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2006—2007年度
第二学期数学教研活动工作计划
(2007.2——2007.6)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教研工作将继续在市教研室的引领下,在十一五课题的统一规划下,根据市教研室精神和学校及数学组三年规划的实施推进情况,进一步加强实践研究和理论提升。基于“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的阶段诊断和后阶段工作要求,并结合市研究课题与校本专题研究,让教师在研究性的日常教育改革实践中达到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相长,促进数学教师群体健康、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出业务发展的领头雁为实现专家型教师引领、骨干教师辐射、青年教师跟进的梯队模式奠定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为提高教师数学学科基本素养,教研组将创造条件,为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组织学习数学知识、数学理论、数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帮助教师把学科知识读“厚” ,因为学科知识上的厚实才能为数学教师带来专业知识上的丰实。也才能得心应手地引领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对教材做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重组。在本学期,将结合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在自主学习各种理论书籍、报刊杂志的同时认真读好《“新基础教育”论》(叶澜著)、《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吴亚萍著)、《数学教育哲学》(郑毓信著)这三本书。每次一个主题,有专人负责导读,学习方式由负责人创新。
结合读书学习、课型研究等活动,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性沙龙研讨,不仅要求每次活动每人都要有书面准备,活动中都要有发言记录,更要求骨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发言提出具体性、深刻性、示范性的自觉要求。教师在每次沙龙活动中的参与质量将作为学期末教科研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通过有针对性、连续性、有效性、发展性的专题沙龙讨论,一方面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共商研究的对策,使研究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更重要的方面是提升数学组群体互动水平,提高群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二)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依靠前移后续——出精品课型案例
围绕课型研究,继续开展“前移后续”的系列化教研活动。“整体感悟型——应用题教学研究”“转化探究型——图形面积教学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积累,在下阶段首先需要对已有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并依靠专家组共同提炼总结,形成有比较高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含量、广泛实践基础并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精品案例。
其他课型虽然都有涉足,但是研究还是零散点状的,需要在本学期重点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依靠“备课组自主研究”“教研组交流汇报”“兄弟校学习取经”“专家组把脉引领”等系列活动,尤其需要强化各种资源的运用内化意识,主动联系“新基础教育”专家、基地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不断提升对各种课型的认识水平,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打造一系列课型研究精品案例。
2.着眼差异发展——塑特色数学教师
组织开展不同层面(备课组层面、教研组层面、学校层面)的数学学科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开放、展示、竞技的平台;加大力度培养二、三梯队的老师,真正实现研究的日常化,进一步提升教研组成员的基础性素养、对教材的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分析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优势和问题,提出切合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的策略,定期评估,调整方向。让不同的人实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人的点滴进步带动整个教研组的持续发展。针对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内需,确定1-2名青年教师重点培养,以课堂为阵地、以研究为抓手、以“特色教师”评选为契机,彰显个性,逐渐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着力塑造在校内、在“新基础教育”研究团体内有影响力的特色教师。
3.立足问题解决——创和美科研成果
为提升教师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能力,要求教师立足于解决问题,结合课题
研究对日常研究成果、经验的积累不能仅仅做到反思、重建的层面,也不能仅仅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要在活动后进行再思考,形成有理论支撑的书面总结,及时提升。积极参与“教海探航”评选,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有实践根基有推广价值的教学论文,骨干教师要有1-2篇有和美意蕴的教学论文获奖或发表。认真撰写研究报告,做好市级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引发与利用研究”结题工作。
(三)营造数学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办好“数学活动节”
本学期将启动数学文化建设工作,改变多年来传统的数学学科活动方式,首先通过整体思考,初步构建学科活动框架。把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定为固定的“数学活动节”,以“周一的升旗仪式”、“数学乐园网”为宣传阵地,以年级为单位,通过调查,在征集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确定数学学科活动的内容、形式,可以是口算吉尼斯、数学小报制作比赛、数学谜语竞猜、24点擂台赛、“七巧板”大比拼、国际数棋比赛、数学文化共分享、智力大比拼等等。在本学期实践的基础上,今后将不断反思总结,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学科活动的构建,总结学科活动经验,提炼学校数学文化特色,初步形成富有个性的班级、年级、学校特色的数学文化氛围。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出几个数学竞赛明星,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发掘数学丰富内涵,引领学生享受数学思维的乐趣、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考的美妙,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相信学生们拥有了善于思考的大脑,一定会拥有挑战生活的无穷力量。
2.完善“数学乐园网”
“数学乐园网”是我校数学教师及学生展示风采的平台,也是学生博览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奥秘的窗口。主要有“数学明星”“导师风采”“数学擂台”“数学故事”“数学讲台”“数学链接”6个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受到了学生们普遍的关注,点击率达到了3万5千多次。但是互动性缺乏、更新速度慢是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所以在2007年起必须做好两件工作,一是增设互动平台,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进一步放大网站的育人功能。二是指派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内容,最终让“数学乐园网”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美的意蕴。
(四)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2006年下半年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以往常规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静态调控模式,强化日常化、常态化、动态化的过程性管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要做有心人,每天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来带领教师开展备课设计、作业设计、课堂教学的研究。首先要以平常的心态随时开放自己的课堂,同时经
三、日程安排
二、三月份:
1.应用题教学研究:
《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六年级)
2.建设教师梯队,提升团队品质系列活动四——教学设计与评课比赛活动
3.各备课组参加期初教材分析
4.校行政听课
5.迎接市课堂教学常规调研工作
6.组织参加市“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7.六年级教师参加市小学毕业考试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数概念教学研究:
《公倍数》(五年级)
《公因数》(五年级)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案例评比
3.学校数学节筹备活动
4.组织参加市“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5.试卷命题研讨;
6.期中质量检测、质量分析。
五月份:
1.图形与变换教学研究:
《轴对称图形》(三年级)
《对称》(四年级)
2.建设教师梯队,提升团队品质系列活动五——上课比赛活动
3.举办首届数学节活动
4.参加市“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六月份:
1.计算教学研究:
《口算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年级)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二年级)
2.参加市“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3.组织参加市“教海探航”征文评比活动
4.毕业考试数学试卷命题工作
5.期末考试、期末质量分析
6.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