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音乐>>学科成果>>文章内容
《点、线、面》说课稿
信息时间:2008-03-05     阅读次数:

说教材

教材分析   

《点、线、面》是苏少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第4册第10课内容。它是整套教材中

以双基一条线展开的编写内容之一,相关双基内容还有《七彩生活》、《圆圆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点彩游戏》、《原色和间色》、《黑、白、灰》、《近大远小》、《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等组成。《点、线、面》旨在使学生了解它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元素,同时也是组成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的造型的最基本条件。对于“点、线、面”的理解与表现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是生活的,也可以是非生活的。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学习领域的划分,本课应属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学

习,应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并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同时,学生可以

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以及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生活用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

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学习此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创造能力。教学中的教师应该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对于二年

级的学生而言,更应加强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愿望。

教学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表现一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画面。

教学目标

·了解点、线、面是构成画面(图案)最基本的要素等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了解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学会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表现画面并合理搭配。

·感受现实生活中点、线、面的美。

教学重点学会用点、线、面表现画面。(可具象,也可抽象)

教学难点画面中点、线、面的搭配巧妙,布局合理,富有美感。

教学准备铅画纸、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毛笔、颜料等。

教师:教师找几幅较为典型的“点、线、面”图案作品。

          学生:看一遍书上的文字及图片,最好多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笔和画纸。搜集

活中的图片资料。

说教法、学法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阶段要求: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整体性教法:根据点、线、面展开教学过程。

          启发性教法:利用多种手段、媒材,让学生了解点、线、面,从而使学生理解点、线、面的组合原理。

          练习指导教法:通过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课堂练习 ,达到学会知识或技能目标,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活动指导教法:要对学生独立从事的操作或实践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

    本课主要通过从学生收集生活中“点、线、面”的素材,到欣赏生活中的“点、线、面”图片及绘画中的“点、线、面”,从而明白“点、线、面”不仅是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也是日常生活及景观不可缺少的基本设计要素。而后通过几则小练习让学生懂得“点、线、面”简单的构成原理,并能应用于生活。

说教学程序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本课的教学设计即从生活中来(教师、学生收集的各种生活照片)在课堂中作进一步探讨(什么是“点、线、面”及其相对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再回归于生活(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点、线、面”画面)。这样从整体把握的环节设计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       用自己理解的“点、线、面”举例,寻找生活中、照片里的“点、线、面”。

(设计意图:这是对“点、线、面”最初的感性认识。)

 

二、       通过小练习,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

1用各自带的工具画“点”。

  题:你画的点像什么?

点能变成线吗?

点能变成面吗?

想象一下,一直不停地画点,画面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2用各自带的工具画出不同的“线”。(线条越多越好)

  题:你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线条?

        线能变成点吗?

        线能变成面吗?

        想象一下,连续整齐的画线,画面会出现怎样的效果?

3换一种工具画“面”。

  题:“面”是什么?

用什么工具最能表现你理解的“面”?

4“点”、“线”、“面”简单组合成一幅画。

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快速地把“点”、“线”、“面”组合成一幅简单的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画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植物或风景。

(设计意图:通过此练习,学生对“点、线、面”的认识会有所提高)

 

三、       通过学习、练习,学生再次欣赏“点、线、面”,唤起知识的重构。

(可以利用学生准备的图片资料和教师准备的图片以及画家的画)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初步领悟点、线、面的相对性)

如:一篇文章中的“点、线、面”是什么?(我们可以把单个的字看成是“点”,一行字看成是“线”,整个的段落看成是“面”)

如:“少数民族衣服”上装饰的贝壳,单一的看是“点”,连起来看是“线”。

如:珠绣包上的珠子是“点”,退远看形成了“面”。

如:整片草坪是“面”的感觉,仔细看它是由一棵棵小草(即“点”)组成。

……………………………………

让学生感受点、线、面的合理搭配及构成的美。

(画家的画以及教师的示范画引导)

问题:你感觉哪一幅画中的“点、线、面”搭配最巧妙,布局最合理?

(设计意图:这是对“点、线、面”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四、       学生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再创作:用“点、线、面”组合的原理,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或

生活用品进行设计。

作业形式:·在原来作品上进行联想,派生新的作品。

   ·重新设计新的“点、线、面”作品。

   ·作业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点、线、面”作品的抽象或具像在作业时

教师只是略讲,学生讨论时发现此问题可用图例讲述清楚)

(设计意图:知识的巩固阶段,并与生活联系,学以致用)

 

五、       巡回指导

·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点、线、面”作品启发学生。

·作业以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创作能力相互得以提高。

·全面观察学生作业。对个别学生进行构思启发引导。

·提供学生参考的书籍或图片,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创作能力。

(设计意图:师生的交流阶段,有助于学生创作设计的提高)

 

六、       小结、拓展

可以用“点、线、面”,为学校设计庭院。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课后作有意义的拓展)

 

板书设计

 

                      点、线、面

        搭配巧妙              画家的画(图片)   

        布局合理              学生资料(图片)   

        富有美感              生活实例(图片)   

 

对本课的设计思考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