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紧张忙碌的2007年,展望富有挑战的2008年,我们每一位奋斗在英语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都在整理规划着新的一学期的工作。在市教研室、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我们九年级全体英语备课组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与大家分享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
一、 所取得的成绩
本次九年级英语期末考试给我们学校九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次鼓舞,也给我们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思考。本次期末考试中我们九年级英语的平均分是88.7分,其中有3个班级的平均分在90分以上,从分数上看出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是很适应这种类型的试卷,“重知识更重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思路。所以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我们的平均优秀率达到60%左右,期末试卷上的一些生成性题目也着实让我们的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阅读技巧和归纳的重要性。
二、 分析原因,把握趋向
分析考试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平时注意了以下方面:
1. 团结合作,群策群力
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做到资源共享,在工作中分工明确是我们取得稳定成绩的法宝。我们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一次,有需要的时候,大家无论多忙,都会集中在一起做好这项工作。在备课小组范围内进行多次的“一课多做”,即多交流教法,多分析效果,多研究习题。每做一次,我们备课组的成员都力求最大程度的把课上好上精,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 不赶进度,夯实基础
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受到语言环境和教材难度的影响,我们的教学进度还是显得有点紧张,但是我们备课组每一位老师都意识到夯实基础才是“减负增效”的最佳方法。抓住课堂-作业-复习这三个环节是夯实基础知识的常规手段。在复习课期间,我们尤其注意备课的容量和呈现方式
3. 抓住课堂,多元多样
九年级的英语教材在难度上又有了一个层次的跨越,对于学科压力重,学习强度大的九年级学生而言,课堂的生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新课和复习课采取了不同的呈现方式。
a. 在新课教授的过程中,根据这几个单元的内容,我们侧重于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地展现学习内容,体现学习目标。多媒体教学既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容量,又方便于情景设置的任务型教学的展开。比如:unit2 颜色的呈现和main task 的写作范文的导入(颜色的代表性,比如给不同的人物配色,给布什配黑色,给刘翔配红色或橙色等;unit5 main task 关于巩俐的演绎经历,因为很多同学对巩俐基本不知道,所以把她所拍摄的广告,电影的海报等等直接用图片的方式,即解决了生词问题,又能让学生通过猜电影,学习了一些电影的英文名称。很多学生特别喜欢多媒体课,因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个性可以在多媒体课中得到张扬。
b. 对于新课Reading 的语言点的处理,我们通查采取设置情景和活动来导入。有常规课,也有多媒体课。2007年北港中学杨檬老师开的一节市级公开课在这方面给我们听课老师很多启示.
c. 在复习课中,我们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学会在课后归类复习,在课上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我们主要采取归类法。比如:对于时态填空,是考验学生运用能力的主要题型。所以我们把动词填空用一些好记的名词帮助他们理解,如“使役型” “ 询问型” “ 解释型” “总量型”“观察型”等等,通过精选习题的情景分析,帮助他们照到相应的类型,时态和语态的填空就能对应入座。这样等于帮助学生架起了一把扶梯,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起着循序渐进的作用。
d. 除了使用归类法,我们还在复习课使用对比法来帮助学生察漏补缺,例如本册书中的effort 和effect,president 和present ,attract 和attack等,在考试前帮助学生重视细节部分。
e. 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框架式,辐射式的思路很重要。我们在最后的复习课中逐步体现这一理念,比如:三大从句的意义作用和用法;动词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体现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体现分词和不定式。
4. 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很多学生考完英语期末考试以后,我们对于学生的心理感觉做了一项调查,除了5%左右的学生有些困难以外,其余同学都觉得很轻松,但是有40%的同学认为考试虽然比较容易,但是内容很灵活,需要当心。从这项调查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对于老师的出卷思路,出题的考点很有“心思”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重视基础知识的累积,更注重分析能力的培养,比如词汇题,我们通过让学生找出词性关系,来确定填空的内容,如这次期末考试的词汇题第1题:从文中的“to”可以看出这里填写动词,所以我们查阅卷子的时候,这道题的得分率很高。再如在阅读方面,我们通查会把常用的文章分成:故事型,框架表格型,说明型。就拿说明型的文章来说,我们要求学生把文章分小节,然后划出每小节的第一句话,运用快速阅读来帮助找出答案。
5. 重视复习,科学记忆
静下心来,回归书本是考试前必备的工作。在上新课的时候如果没有形成好的记忆习惯,在以后的复习中仍然会很吃力,所以给学生推荐了“多通道记忆法”来进行科学记忆。即,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除了科学的记忆方法,老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有消化的过程是很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他们进行辅导看书,我们老师可以充当一个suppoter的角色,舍去多余重复的练习,也是很必要的。
6. 关爱学生,评价多元
每个班级都有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调整学生学习心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了解学生学习心理是我们“售后服务”的工作之一。我们总是用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和他们进行交流,在精神上鼓励他们,课堂上多给他们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后我们注重心理辅导和方法的指导,不单一地进行“回锅炒冷饭”的重复劳动。当然,在课改的理念下,我们更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完全以成绩论英雄,从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复习方式,试卷自我分析等方面来帮助学生形成“重视自我分析,学会理性思考”的学习理念。
7. 提优补差,和谐发展
提优补差的工作是不是一定要在课后开展?在繁忙的九年级教学工作中,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找学生个别辅导太难。从某种程度上讲,补差工作在课上就应该开展,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我们都重视对学困生的参与活动的设置,从课堂活动到家庭作业的布置,让他们感觉到“近在咫尺”“力所能及’,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与群体相融合。提优工作亦是如此,不过提优的重心不一定是一直灌输难度大,词汇多的内容或是反复操练,察漏补缺倒是必不可少的。训练理性的思维和缜密的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层次范围内和谐发展是我们每位英语老师一直努力在做的。
三、 反思工作,难解困惑
1. 教材与字典说明的冲突:在刚开始进行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时,常常发现有这样的问题,就是部分知识点,尤其是单词的用法和字典的解释有出入,如9a unit6 reading 部分有这样一个短语:evidence of a struggle,我们备课组查了字典以后,发现evidence 表示“迹象,痕迹’的时候,通常用复数。但是书上是把evidence 作为不可数名词使用的。当时我们备课组就在这个问题上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最后统一,还是回避了对这里evidence的进一步解释,就怕学生写成“ evidences of a struggle”,对考试评分标准形成影响。
2. 输入与输出的尺寸把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重视输入量的把握,因为希望学生能够在作文中体现输出。但是尺寸的把握显的有点难度,如果输入过多,会造成明显的两级分化,不利于学生团队和谐发展。但是如果输入处于中等水平,好的学生似乎“吃不饱,长不高”或者“吃不饱,长不快”,所以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了在命题作文中明显显示不出优秀的学生应有的水平。
寒假刚刚过去,中考的气息越来越浓,虽然在短暂休息后,我们又要投入战斗,投入工作,但是依托市教研室给我们创造的平台,我相信我们在英语教学研究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我们会继续以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平衡发展为己任,在充满激情,开展工作的同时,不忘及时反思,为常州的英语教学工作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