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音乐与美术>>科研之窗>>专题论文>>文章内容
成就大师之梦——高一绘画技能课中成就动机的培养探索
信息时间:2008-03-12     阅读次数:

      文章荣获全国教育部体卫艺术司主办的第二届艺术展演活动美术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摘要  成就动机是一种追求成功、逃避失败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内在驱动力可以促使人以某个目标为标准,努力克服与生俱来的弱点(如惰性、恐惧等)或外部环境影响,坚持完成活动或任务,最终成功并达到心理愉悦境界。高成就动机的坚忍不拔、努力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对高一学生绘画技能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本文笔者就高一绘画技能课中成就动机的培养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借以抛砖引玉,并请专家指点。

  关键词  成就动机  高一学生  绘画技能  培养方法

一、背景

背景一:江苏省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我校为江苏省新课程样板学校,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从五个模块中选择了美术鉴赏这一模块,第二学期开设其他选修模块,我校三分之二的高一学生选修了绘画这一模块。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普通高中只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如何进行高中绘画技能课的教学,是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背景二:我校为省三星级中学,依托“个别教育,多元发展”的理念,根据生源实际,在高中部适时推进“百名培优工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核心思想为:面向全体学生,考虑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细化为“文化百优”、“体育百优”、“艺术百优”等。其中“艺术百优”以美术为主,我校指导思想为:在高一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到高二实施分类教学,促进专业提升,即所谓“艺术百优工程”,(不是数字概念,而是一种理念策略)培养专业兴趣。因此在高一美术选修课程中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和绘画能力的提高对高二的美术专业分班及其重要。

二、学生现状分析

高一学生心理行为特点:

高一是学生由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高一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与初中生没多大区别,但在他们的思想上,却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是高中生、成年人了,能分辨是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经过中考的洗礼,普通高中高一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同龄人中间不是最优秀的,有远大的目标,但面对高考的竞争很迷茫。虽然意识到,学业的进步、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但是他们的意志发展和重点高中的学生相比差很多,尤其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时常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他们渴望得到的是父母、老师、朋友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教训和批评。他们自尊敏感,又极容易受到伤害。他们的年龄段在思想上正是:好像什么都懂,又其实不是全懂的夹生时段。个性突出又喜好张扬,在处理人和事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看待和处理事情。

高一学生美术行为特点: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个体差异很大。小学到初中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但由于美术教育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在进行着不停的改革,初、高中美术教材缺乏严谨的体系,另外美术教材版本的更变,在教学内容形式衔接上尚欠整合,加上各个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力度往往不统一,使学生学习不系统,普通高中高一学生的审美能力差异很大。在高一入学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统计发现,有82%的学生在初三没有开设或开足美术课。

美术学习思想观念禁锢。96年国家在普通高中开课美术鉴赏课程,使得现在的高一学生仍然认为高中美术课程的内容主要是美术鉴赏,目的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等等。对新课程美术选修课中对技能课的开设认识不够。

忽视绘画技能课。进入高一,社会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使得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学习目标更单一,直奔主题——高考。学生主要精力关注高一八门与高考有关的主科,把绘画技能课放在调节学习节奏,缓解学习压力的地位上。由于学生的惰性,懒得动手,绘画作业只会是敷衍了事。另外个别文化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美术教育认识的不够,也影响着学生对绘画技能课的态度。

三、   思考问题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绘画模块的成就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模块的学习,能够: 积极参与绘画造型活动,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积极参与绘画造型活动,提高学生绘画能力是美术教师要长期探索的问题。高成就动机的坚忍不拔、努力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对学生绘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一绘画技能课中进行了成就动机的培养探索实践。

四、理论依据

美术成就动机,是指驱动学生在美术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在行为上,它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在美术方面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最早真正把成就动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提出系统的成就动机理论的麦克里兰德(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Atkinson)1953年出版的,被公认为成就动机理论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成就动机》一书中指出:“成就动机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力。”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人以社会价值取向和自我价值取向的切合点为目标,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不断克服自身弱点、不断取得成功,在绘画技能课的教学中也不例外。所以,美术成就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是可以通过美术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得以加强和培养的。

五、高一绘画技能课中成就动机的培养方法及其成果

1、目标性的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学业成就代表了他所有的人生成就,也就是说,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常以完成每一个短期的学习目标为阶梯,努力调动内外因素,循序渐进,逐步达到以优秀为视点的中长期成就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会有新奇,也会有迷茫,有兴奋,也有颓废,多变性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他确定学习目标和成就目标。

1)确定一节课的成就目标。

每一次绘画过程就是完成一个学习目标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每一次作业之前或之中向学生传递目标信息,以便他能把握和理解学习目标和任务,这有利于培养他积极的心理感觉。例如:在校园景物写生课上,即向学生表述了本次学习的目标:感受校园景物中的线,以表现性线描的手法表现地平线、建筑、树枝、电线、路灯等等,这些线是有生命有个性的。这些线可以是用各种工具材料来表现,如铅笔、碳笔、水笔、粉笔、麦克笔、荧光笔等。教师示范不同工具材料所表现的线条,激发学生对线条表现的欲望。这使学生明确了任务,产生了表现欲望,为达到目标作了预期的心理明示,推动了目标的完成。

2)确定一个单元的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以短期的学习目标为基础,所以,在某个阶段之前也要向学生明示目标。在《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这一单元前,向学生明示的目标为:了解绘画作品中线的运用,感受和掌握绘画作品中线的艺术品质,提高对线描绘画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勇于尝试运用线描方法进行写生练习,充分展现每个人的造型表现力。在表现性线描写生时心理暗示为:挑战马蒂斯,也就是说本阶段的参照人物为马蒂斯。在表现性线描写生前对马蒂斯作品进行了赏析。马蒂斯作品中线条的简洁概括及富装饰性与高一学生线条的不成熟性有着某种相似之处。高一学生线描写生心理表现为:希望能改变以往样式来表达景物,并有很强的求异创新动机,追求个性,但惧怕失败。据此,在肯定学生在线造型上已获得的经验的同时,启发独特的感受,鼓励大胆表现。在高一学生校园景物写生中,由第一次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大胆体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体验了成功的欢乐,由此,走向了良性循环,肯定自我。

3)确定一个学期的成就目标。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绘画模块的成就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模块的学习,能够:积极参与绘画造型活动,灵活地运用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一件以上的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于是,这学期在第一节绘画课上就明确目标,要求学生成就大师之梦:每位学生一学期出一件自己满意并珍藏的作品,出一件在学校展出或参加各级比赛的作品;每个班要求在学校橱窗进行一次个性画展,并通过自评互评他评等方式评出最佳个性画展班集体。本学期高一学生参加各级美术比赛的人数是学校最多的。到这学期结束前8个班都完成了个性画展,(图123456

1:高一(6)班装饰画作品展

 

2:高一(6)班装饰画作品     3:纸版画作品                   4:纸版画作品底版

 

 

 

 

 

 

5:剪纸装饰画作品(1                        6:剪纸装饰画作品(2

还有7个班进行了一次藏书票联展,(图78

 

 

 

 

 

7:高一7个班级藏书票作品展                8:藏书票作品底版

部分学生要求把自己的作品在下学期办个人画展。(图91011121314

9                                  10                              11

12                            13                           14

91011121314:部分剪纸装饰画作品

4)确定长期的成就目标。

美术教育为社会培养有美术感知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目标,也是主流目标;美术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立志美术的专门人才。高成就动机的坚忍不拔、努力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对高一学生绘画技能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经过几个单元的绘画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更深厚,更广泛,明确了一定的绘画技能的掌握是高素质社会人群的必备素质。另一方面学校“个别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对高一学生的渗透,引起了部分学生对自己高二分科的关注,以及人生规划的思考。在教学中已有部分学生对教师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对自己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高成就动机与强自信心成正比关系发展。高一学生由于长时间以美术鉴赏为主的学习,重欣赏而轻技能,比初中时更“眼高手低”了,因此在绘画技能课上表现及不自信。

(1)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培养绘画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就美术作业评价,这句话有一定的可行性。对表现性线描临摹和写生两次作业的分析,发现高一学生临摹水平普遍有所进步,但写生能力还停留在初一初二的水平上,因此我就写生作业进行了鼓励性评价,除分数给予鼓励性评定外,大部分作业上进行文字点评,并夸大其优点。一根优美的线条,都能成为教师鼓励表扬他们的依据。这样适当的夸大学生在写生作业中存在的优点,予以必要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后一阶段的写生技能训练。

(2)从行为角度培养绘画自信心

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通过画展和参加学校社会绘画比赛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之一。在教室里选择一次作业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一个班或者几个平行班级在学校橱窗里的绘画作品展示;以及参加全国、省、市、区及学校的绘画作品比赛,使学生的作品不断地被肯定。本学期,在学校橱窗里展出的高一年级7个班的《版画珍珠――纸版画藏书票》和高一(6)班的《现代装饰画作品选》被公认为最佳个性画展。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向他人展示,激励学生进一步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做出积极反应,从而表现出“有为”的“成就感”反应模式。

六、高一绘画技能课中成就动机的培养途径

1、树立榜样

儿童心理学家利伯特指出:“一个人在环境中观察到的行为种类,对于他自己提出的成就目标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学生的榜样。美术教师尽量提供好的榜样: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工作,遇事不气馁,有始有终,事业有追求,从而形成学生对美术教师的认同感,并把教师的期望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和信念,推动成就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2、引导竞争

高一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从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逐渐转向得到学习同伴的认可,因此,与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就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如果同伴对绘画技能不大重视,这种渴望就会淡化,兴趣会转移。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密切注视,正确引导。例如:在写实性线造型人物写生教学中,要求学生创作自画像《2006年的我》。在学生绘画过程中经常让他们走一走,看一看,了解自己和同学的绘画能力差异,进行比较;课堂上时常会笑一笑,评价一下自己的和同学的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竞争,对每一次的笑引导学生反思,找出自己的或是同学的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下次上课前,教师选择平行班级中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利用学校橱窗进行展示。这样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感。(图1516 1516:《2006年的我》学生自画像作品

3、转化失败

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所难免,而失败无疑是对追求成就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挫折,虽然这对成就动机起着削弱作用,但必要的挫折对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当作品不被承认或转变表现样式的时候,他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时教师的怀疑、呵斥、谩骂、讥讽等无疑是雪上加霜,他需要心平气和的安慰和细致到位的分析,使他由消极的失败转化为积极的追求成功的反应模式。案例:高一(3)班刘明阳,文化是班里顶尖的,而学期初的几次《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线描写生》作品分数是班里最后几位。一次在上课时不经意中发现班里的几位同学都把刘明阳当成是文化学习竞争的对手,于是与他进行了交谈。他说他从小就害怕拿笔画画,从来没画过一张自己满意的画,画出来的线条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告诉他不会用笔表现没关系,大师有时也不用笔画画,一样可以创作优秀的作品,比如马蒂斯的作品,主要是的创意要新,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下阶段的教学内容是剪贴画,波普艺术以及纸版画,这些内容都不完全是用笔画出来的,你可以尝试创作,表现自我,寻找自信。他创作的藏书票在学校橱窗里展出了,在剪贴画的创作中找到了自信,成为班上打分最高的几张作品之一。(图17                    17:刘明阳剪纸贴画作品

七、结束语

美术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以美术成就为动机的学生坚持学习的时间会更长些,即便遇到挫折,也往往会归结于自己还不够努力,他们一心想获得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功为止。成功哺育了对更成功的向往,这种向往又哺育了新的成功。

美术成就动机的培养和灌输应及早进行。美术作为基础教育内容之一,其符号的表述性、思维的创造性、想象的拓展性、广延性等等,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那么,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美术成就动机培养,可能会为学生今后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这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注意和深思。本文就这学期高一绘画技能课中成就动机的培养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借以抛砖引玉,并请专家指点。

参考文献:

1、《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瑞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智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高中生心理学》(郑和钧等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4、《普通高级中学美术课程标准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