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信息技术>>通知公告>>文章内容
说课方法介绍
信息时间:2007-03-23     阅读次数:

“如何说课”梗概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分析)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阐述教材在整个教材系统(包括年级教材、整册教材和单元教材等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意义及分担的教学任务。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及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理解越充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说出教材中各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分布渗透的情况和处理意见,并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教材依据和学情依据。即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二、             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这里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可多可少)

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起点能力分析

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

三、说方法——介绍选择那些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说出课堂教学模式及模式实施的实践意义、理论依托;说出为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说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会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及依据;说出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含电化教学)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并分析其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兴趣中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象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过程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标和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这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解决难点运用什么办法。

4、说明采用那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说明板书设计的意图。

  以上所列各方面,在说课中并非孤立存在,也非位置平等,它需要说课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自身的实际予以详略取舍,在基本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更倡导能体现个性特点和有创新意识的内容的发挥。

 

 

说课演示文稿的大致结构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教学目标的分类要科学,表述一定要准确,并要切实可行,忌大而空(可参考高中信息技术课标)

四、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注意: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精当,一般不要超过2个。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及依据

2、学法及依据(例如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分层教学等)。

注意:

A、教学方法应以信息技术学科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主,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等,不要超过2种。注意理论依据要适当,不可没有,也不可篇幅过多。

B、学法要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依据要适当,不可没有,也不可篇幅过多。

六、教学过程

以下是一些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结构,供参考:

案例·作品剖析·故事·情景·任务·背景

规划·设计·思路·计划·创意·想法

实践·探究·操作

表达交流

评价优化·改进

总结·建构

练习·拓展·提升

 

注意问题:

1、讲清教学流程中(按时间顺序)各主要环节的教师和学生活动情况,包括教师的引导、设问、提出的任务(任务要编号)、安排学生进行何种活动、如何开展活动、活动的结果与达成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等。

2、说课中不要涉及个人的经验、经历、感想、学校情况等。主要是过程的展示。以“叙”为主,基本不“议”。

3、任务要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不一定非要采用书中的例题,但另行选择的任务一定要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说明另行选择任务的理由。

4、提倡任务的多样性,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应同时提供评价量规表。

5、允许对教材中的内容重新组织,但教材中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不能改变,同时要说明重新组织的理由。

6、除非课题中有关于本节内容第几课时的说明,否则一律作为一课时。

7、在教学流程中,要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即对任务的规划与设计,并从中穿插学法。

七、板书设计

注意:板书反映主要的知识和操作,忌凌乱、表述不清、重点不突出。

 

说课时间分配:前5部分约8分钟,教学过程约11分钟,板书1分钟。

在说课中,要注意与评委的沟通;注意语言的精练与流畅;演示文稿不能有错别字、病句(如果有,也要忽略),并注意美观。

 

资料:有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问题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郭芳

《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完成的任务,实质是教学内容的任务化。

任务驱动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封闭型任务的教学步骤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

环节二: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环节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

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解决任务的各种可能的想法(比如,“你认为应该……”、“你觉得怎样做才好”、“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并做出评判(“这可能会……”、“如果这样……”、“也许……会更好”),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解决任务的思路和计划。对于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分析、举出例子、并做出适当的示范;如果情境的创设利用了作品样例的赏析,那么作品样例又可供学生参考,这样便于启发思路、抓住要领、少走弯路。

环节四: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

环节五: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开放型任务的教学步骤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框架

环节二:共同讨论、分析框架、进行分组

环节三:、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

环节四:自主探索、积极合作、解决任务

环节五:作品展示、经验交流、总结提升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