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由来:
在听沈老师讲课的时候,她问我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海南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情况,你会怎么做?”
我当时的回答是“向各个学校放送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学校教师队伍配备和实施情况及效果,通过横向比较,了解不同师资队伍、实施管理办法所引发的课程效果有多大差异。”当时我回答的很轻松,认为这不是什么难题。
沈老师说:“好,我建议你尝试一下”。
办法容易想到,关键的是执行力的问题,调查问卷不难设计,可是摆在我面前的困难有:1、如何去每个学校发放这样的调查问卷,自己是否能跑得过来,回收的问题如何保障?2、其他学校的老师会配合你做好调查问卷吗?他们会不会以为你有其他的什么目的?3、面对庞大的数据设计,调查问卷的统计怎样才是科学有效的?
这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在指导学生做课题研究的时候,是不是也考虑到学生会遇到的困难呢?只是调查、研究的字眼,不能满足学生,应该教他们具体方法的指导。自己做校园文化主题时,就遇到过拿着介绍信还被堵在门外的事情。
这条路走不通,应该还有其他办法。第二天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研讨活动,来自全省各个市县选拔出来的骨干教师都汇集到这里,在前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提交了几个问题,今天的研讨活动是基于问题的研讨。在这里,只有我一个是专职教师,从事的时间也比较长,我所面临的问题困惑很多是他们将要或是已经遇到的问题,讨论着讨论着,问题最后聚焦在我身上,问题讨论会变成了“叶华荣专业成长方向的讨论会”,大家也都在为我想办法了,为我着急起来,我更愿意把这个会看成是“海南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现状与实施情况的会议”。那么就以听证会的方式来进行这次问题的探讨。
调查方法:
听证会
参加代表:
海口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 林翅
澄迈一小毕业班语文教师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王河山
龙马新村小学语文教师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云峰
文昌丰田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陈明媚
雅兴小学兼任综合实践活动 符发贴
那大实验小学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陈梦媚
儋州白马井小学全能型教师 许明柳
市二十七小学语文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 陈玉棋
海口市第九小学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叶华荣
那大实验小学“万精油”全能型教师 傅白玉
儋州新州实验小学“万精油”全能型教师 林发莲
从成员的构成看,除我之外,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省骨市骨,都是学校的佼佼者,并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的教师。而且有市级综合实践活动主管领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全能型教师、语数老师等等,的确能代表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实施主要成员,大家来自海南各个地区的学校,比较具有代表性。
梳理大家的讨论过程,可以分成三类进行研究。
一、做为学科课程按功课表上,采用统一征订的《综合学习与实践》教材,一课一主题完成。
利:教师有本可依,依据教材的内容表格、活动方式依次进行。人人都能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科组活动大家也能有共同研讨的主题,也能就同一教材的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和评价。
弊:教师缺乏创新和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材中的一些主题不适合当地孩子的开展活动,学科教学较严重,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尚有差距。
二、班主任兼职学校统一管理 代表教师:海口二十七小 陈老师
利:班主任在组织管理学生活动方面有优势,能够充分调动资源,取得家长支持配合,特别是在外出参观、调查及安全方面有保障。另外班主任每天与学生见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能够有效管理和进行过程性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有实效。班主任不用单独承担开发主题的重任,根据学校大主题活动统一安排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有弹性,根据班主任任教学科灵活安排,适时开展,除主题确定课、主题分解课、活动策划课、阶段交流课,总结交流课,方法指导课外,其余时间不须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活动时间比较自主,由班主任监控活动质量,而且把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对学生的教育、社会上正在发现的事及时进行主题教育,可以有效调控各种教学资源。
弊:全校同一主题活动使得班级特色个性化的主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延伸,班主任工作繁重,他们的过程性指导如何监控和管理,他们都有主科教学任务且有考试成绩的压力,会有个别班老师占用综合实践活动上语数课的情况。
三、专职教师 代表教师:海口九小叶老师
利:综合实践活动有专人负责,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到各年级实施计划,主题选择列表,具体到每个主题的实施方案,都有专职教师建立,能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一系列地方和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积累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课件库、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完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建立,开展课题研究,总结运用于常态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方法,形成经验向全校或全市推广。
弊:专职教师任教十几个班,不能经常深入到同学之中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而且不同的主题同时开展,老师的指导精力有限,对于过程不能实施有效和及时的指导。由于是科任教师不仅跟孩子在一起时间少,与家长接触得更少,学生的外出活动安全得不到保障。专职教师的功课因为涉及到十几个班,所以全部排进功课表,到了这节课就必须去上,无论这节课是否有必要在教室里完成,活动时间弹性不够,导致活动开展得比较被动,有学科活动倾向。
通过三种师资配备和实施方法的比较,我们看到,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他的利与弊,该如何取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的要求呢?
特别个例:专职教师,叶子
第一年,我带12个班两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感觉分身乏术,指导很难到位。
第二年,我尝试把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于是带六个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四个班的电脑,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多了,无论是搜集资料、操作技能,还是成果的呈现,都能有比较多样的形式。可是我仍然觉得还不够理想,做得还不够细致。
今年,我想每个班再增加一课时,一个班一星期能用三节课,我想活动开展得会好些吗?可是遭到拒绝,环健课是地方课程,有单独的教材.不能做为综合实践活动.
我想再从这两个方面去尝试,不知道能不能实现。1、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特点,尝试包班制教学,在小学阶段,以综合学科为主的教学,我们组的符婵老师综合素质较强,尝试让她把英语、美术、音乐、环健、音乐、思品、科学进行包班制教学,在这样的状态下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既不会由于承担的班级太多,导致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又能给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配备寻找一个新的解决办法。在国外有很多地方在小学阶段使用包班制教学综合学科,教师跟学生接触多,教学效果较好。
2、我想继续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一个班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再来推广,这样有弹性的功课时间,有与孩子们天天接触的基础,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校本课程对活动过程进行有效指导。
我想这些想法肯定又要被指责为在瞎折腾,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一个试验品,我愿意尝试,也勇于承担失败的结果,只要能给我这样的机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附:网友留言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自开课以来一直在摸索,一直在研论,一直在探索如何将课上好.
但是,真的是把课上好了,家长认同了,学生愿意上课了,这课就上好了吗?学校参与的多了,参与的教师多了,就能推广了吗?我想答案并不这么简单.
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为过程喝彩,为结果付酬.在教育行业同样的适用.现在综合实践课程碰到的问题也在这里,就是这门课程目前只停留在教学过程的探讨.目前综合实践课程不能够考核学生学到了什么,成长了什么,不能像语文、数学这样的课程考出分来,也不能像体育课这样跑出成绩来.综合实践课程效果的考核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没有工具,将注定综合实践课程只会是一朵无果之花.
对于教学创新,一定要支持!但首先要作好课程定位,找对了方向才能有出路。
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来考核呢?
考核的结果能否得到家长、得到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研究专家的认可呢?
如果以上的疑问被一一确定并认可,自然就有家长来为这个结果买单了,就得到来自主管部门及学校的人、财、物、课时资源、优秀师资等方面的支持了。——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