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孩子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珍惜自己的传统节日,使我们的节日中所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是我们教育应切实肩负的重任。我们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但是怎样才能把单一的节日作为教材,或者说是把一个节日作为一节课堂活动来上,我们又应该选择怎样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什么教学策略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中国传统节日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相互渗透。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教学、整合、渗透。
一、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迫在眉睫。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但据调查,我们大部分的年轻人远离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相应导致我们的孩子也就极少地接触和了解“中国节”,所以,如果你问孩子中国有哪些节日?这些节日都是怎样过的?我们的孩子肯定回答不完整,甚至是回答不出。
我们正越来越认识到,与西方文化历来崇尚的“爱智”教育目的相比,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之于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它独有的内涵正是最为注重道德和理想人格培养的文化,其对于人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重阳节——尊敬老人、元宵节——合家团聚……但是,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传统节日正遭受到西方节日的冲击。春节、元宵……只是孩子们获得礼物的代言词,而其中所蕴涵的内在文化和内涵却很少为人所知;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相反,一些舶来的“洋节”却是越过越红火,孩子们跟着家长在圣诞节间迸发出的热情,也足以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击,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民族节日文化产生忧思与紧迫感。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传统文化方面的“营养不良”,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不能责怪如今的孩子们不喜欢我们的传统节日,从某种程度上说,责任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过于“懒惰”,在一个孩子急需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候,没有尽到应有的告知义务。既然孩子们对许多传统节庆知之不多,加上整个社会的传统节庆氛围不浓,怎么指望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弘扬传统节日的行列中去?我认为开设传统节庆教育,好比从小给孩子注入了必备的传统文化血液,这样在他们长大后才可能具备“造血”功能,担当起继承、弘扬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重任。
让我们的孩子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珍惜自己的传统节日,使我们的节日中所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是我们教育应切实肩负的重任。所以我认为: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为适应课改需要,幼儿园应进行主题教学活动。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攻坚战。那么,真正能够改变课堂教学的道路在哪里呢?换句话说,我们能否找到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知识素养,积累智慧和情感的教学方式呢?而我个人的使命,就是要从新课程观的高度,在“三个超越”上又有所超越,“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教师和学生以整体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我读了西方统整课程理论,又联想到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于是提出了“主题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主题教学已经成为很多幼儿园的课程模式。什么是主题教学?我个人的理解,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说,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样,就将幼儿园教材零碎散落的,甚至单一的内容统整起来。这样的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如信息资源的获得,知识以及能力的掌握与提高,价值取向的形成,等等。
前段时间,我们盛行二期课改。新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是以“主题”形式进行的。主题学习活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既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也凸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对主题内容有较强的选择能力。过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都习惯于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走,然而,课改后的课程模式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幼儿活动的内容是多元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并有发展价值和操作可能的,都可作为幼儿学习的主题和内容。端午节的时候人人都吃粽子,幼儿不禁要研究:粽子用什么包的?粽叶是长哪儿的?于是,就有了对粽子、粽叶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风筝是幼儿们最爱看的,同时也成为幼儿们收集、分类、制作、放风筝的内容了;要上小学了,“我们家附近有哪些小学?”“小学里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这又成了幼儿们新的主题内容……
主题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围绕所选的主题,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该主题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体验。主题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相关知识和新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我认为幼儿园也应顺应二期课改,需要进行主题教学活动。
三、中国传统节日应有机地渗透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
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的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二期课改是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增强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环境等各种教育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使每个幼儿积累相应的体验和感受,进而扩展、提升经验,获得潜能的充分开发。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顺应二期课改的需要,它能更进一步让幼儿整体、和谐地发展。那么,什么是整合课程?即将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它更能让幼儿全面和谐的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幼儿成为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者。
我们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但是怎样才能把单一的节日作为教材,或者说是把一个节日作为一节课堂活动来上,我们又应该选择怎样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什么教学策略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中国传统节日渗透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并进行相互整和。
那么,应该怎样将中国传统节日渗透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并进行相互整和呢?这又是一大难题。但是,在我进行课程实施后,发现这一难题并非很难,以下就是我本人的做法:
(一)、罗列中国传统节日,并确定其主题和目标。
凡事要先有计划,俗话说,三思而后行。因此我通过各个途径查阅资料,现将中国传统节日罗列如下:
1、认识春节,了解过春节的习俗和礼仪;
2、培养小朋友以欢乐的情绪迎接春节;
3、认识大扫除的意义;
4、学说一些祝福的话。
认识元宵节,知道一些本地元宵节的习俗;
2、 体验元宵节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热闹氛围;
3、 认识汤圆、花灯,并且喜欢猜灯谜。
——屈原。
(二)、在节日到来之际,关注幼儿的兴趣以及他的发现,并生成主题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孩子的主动发现为核心的。例如:我们在开展端午节的活动中,幼儿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端午节的相关资料,有了这些丰富的材料幼儿确实能更全面地感性地认识端午节。但如果仅仅如此而已的话,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则无法实现。因此,我就在幼儿自发自主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活动、美工活动、语言活动、音乐活动、亲子活动、情景游戏、这一系列不同的表现形式,促使幼儿在运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加工和提炼,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能力,提高了记忆、想象、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在“端午节”的主题活动前,我班的孩子对端午节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端午节有了许多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在过端午节的时候要吃粽子和赛龙舟?为什么龙舟上有些人在划船,有些人在敲锣打鼓?粽子是怎么做的?粽子有什么味道?有些人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的时候挂香囊?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很轻松,纷纷乐意说出自己知道的知识。由于端午节的时候外面都在赛龙舟,因此,幼儿最后问题大多集中在赛龙舟的方面。
因此在“端午节”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和幼儿生成了很多整合的主题活动内容:绘画活动《画龙舟》;美工活动《制作船浆》、《制作香囊》语言活动《有趣的粽子》;亲子活动《包粽子》;认知活动《端午节》、《屈原》;情景游戏《赛龙舟》、《快乐的端午节》等等,活动内容丰富,幼儿的兴趣也非常的高昂。
从孩子的发展轨迹中我们的体会是只有当老师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时,才能实现孩子们的自我价值,也才能确保每一个孩子获得充分地、和谐地发展。
(三)在主题活动后进行反思,并总结、提升经验,以供以后借鉴。
反思能使自己总结经验,甚至提升经验,它是我们继续学习的重要途径,反思后的成果和经验可以在以后活动时借鉴。反思可以是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寻找不足点等等。比如在“元宵节” 活动后我有这样的反思:“元宵节”,也是每年新年后幼儿与老师共庆的第一个节日。为了热热闹闹地过元宵,我们安排了做元宵、吃元宵、评选花灯等活动。活动前,我和孩子们聊起了元宵节的习俗,他们对元宵节的活动还是很了解的:做汤圆、吃汤圆、猜谜等等。接下来,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糯米粉和麻心,请他们和家长当场做元宵。通过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还增进了他们的亲子关系。虽然他们的作品不是很精致,但却充满了童趣,这也是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最好表现。
通过反思,我就可以总结出将元宵节渗透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认识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因此,我在元宵节的前后让幼儿通过“认识元宵节——体验元宵节——回忆元宵节”这些活动来让幼儿充分感知元宵节的习俗。
在以后的几个中国传统节日到来之际,我就可以借鉴“元宵节”活动的做法:“认识—— 体验——回忆”。
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节日民俗是我们教育重要的内容来源。《纲要》中一直强调要尊重孩子的直接经验,直接交流,这也是尊重孩子的一个表现:尊重孩子的需要。通过将元宵节渗透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使幼儿丰富了知识经验,体验到民间习俗和节日欢乐,感知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我相信我们如果通过将传统节日渗透到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中的形式来让幼儿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相信我们的传统节日将不再被人们所遗忘,并且还会传承我们温州乃至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
能更好地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活动中,使我们的孩子永远铭记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