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数学>>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钟楼区教研室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信息时间:2008-03-03     阅读次数:

  

一、指导思想

根据局2008年工作意见、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以及区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制定了钟楼区数学教研计划。本学期教研室将通过数学教研组的建设加强数学教研,促进学校以校为本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营造研究氛围;注重学科引领,关注教师研究性的日常教育实践,提升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激起教师基于实践的教育智慧;深入开展专题研讨,突出研究过程,反思总结研究过程,让教师的日常研究和专题研究互相渗透、沟通;加强培青工作,让教师在学科研究中反思、成长,培养学科骨干,成为学科研究的中间力量。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力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目标:

1、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促使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理论和学科理论,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不断提升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形成自觉追求的意识。

内容和措施:

1、继续深入的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籍《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大纲》等,为教师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点燃一盏前行的明灯。

2、新基础实验学校帮助教师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新基础教育的理论,读精、读透新基础方面的书籍,《“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新基础教育论》、《小学数学教师新视野》等,以及阅读《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教师》等教学杂志,并以第一层面的研究学校为核心,构建学习共同体,向第二层面、第三层面的研究学校辐射新经验、新思想。

3、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集体备课、沙龙研讨、专家讲座、我们自己的讲学、撰写个人博客、浏览教学网站、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真正用于督促和反馈教师学习的效果,使教师个体化的学习经验确实转为可以进行课改实践的理论基础。

4、鼓励教师广泛阅读数学方面的书籍或其他书籍,如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不断提升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

5、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并及时将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整理,撰写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二)深化课堂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标:

1更新教学研究新方式,将区域性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日常研究性变革实践、专题性集中研究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一种有效的教研机制。

2、通过专题性研究的深入,指导、带动、转化为常态下的研究,从而真实地影响学校的日常生活,切实提升教师的理念和教育实践智慧,提高学校日常生活质量。

内容和措施:

1、以“新基础教育”为载体,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本学期,“新基础教育”研究继续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实验教师要解决还存在的一些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1、对教材分析多,对学生分析少,学生的学习困难不能把准,以至于教学设计有所偏离。2、课堂教学中缺乏敏锐的资源捕捉意识,教学预设多,动态生成少。3、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回应和点拨能力、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重复回答多,有效指导少。4、平时缺乏对学生的培养,要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交流沟通等,学生质疑辩论少,做题训练多。5、一些就有的形态比较根深蒂固,新观念建立比较缓慢,教师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旧有形态印象深,新的概念建立慢。本学期要以各教研组为团队,立足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提升,在“新基础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有较大的进步,课堂教学能做到几点关注:(1)从关注学生需要出发,创设互动学习机遇,促进多向交流。教师要努力去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善意“陷阱”,自然引发生生间的争辩,以深化和凸显学习过程;教师经常适度引入开放性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展开个性化思维;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无限的时空引入课堂,使互动更广泛,更深刻,在互动中实现资源共享。(2)适时捕捉点拨,引导体验探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学会倾听,在课堂中寻找动态教学资源;学会捕捉,促进教学资源的步步深化;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3)注重提升,深化互动,推进教学向高层次发展。帮助梳理,促进学生思维有序化;引导比较,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刻化;加强整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化;注重归纳,使学生学会反思和联想,为下一个教学流程奠定基础。

2、以教研组建设为阵地,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教研组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教师的主阵地。每学期开展的教研组评比活动,意在通过教研组的制度建设,加强教研组的教研和日常功能的建设,强化教研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有序性,切实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直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质量。区将加强教研组建设,修订区优秀教研组评比标准,完善评比方式,加大动态、常态、过程性评估比重。

    教研组在今后的建设中还要重点做到几个关注。1、关注对教研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有整体的规划,每学期重点关注1到2位青年教师 ,创设平台,给予锻炼的机会。2、关注教研组中教师问题的捕捉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什么是真问题?哪些问题值得研究?怎样反思?反思后怎样重建?真正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3、关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做到时间保证,人员落实,可以具体从活动设计、教后反思、作业设计、差生辅导等方面进行。4、关注对学生发展的整体规划。教研组不仅是教师成长的阵地,也是学生培养的阵地,以数学学科为载体,对每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一二年级学生的口算达标要求,三至六年级的计算达标要求等,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学校的教研组就像一支“小分队”,教研组长就是“小分队”的领衔人,带领每个成员以学科研究为载体,以教师发展、创建品牌为目标,开展了切实有效的研究,从而推动学校教师整体研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3、以专题研究为切入口,不断积累研究成果。

深化“专题研究”,把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紧紧捕捉住,加以提炼,做持续深入研究。

研究阶段

     

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

规律性知识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开发。

3月份

第二阶段

数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开发。

4月份

第三阶段

空间概念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开发。

5月份

为了加强学校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究,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各教研组针对区专题研究选择一至二个进行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沙龙研讨、理论学习等形式开展,并将研究的经验、状况和发现的问题在专题研究活动中进行交流,研究课在区级层面进行研讨。在区级层面活动时,各学校可根据活动专题派出相应学科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教师代表前往全程参加活动,积极参与研讨,奉献智慧。

本学期还将就数学的课型开展研究,数学练习课课型的研究、数学复习课课型的研究、并不断积累研究成果,固化研究成果,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多个层面的辐射,为教师日常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提供帮助。

(三)搭建有效平台,加强队伍建设。

目标:

1、通过有效平台,开展各级各类活动,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生成更多的骨干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2、通过钟楼区“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形成基于实践的教育智慧。

内容和措施:

1、启动“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程,提升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

区教研室在充分调研数学学科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梳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把握教材教法,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把教材中序列化的学科知识点结构化,拟定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标准,为每一个数学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

2、精心组织19届青年教师素质赛,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大赛将分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是学校初赛,以学校为单位,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素质大赛活动,校内人人参与,择优推荐参加片复赛;第二层次是片为单位复赛,根据指定名额推荐选手参加区级决赛;第三层次是区组织决赛。整个素质赛的过程,是校本培训和师资培养的过程,也是学校校本培训和师资培养的有效检验。

3、组织“五城区会课”选拔,发现培养青年教师苗子。

“五城区会课”的对象是25周岁以下的教师,意在发现苗子,加强培养。“五城区会课”对象产生采取自主申报、学校推荐、教研室指定相结合,以课堂教学和说课两方面对选手进行综合考察,以推出参加“五城区会课”,并作为后续培养对象。

4、积极参加市第八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比,培养学科骨干。

各教研组为申报参加市第八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师提供帮助,梳理资料,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帮助提高教学技艺,提升教育智慧,提高教研组整体的实力。

二、具体安排

二月份:

1、期初一——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2、相关学校确定五城区上课的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时间。

3、“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系列活动(一)

三月份:

1、五城区会课选拔。

2、专题研讨(一):练习课课型研讨。

3、“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系列活动(二)

4、规律性知识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开发。

四月份:

    1、区第19届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2、期中第二次数学教材分析。

3、“五城区会课”活动。

4、专题研讨(二):毕业班复习课教学研讨

5、参加市骨干、市学科带头人评审工作。

6、“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系列活动(三)

7数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开发。

五月份:

1、专题研讨(三)练习课课型研讨。

2、区“教海探航”征文初评。

3、“与名师有约”暨区研究工作室评审。

4、“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系列活动(四)

5  空间概念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开发。

六月份:

1、毕业班模考、及毕业班命题、阅卷等工作。

2、期末考试

4、“新基础教育”工作室总结会。

5、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审及年度考核。

6、“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总结工作。

七月份:

期末结束工作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