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数学教研组将在校长室、教导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继续推进并深化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二、主要工作:
(一) 勤学习,增底蕴
1. 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小学管理规程》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要根据教师不同需求,灵活采用多种学习形式,认真研讨如何解读教材、改革备课将整合后的多元化目标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以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针对学校及学科的具体情况,制定数学学科目标管理细则及评价方案。
2. 组织教师学习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常州市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常规)”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进一步学习《中小学教学情境设计、实录及评析》,以典型引路,推广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学习数学史和方法论,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底蕴、拓宽数学思维的深广度。
3. 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书友会”、“教育沙龙”及“分享论坛”等活动,以书为友,与大师对话,与同伴互助,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提升教师团队的学习力。本学期,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继续完成每学期读书摘记任务。
(二) 抓常规,提质量
严谨的教学常规是塑造教育形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可靠保障。本学期,我们组将继续加强对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 本学期,组内教师牢固树立“工作即研究”的思想,立足课堂,潜心研究,将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落实在课堂40分钟上。要进一步强化“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和三重视(重视因材施教、重视总结反思、重视试卷分析)的常态课堂教学的研究。
2. 加强常态课的教学研究,全面关注学生,注重课堂教学实效;进一步提高校内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质量及效益,做到提前申报、由教导处审核登记并公布为准,避免临时性、低效性、随意性。力求让每次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授课老师及听课老师有收获,避免走过场。
本学期三十周岁以下(含三十周岁)的青年教师将于期中前和期中后各上一节练兵课;四十五周岁以下教师一学期内要上一节研究课;获得“市级骨干教师”荣誉以上的教师必须上一节校级以上示范课。
3. 加强常规听课制度的落实。本学期组内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8节,听课完毕及时到学科主任处核准;教研组长将协助教导处分管学科主任,定期深入青年教师的课堂听随堂课,并及时交流沟通,加强对青年教师常态课质量的监控管理;凡外出听课学习、培训者,都要完成“两个一”要求,即一篇听课随笔或作一次教研组内交流分享,一本学习记录本。
4. 本学期各备课组继续采用“案例式的集体备课”。坚持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并列入课程表;备课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确保每次活动的有效性。
5. 充分发挥基地活动的作用和辐射功能,进行校际间的联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每两周一次的基地教研活动由各备课组自主申报,研讨主题和活动形式由各备课组自拟。本学期,教研组还将组织全市范围的汇报活动,以展示、推广基地活动的教学研究成果。
6. 进一步规范学校四至六年级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每周活动两次,由专人负责,逐步成立培训梯队。
(三) 常练兵,促发展
1. 三十五周岁以下(含三十五周岁)的青年教师将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说课—上课—评课),优胜教师将被推荐参加2007年下半年举行的“常州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
2. 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会课展示活动(4月份,张洁如老师),继续研究落实新课改精神。
3. 积极参与“十一五”相关课题研究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融合。课题组成员均要围绕课题研究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并主动开展教学反思,提炼课改实践与课题研究成果,提升教学智慧。三十五周岁以下的教师每月能撰写1篇以上课题研究反思性、小结性、过程性的随笔、案例评析等文章,积极向《实小科苑》、校园网等投稿。本学期,教研组将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海探航”征文评比活动(6月中旬截稿,其他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三、主要工作日程安排
二月份:
1. 组织期初教材分析;
2. 学习“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
3. 各备课组制定教学计划;
4. 确定各类公开课的时间、内容、级别。
三月份:
1. 参与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2. 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研讨活动;
3. 学科基地研讨活动;
4. 部分教师上研究课;
5. 组织参加教材研读(特级教师沈重予主讲);
四月份:
1. 常州市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会课展示活动。(张洁茹)
2. 组织开展常州市数学基地汇报展示活动
3. 参与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4. 部分教师上研究课;
5. 数学基地研讨活动;
五月份:
1. 数学基地研讨活动;
2. 部分教师上研究课;
3. 青年教师素质评优活动;
4. 联合教研活动;
5. 讲座:数学史和方法论(俞听放主讲)
六月份:
1. 组织参加市“教海探航”征文评比活动;
2. 参与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3. 部分教师上研究课;
4. 数学基地研讨活动;
5. 期末质量检测和质量分析。
七月份:
1. 撰写数学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
2. 期末结束工作。
常州市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2007年3月
附表一:
基地活动安排表
时间 | 活动主题 | 上课教师 | 负责部门 |
第四周 | 空间与位置 | 刘研慧 | 数学教研组 |
第六周 | 准备会课展示活动 | 张洁茹 | 数学教研组 |
第八周 | 计量单位的教学研究 | 杜文俊 | 三年级 |
第十二周 | 浅谈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体会 | 吴娟芳 朱叶荔 | 五年级 |
第十三周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陈 洁 | 四年级 |
第十四周 | 乘法笔算(一课二上) | 顾文曦 吴珉 吕敏 | 二年级 |
第十六周 | 低年级计算教学研究 | 杨侃 丁春华 邹滢 | 一年级 |
附表二:
数学组研究课安排表
2007年3月
周 次 | 姓 名 | 课 题 |
四 | 刘 妍 慧 | 《平移和旋转》 |
五 | 陈 洁 | 《找规律》 |
六 | 张 洁 茹 | 《平移和旋转》 |
七 | 赵亚静 | 《简易方程》 |
八 | 邹 滢 | 《我们认识的数》 |
八 | 杜 文 俊 | 《吨的认识》 |
九 | 顾 文 曦 | 《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
十 | 刘 妍 慧 | 《认识分数》 |
十二 | 朱 叶 荔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十二 | 吴 娟 芳 | 《图形的迷铺》 |
十二 | 胡 舒 青 |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
十二 | 刘 萍 | 《量的计量》 |
十三 | 王 健 | 《平面图形》 |
十三 | 俞 听 放 | 《数的整除》 |
十三 | 陈 洁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十四 | 吴 珉 | 《两位数乘一位数》 |
十四 | 顾 文 曦 | 《两位数乘一位数》 |
十四 | 吕 敏 | 《两位数乘一位数》 |
十五 | 杨 侃 | 《两位数减一位数》 |
十五 | 陈 彦 | 《用字母表示数》 |
十五 | 陈 美 华 | 《比、比例应用题》 |
十五 | 潘 勤 华 | 《用字母表示数》 |
十六 | 丁 春 华 | 《两位数加两位数》 |
十七 | 邹 滢 | 《两位数减两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