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一下学习的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特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有关学习策略的定义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它具有几方面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实践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都在实施某种策略。例如,你阅读短文时,较为关注“语言点”,并即时记住它们,甚至在文字下面一一划线引起注意,这是你实施的阅读策略。但一旦考虑到实际的阅读效果时,或许你会立即丢掉这种策略,而改用更为完善的新的阅读策略:抓住Topic sentence,领会Key words,留意句与句之间的相关联系,了解重点问题的Inside meaning,机智地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及时地选择正确答案。
2.学习策略是体验的过程
在英语学习实践中,学生直接有了对学英语的体验。例如,你想改变逐字堆砌词语的英语书面表达的习惯,于是你注重了抓住Main idea,列出Key words和难度较大的Phrases和Patterns,同时注重行文中的句式变换和句与句之间紧密的衔接,以及文章头尾呼应和必要的点题句。伴随着这种活动是发生在学生内心的新体验。
3.学习策略是适应的过程
新的实践会带来新的体验。但这并非一朝一夕可做到的。例如,你习惯了在做完形填空时追究孤立的语言点,缺乏对上下文内在关联的注意,因此你可能不适应新的做题方法:通读全文,句与句的紧密衔接,对漏空格的合理选择。所以你仍要有一段适应的过程。
4.学习策略是巩固的过程
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体验、适应中,学生会逐步获取有效的学习策略。而面对英语学习本身的特点,需要他们持之以恒并巩固已有的学习策略。
5.学习策略是自省的过程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不自觉地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阅读文章时,习惯逐字逐字读。而这种毛病是要学生花一段时间训练略读、细读等来自我完善的。
6.学习策略是创新的过程
在整个英语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套学习策略。要将其化为实效性的策略,是有待学生不断地实践、体验、适应、巩固、自省,不断地以动态的方式去调整,从表层的学习进入深层的英语修养、文学修养、美学修养等去领悟英语本身的价值,发展和创新更优化的英语学习策略。
二、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构想与实践
学习英语,需要勤学苦练,也就是以勤为径,以苦作舟而登上成功的彼岸。另一方面,勤学苦练习需要讲求策略和方法,才能勤学有成,苦练有果。英语学习策略的作用,就是使学习者把时间和精心科学地加以使用,使英语学习不仅是有效劳动,而且是高效劳动。
1.中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内容
中学英语学习策略要培养中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调控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等。
“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明确学习英语的长期、近期目标。
(2)根据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3)摸索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4)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机会。
(5)关注各学习环节中的进展情况。
(6)总结归纳学习中的得与失。
(7)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或经验。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 注重学前预习准备。
(2)在英语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观察力、模仿力。
(3) 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
(4) 加强学习迁移能力,举一反三。
(5) 及时复习所学知识,提高记忆力。
(6) 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学习规律。
(7)学会将输入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储存。
(8) 善于运用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获取更多信息。
(9) 充分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 创造和把握运用英语的机会。
(2) 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
(3) 借助身势语言等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4) 学会克服交际中遇到的困难。
(5) 积极与其他同学配合。
(6) 依靠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7) 遵守交际习惯。
2.教给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是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法的知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实到实效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1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开拓学生的智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优化的学法模式:准备学习——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真正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敢于争辩,确定学习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学法,展示学法,化教法为学法。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学法。比如在常用词学习策略方面,中学生不断扩大词汇量是必要的。教师可引导他们利用词根(root),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例如,学习act时,同时学习action(行动),active(活跃的),actively(活跃地),activity(活动)actor(男演员),actress(女演员)……)还可以引导他们借助近义词,举一反三:在学习hurt后,同时学习wound,injure,harm,damage和destroy等;同时可引导他们注意词义演变:如book(n:书)、(v: reserve a place: buy a ticket in advance)。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大脑,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重视英语语感策略。加强朗读和背诵课文,多听多说,如:听英语老师说话;听英语录音,听英文电台,看英电影,使用电脑,参加课内外活动,与师生交际。我校初中三年坚持使?/SPAN>new interchange,new concept 等一些辅助教材,既给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语言精辟的好文章,又让他们去欣赏和感受超出教科书的新短文,通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三、指导学生发展英语学习策略 调查表明,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学习情绪的调控; 4.信心的保持; 5.合作精神; 6.自主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优良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得更好,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应用出神入化,创造海阔天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学习本来就不是苦役。我们可做下列努力: 1.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教师要在教学中用最高艺术去引导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让学生“把认知与情感合二为一”。 2.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良性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我自己的班级就设立“英语苹果杯”、“和路雪牌雪糕杯”、“可乐杯”等测试优秀奖和进步奖就很受学生欢迎,小小的苹果和几只果冻就能给学生带来“苦中乐”。 3.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发展和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教师在一个阶段后,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如就某题型阶段性测试每次的得分曲线图去仔细研究,改进和选择更好的学法。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在认知过程中敢于和善于批判,对于促进学习主体主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一句歌谣:“智商功夫到,努力程度高,学习策略妙,效果自然好”。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可见,在影响学习效果三个因素中,智商和努力程度固然重要,但学习策略尤其重要。学习策略不但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学习效果以及作为其表现形式的考试成绩,而且,学习策略还构成了素质和能力的基础。《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也反复强调“想要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策略的人叫做文盲”。 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适应,是滚动化,所以也是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掌握优良学习策略,就具备了最重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实效,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常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重点培养的一些学习习惯: 一、开口习惯 从使用新教材起,“哑巴英语”教学时代就划上了句号而被载入史册。现在的英语课堂没有学生的配合就根本没法上课,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安排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热情,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耐心引导学生,培养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与教师和同学用英语进行交流。一定要削除学生那种认为只要听懂了就可以了,说不说出来都无所谓的观点。除了培养课堂上开口的习惯,还要注意早读时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一个朗读时没有声音的班级,很难想象在课堂上能有多活跃! 二、使用英语的习惯 学英语就是为了使用这门语言,仅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开口是根本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开始可以从培养学生用英语提问的习惯做起。遇到什么问题要请教教师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英语问。比如说:May I ask you a question? Sorry, I don’t know the word. Could you tell me… please? 可以让学生用英语填写作业本封面上的姓名、班级、学校等。学生学了部分学科各称的英语表达后,要求学生自制英语课表,不会的科目就查字典或请教教师。遇到节日时,让学生制作英语贺卡。让学生用英语写请假条也不失为一好方法。学生喜欢交友,鼓励他们用英语写信件也可以达到使用英语的目的。 练习口语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好友结对练习,把每天所学的东西都和好友聊一聊,练一练。还要鼓励他们在课后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凡是能用英语表达的,就决不要用汉语。 三、上全英语课的习惯 新课程的词汇量大,信息量大。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容量地输入信息,才能保证学生语言量的输出。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全英语上课。英语专家胡春洞在1989年就指出全英语上课首先是“教师要形成一种习惯,同时也应转化为学生的习惯”。在学生反应听不懂时,教师要配合板书、简笔画、表情、手势、动作等来降低语言难度,帮助他们理解。其实要让学生上全英语的课,最大的难度在教师本人。只要教师一直坚持用英语教英语,学生慢慢地会适应,决不能因学生感觉有难度而让教师妥协。我们从七年级起就坚持用英语上课,现在经过半个学期,学生听全英语课都成为习惯了,对于不明白的可以通过教师的英语解释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许多学生竟然也能用英语解释生词,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互帮的习惯 目前学校的班额通常都比较大,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能与每个学生交流,这就要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来提高整体英语素质。我们教师通常都精心选好每一桌学生的搭档,优差兼顾。既要考虑同桌或前后桌交流的可行性,鼓励同桌相互帮助、小组内相互帮助,并评选出优秀搭档和优秀组长,让优帮差在班上形成一种好风尚。一个班如果这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风气形成了一种习惯,那教师以后的工作就要轻松得多。 英语课上检查各小组的pair work较多,为防止其他没有表演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每组表演后除了提问题让学生回答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找错并纠正,这样,学生开小差的可能性就小了,同时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切磋,使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得以提高。当然,这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纠错并不等于“揭短”,仅是同学之间的问题探讨相互帮助而已。这样的纠错,学生易于接受,而不会觉得“颜面”受损。 五、创造表演的习惯 英语课几乎每节课都有表演活动。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教师的理念在更新。可是,我在许多研讨课中发现:许多课还是有句型或者词汇的机械操练的痕迹,大部分学生很难达到真正使用英语的状态。有些表演实质上就是机械的对话,看不出表达者个人的丝毫感情或者态度,那感觉就如一个糟糕的演员在背台词一样。教师要注意引入话题或者活动的灵活性和真实性,鼓励学生丢开书本上的简单句型操练,设计真正能表达自己思想的表演活动。试想,在模拟的情景下都不能表达表演者的想法,那么在真正生活中,如何能运用英语来表情达意呢?所以,要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表演,这要成为一种习惯。 当然,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对差生来说要求有些难度。开始可从优生开始,逐步让中等生跟上来。对于差生,只要能进行机械操练也行。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六、记单词的习惯 每个单元要求掌握的词汇量较大,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记单词的习惯,包括书本上的和课外阅读中的。虽然我们反对死记硬背单词,可是,对于单词的掌握仍然免不了要背。记单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学生深感头痛。教师要为学生记单词做一些方法辅导工作,使其感觉这个工作轻松一些。比如,介绍一部分简单的构词法;让学生把音和形结合起来记;还可自制一个英语词典之类的加强练习;也可通过阅读识记一部分新单词等。 七、 除了以上几种习惯需要培养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订正作业的习惯,阅读英语的习惯等。 从教师的角度上说,七年级上半学年我们进行了一下工作: 一、做好调查衔接工作: 我们于2006年9月份分别走访了常州市四所常州外国语学校生源主要来源学校,分别是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常州市实验小学和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并随机抽取六年级各两个班共375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给每人问卷调查表。结果发现资源策略和交际策略得分相对较高,而认知策略和调控策略得分相对还是较低,说明他们在主观上还是对学习策略缺乏意识,并且自控和调节能力比较低。 我们分别与上述四所小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互动,分期分批地邀请他们到常州外国语学校听课,并且深入他们六年级的课堂。常州外国语学校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开放了七年级课堂: 时间 开课老师 内容 听课小学 2006年11月 曹志娟 牛津 觅渡桥小学 2007年3月 夏红 7B unit 2 Main Task 局前街小学 2007年5月 梁佳娜 7B Unit 5 实验小学 2007年9月 倪爱萍 第二实验小学 这些教师都通过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初步感知了一些英语学习的策略。 二、以定期的备课组和教研组活动为基础,促使学生形成并感知学习策略, 从而达到中小学英语在这方面的衔接 我们七年级英语教师于每周二上午三四两节课进行备课组活动,在开学伊始,我们就制定了一整套有关学习策略衔接的学习要求:要求实施情感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在学习动力。努力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充分发挥潜能,培养他们适时地运用积极的情感策略进行学习。运用认知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认知策略。如在教学单词时,要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识记策略来记忆单词,如根据读音和字母组合记忆单词,通过联想和分类的方法记忆单词,通过有计划的复习记忆单词等等。学生经过认知策略的指导后,对单词的识记过程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们从过去的死记硬背转变为找规律、有计划地理解、记忆单词,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认知策略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同桌练习等等,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加强交际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借助手势、表情等进行交流,为他们日后的交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创设英语微环境,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为学生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口头交际能力,如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诊所、图书馆等,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交流。 三、我们非常注重改错的策略。 学生初学说英语,出错是难免的,因此教师应注意改错的艺术性。有的教师习惯于一发现错误就立即打断学生,进行直接纠正,并要学生重复教师的正确句子。这种改错的方法不是不能用,而是不宜多用,因为它往往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不利调动学生参与口语实践的积极性。因此我们的改错要有所选择,对一些小错,尤其是学生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就不宜有错必纠,因为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会自行得到纠正的。即使需要纠错,也最好由学生自己纠正。例如学生说 Tom always does her (×) homework carefully and……时,教师可以微微摇头,学生就会立刻意识到口述有语而重新什么叙述。当学生说到……his homework……时,教师微微点头,这个小错就由学生自己纠正了。当学生说英语出现了严重错误时,则必须纠正。但也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切忌粗暴打断,更不能训诉指责。这时更好采取间接纠正的方法,例如,学生说出 I go(×) to see a friend of mine 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这个错句时教师可以若无其事地说:Oh yes. I see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f yours……或者说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r your……这就间接地纠正了学生的时态错误,同时又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继续口头叙述。 四、要求学生形成课余开口的策略: 在我们开来,七年级第一学期中,口头作业比笔头作业更为重要:据统计,一节外语课45分钟,以一班50人计,若教师组织教学得体,一个同学一周在课内得到开口操练的时间仅约1.5小时。若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口头操练的话,如何谈得上学好外语?以往我们采取朗读自测本"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即要求同学将每天朗读的时间和内容记录下来,由家长每天签名,一周一次或数次交给老师检查。这样做固然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而实际上老师只能了解到同学们课后口头操练"量"的内容,而对"质"的内容仍了解甚少。因此,我们就实施“课后录音”的口头作业。一开始布置口头录音作业时,我也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多数同学录制了录音的同学由于心情过分紧张,有的声音发抖发颤;有的语不成句,短短一篇课文反复揿下"暂停"数次,失去了课文故事或对话的连贯性;有的没有"失爆",语调不正确;做句型时出现的语法错误也很多。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我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①与个别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②表扬交录音带的同学。③利用家长会放几盘质量较高的录音带给家长们听,这在家长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课后录音"这一口头作业的布置和实施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目前不少同学也从过去只求交上录音带不求录音质量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力求高质量完成录音作业。 教师们对每周收上来的录音带每盘都认真收听,并作好记录,进行跟踪分析。对于像“连读,失爆”,句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及时在下一节课上给予纠正。我们常常利用同学们课间到教室去播放录音带,有时选几盘录音质量较高的放给大家听,这几位同学会在同学们的赞扬声中激励自己;有时放几盘质量不高的录音带,在同学们搜寻的目光中,这些同学会引起警惕,吸取教训,努力改正。对于个别口头作业完成得不理想的同学,我常常给予个别辅导,每周我们都将检查录音带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公布,并将成绩登载在每周的“家校联系”册上。 七年级下半学期英语学习策略重点: 一、继续做好听的策略指导 在听力过程中,学生科能主要有如下问题:不能把握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能把握说话人主要的观点或意见。不能抓住关键细节,如数字、时间、地点。我们在听力方面主要引导学生形成运用以下听的策略: ①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也就是说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如:如果说话者说了First(首先),就说明后面还有Second(第二)和Third(第三)等内容。如果说话者用了At first(起先)或Although(尽管)等表示转折或让步的介词短语或连词,就说明后面要说的内容可能与现在说的内容相反。②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视觉信息:也就是说在听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善于利用所有非听觉信息。比如,我们提倡每天一个daily report, 七年级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内容提倡短小精悍,因此要求汇报者提供简短的文字信息或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或通过PowerPoint展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借助这些视觉信息帮助理解。在做听力理解练习时,学生还可利用练习材料已经提供的文字材料,如背景知识、关键单词、练习题等等帮助做题。 ③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意思:听觉信息与视觉信息最重要区别之一就是,能够通过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并根据语气和语调来判断说话者的意思和想表达的意图,如讽刺、幽默、惊喜、夸张、喜悦、愤怒、同情、冷漠等。 ④教会学生使用认知策略,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做笔记。做笔记要有选择性,要记录重要信息、容易忘记的内容(如时间、地点、数量等)或者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其次要有效地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减少记录的负担。鼓励学生创建自己的符号和缩写体系,因为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而且还要有系统地做笔记要尽量使笔记层次分明、主次清楚。 ⑤让学生运用资源策略,尽量扩展听的渠道和听的内容,。每逢周末或假期,我们都要求学生学唱英文歌曲,许多英文歌如“Lemon Tree” “No matter what” “yesterday once”“Hey, June”等等,七年级的学生都能唱。而且远远不止这些。 二 继续加强说的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肯定、宽容、坚持中勇于说英语 我们发现,七年级学生很少能出口成章的,羞于开口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就算能说一些外语,也结结巴巴不流畅,他们很难运用正确的交际策略和动机策略。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口头交流中准确性与流利性的关系。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髁⒄返目谟锕郏眯律靼祝⒂锟谟锏恼嬲慕患适且庖宓拇荨S锓ǖ淖饔媒鍪羌嗫鼐渥拥墓娣冻潭龋行У乇泶镆庖宥竦模笮律诳谟锪废爸惺实碧岣叨宰约河锓ù砦蟮娜萑潭妊捎掠诳诘南肮摺?SPAN lang=EN-US>
②教师对学生热情鼓励,要求他们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对敢于表达的给予相应的积极暗示和言语激励,并辅以激活一定的动机策略,如:good, wonderful, I like your answer,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等,使新生逐渐摆脱心态上的障碍。
③提醒学生注意一定的交际策略,要求他们在用英语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与谈话者保持目光交流,形体语言上也要表现出镇定自信、音量和语速适中等特点。必要时可以使用手势和体态语言。
④积极创设英语情境,增加学生使用英语口语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使用交际策略:如role-play, retell, sentence making, interview, daily report等。教师在组织口语活动的时候,也要容忍较小的语法错误,并把纠错活动放在口语练习结束后的总结阶段。
三、强化词汇记忆策略,为学生扫清初中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
七年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单词记忆,尤其是我们使用的牛津教材,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词汇记忆是重中之重,要教会学生:
①学生学会将单词与音标结合记忆单词策略。我们把音标与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的教学贯穿在日常教学之中。在教学新单词时,全部进行板书,将生词中字母组合以及对应的音标用红笔标红着重,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就能运用这种策略,看到生词就能读,准确率非常高。
②解释简单的构词法策略,使学生学会利用前后缀进行单词记忆。如:work-worker, teach-teacher,happy-unhappy,like-dislike, polite-impolite 等
③单词分组记忆策略,可以分为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如difficult-easy, large-huge, see、sea;son、sun。还适度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分组记忆。
④联想式记忆单词,如history,就可以拆成:his story,museum可以想象成以se为中心的点对称图形。
四、形成一定的课堂模式,寓教于乐,灌输和教会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策略
七年级下学期,课文和语法相对上学期会略难一些,一些上学期没有入门的学生可能会感到更加吃力。而课堂是进行学习策略学习的主阵地,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善于把握,
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该尽量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并要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促使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得以顺利传输。课堂模式可以采取如下方式:一般将课堂分为三个部分: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小组互评,教师总评)。任务可分为5种:1)拼板式任务(jigsaw tasks):此类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例如几个人或几个小组各讲或写一个故事的一部分,然后把各个部分有机地组成一体,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2)信息差任务(information gap tasks):方法是:一个或一组学生有一系列信息,而另一个或一组学生有一系列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一次交流活动,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如各种guessing game.3) 解决问题式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解决问题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来说,七年级只允许一个解决方案。eg: 寻宝4)做决定式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达成一致。5)交换意见式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需达成一致。如话题讨论: How to lose weight.
五、教师要开始着手阅读策略的培训:
七年级虽然还是以听说为主,但从长远角度上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是阅读课中,英语教师应该开始一些阅读策略的渗透:
介绍两种英语阅读过程当中必须使用的方法,skimming和scanning.中文意思无关紧要,关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并熟练使用这两种方法。
1. skimming在牛津词典当中的解释是:“read quickly, noting only the chief points”在韦氏词典里的的解释是 “to read, study, or examine superficially and rapidly; especially: to glance through (as a book) for the chief ideas or the plot”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scanning主要是用来抓住文章的主要要点的(chief points),尤其是在韦氏词典里的解释,它让我们彻底地弄清了这一方法的具体含义“找一篇文章的主要论点或是文章的高潮”。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整体阅读的方法。
据此,我们便可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使用这种方法来找寻文章的主旨大意。说的具体点,也就是通过抓住每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来判断一篇文章的大意。而对于记叙文来说,每段的中心句是比较不好找的,那么大家在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以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那么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管后面的题目里有没有考查主旨大意或要求选最佳标题,我们都必须通过抓住每段的中心意思从而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因为文章里的每个单词、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无论是考查细节理解或是推断或作者态度,都离不开这个中心思想。
2. scanning在牛津词典当中的解释是“glace at quickly but not very thoroughly ”在韦氏词典当中的解释是:“ to glance from point to point of often hastily, casually, or in search of a particular item (scan the want ads looking for a job)”
家里有扫描仪的朋友可能知道scan的意思是“扫描”。其实“扫描”和两本字典里对于这种阅读方法的描述并不矛盾——为了寻找某一特定信息而大致地快速地浏览。 很多考查细节理解类的题目也大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词义推测、数字计算等。当然,其他文体的阅读在使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联系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态度观点。当然,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让他们有初步的概念就可以了。不过,要提高阅读能力,关键还在于多读,七年级的学生读读新概念第二册和中英文对照的读物比较合适。
六、要注重写作能力的指导策略:
在每次的考试中,都要求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模块相连的写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作文综合了词汇,语法,跨文化意识等等的使用,是对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核。七年级下学期在写作上还是要注重固定句型,固定词组的使用。平时多做一些开放式造句,或包含1到2个知识点的中翻英。平时就要对学生的类似作业的准确性,还要注意清洁程度。对于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一定的作文结构的指导,说白了就是一定的写作套路,如:段落的第一句,往往是“主题句”(topic sentence),把本段的中心思想点明,随后便是若干个“支承句”(supporting sentences),用以支持主题句所提出的观点。对于初学者,这样的套路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