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英语>>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教师如何做教研沙龙发言摘要(新北区教研室 陈建伟)
信息时间:2007-11-08     阅读次数:

中小学教师做教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有自己的试验田。自己有什么想法,能马上行动,进行实践研究。二是因为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新设想变为研究行动,所以能及时总结成果,修正自己的设想,完善方案。

为什么有的老师做研究觉得是劳命伤财呢?我认为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角色把握不当。中小学教师不同于大学教师,不可能象大学教师那样做理论研究。

二是选题不当。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课题不适合中小学教师研究,如《幼儿园“动手做”课程研究》、《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等,过于宏大,过于理论化。

三是研究方式不当。

那么,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研究呢?20042007年我主持了市重点课题《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谈三点体会:

一、从教学实践中选题。中小学教师研究课题从哪里来?要从教学实践中来。我们主要经历三个过程:梳理问题——筛选问题——提炼课题。

梳理问题:经过调查、座谈,梳理出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三十多个问题。

筛选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们经过多次研讨,哪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最终锁定: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问题是:

1)、虚——形式虚,缺乏目标意识。

2)、闹——蹦蹦跳跳、喜喜哈哈。

3)、杂——内容杂乱、偏离教材的资料过多、过早。

4)、悬——拓展无度。

5)、碎——过问串联,缺乏快状设计意识。

6)、偏——轻视基础知识、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

其本质特征是:

1)、合作、探究学习浮于表面。

2)、自由过多,指导不足。

3)、形式过多,效果不足。

4)、表扬过多,提升不足。

提炼课题:在上面两个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了我区小学教学研究的主课题《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课题研究不能离开课堂,离开课堂的研究不是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式。我们在研究中,把研究内容细化为“准确解读教材”、“学习方式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合作(小组)学习的组织”、“练习的设计与点评”等八个主题,每双周二下午集中。通过“上课——反思——重建——备课研究——再上课……”,在反思中研究,再在行动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在研究的第三年,有两位老师在大市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一等奖,参加课题组,成了全区教师的一种向往。

三、在成果推广中成长。课题研究的价值不在于一纸结题证书,而在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只有当你看见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中产生效益,你才会真正享受一个研究者的快乐。我们课题组采取边研究边推广的策略,和全区各校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让每位研究者成为研究成果的推广者,效果很好。一是让每位研究者感受到了自己的研究是有价值的,二是让每位研究者享受了成功,实现了自我价值,三是能促进每位研究者更自觉、更严谨地研究,促进了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的专业成长。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