---10题 0.89
11---15题 0.80
16---20题 0.72
二、完成对话 0.85
三、单项选择 0.82
四、完形填空 0.76
五、阅读理解 1---10题 0.83
11---15题 0.56
六、根据音标写单词 0.82
七、单词拼写 0.86
八、动词填空 0.79
九、完成句子(汉译英) 0.70
十、书面表达 0.68
接着就我个人的观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这套试卷。
一、试卷紧扣教材重点。我从第一题看到最后一题,几乎每道题都与我们的教材内容相吻合,与我们的课程标准相吻合。尤其是对四会单词的考查,我觉得出题老师是反复斟酌,反复核对,这种考查的度掌握得好,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度也能把握得好。老师们都知道7AUnit4---Unit6这三个单元的三大模块是饮食、购物和时装。试卷中的听力,尤其是C、D两部分;第二大题补全对话;第九大题翻译句子;第十大题书面表达都是对教材最集中的体现。这个考试方向使得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目的性更强,方向更明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师要灵活教,学生要灵活学。
二、试题具有基础性。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说心里话我很怕教研室考那种学生要转几个弯才能做出答案的题,尤其是像第三大题单项选择、第七大题单词拼写、第八大题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如若这些基础题出得晦涩难懂,按照我们这样生源的学校,学生能考出85分以上的成绩已很不错了,校平均都会不及格。这样的成绩老师教得灰心,学生学得沮丧。教师更为难的是在课堂上,在课后的作业里常得出这样的题让学生磨练。我个人认为学习英语语言,老师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教,学生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学。基础题就是应该让大多数学生能做对、能做好。这些题是我们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强调的多,训练的多的题型,就应该让学生在考试时感觉到这些类型的题老师讲过,复习过。这样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考前认真复习也才会变得有价值。
另外,我还想说一点,这套试题对所学知识考查全面,对这三个单元要求掌握的频度副词;There be…句型;现在进行时;情态动词等,多次以不同题型,不同答题要求在试卷中出现,这是考试关注教材,课堂教学注重教材的又一个体现。
频度副词:出现在第三大题单项选择的第1、9题
There be…句型:出现在第三大题单项选择的第2、5题;第九大题完成句子(汉译英)的第5题。
现在进行时:出现在第八大题动词填空的第2题;第九大题完成句子(汉译英)的第3题。
情态动词:出现在第三大题单项选择的第10题;出现在第八大题动词填空的第1题;出现在第九大题完成句子(汉译英)的第4题。
三、注重语言的运用。我觉得试卷中的多个题目要求学生1、要注意语言的运用,突出在语境中使用。如:第三大题单项选择第6、7、8、10。2、注意在阅读时要将文章通读吃透,不能断章取义,孤立地理解文章。要学会纵横比对,在全面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做出选择。这个能力要求在第五大题阅读理解的三篇文章中体现地最明显。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会归纳,会推理,会总结的能力。
下面我想谈谈试卷中阅读理解C篇这道主观试题的答卷情况。这次的题型与期中考试的题型有所不同。这次要求学生每空填一词,增加了难度。特别是这篇文章的第15题,280个考生只有13人写出much这个答案。这说明学生对a lot 和much的用法不能活用。考前我们在复习时以期中考试题型为标准做了一定的辅导,但这次要求高,难度增大,很多学生在C篇的阅读上失分严重。学生对C篇中13题not…often 用seldom来替换。a lot用 much来替换都在理解上产生错误。这种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必须在这方面---词汇的学习与运用上多给予学生指导。
下面我来谈谈我校七年级集备组工作情况:
我校的集备也像其它学校一样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备课组老师每周轮流在集备时将下周的教学内容顺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本单元的课时数、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词汇、重点语句、语法等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然后针对教材做出主要课时所需的课件,这个任务年轻教师担当的相对多些。有时可用教研室提供的课件进行必要的修改,所以上个学期7A中的许多课时我们基本上都是用课件上课。总之,教研室提供的便捷和组内教师的资源共享给我们初次接触牛津英语的老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实每周一次的集备并不能解决许多课堂上随时出现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所以在平时上完一堂课大家会及时交流,或在备课时发现问题也及时交流。这种讨论是常有的,也很有实效。所以我觉得备课组平时的点滴交流更有互帮互学的气氛,更有助于课堂教学。
再者,每学期我校集体的考试共有4次(两次月考,期中,期末),月考试卷组内老师轮流出题,这对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有助于老师提高个人业务能力,所以每次出月考题是组内老师比较关注和花心血的一件事。另外我们组内比较重视每天的教学反馈,经常自己精选或编写紧扣教材内容的习题,每张讲义、试卷都做到共享。
作为备课组长我常督促,要求我们的老师积极主动地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我个人对听评课很热心,因为我觉得这种活动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帮助很大。我一直认为看得多,听得多,思考得多,教师才会在教学中迸发出新思路,新点子。你的新花样越多也就越能吸引13—15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在听评课方面我们备课组一直做得还不错。
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和老师们交流一下提优教学工作。其实,补差工作是我们这类学校长期关注的教学工作。但近几年各类竞赛机会的增多,社会上对我们这类学校更关注考进重点中学的学生数量,使得学校开始重视提优工作,作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不得不在这方面思考。每学期我们也一直在搞提优,也在关心每个年级好苗子的培养,但是遇到各类竞赛就显得综合实力弱。当然,培养一批学科优秀生需要各方面条件的支持。但我认为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生源,其实每个学校总有一批,每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好学上进的学生,所以就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我就很困惑也很无助。组内教师在提优课上也只能做做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方面的试卷,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学生综合实力培养的方法,这方面我的确需要得到教研员和其他同行的帮助。说到这,希望刘老师能推荐一下哪个学校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给我们讲讲,推广一下经验。我想这会使备课组的工作上个台阶。因为我们不能只盯着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为使备课组的教学工作具有实力,教师也应该盯住如何提高个人业务能力来带动提优教学工作有起色。
今天谈了很多,谢谢大家聆听,欢迎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