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怎样的?古今中外多少人都进行了孜孜不倦地钻研、探究,所得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多的不胜枚举。今天笔者结合教育的发展基本过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现,谈教育什么?探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原生态等一些问题。
一、教育从哪里来?最早的教育是怎么样的?
最早的教育是与自然、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料逐渐多了起来。也使人越来越远离于动物。但是最早的教育也不外乎教育的三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技能的传授教育
我们谁也没有见过最早的教育是怎么样的?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白天,孩子跟着父亲外出劳动,出门抬头看到了圆圆的太阳,也许那时候根本不叫太阳,我们姑且不议。孩子问父亲:那是什么?父亲告诉他:那是我们的保护神——太阳。哦,那是太阳,孩子心中默记着。这就是教育。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我们称为知识的传授教育。知识的传授教育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把大家的约定俗称告诉后代。
(二)过程、方法的掌握教育
父子俩来到森林,父亲拿起一块大石块,用力砸在另一块石头上,砸了几下其中一块石头裂开了,出现了锋利的一面。父亲拿起锋利的石片绑在木棒上。这样做了好几把斧子、好几把枪。孩子惊奇地问父亲:你怎么知道可以把石头砸成石片呢?父亲就一五一十的传授给孩子。孩子自己就尝试着做斧子。开始也许做不好,但越做越好,甚至超过了父亲的手艺,他又把这种方法告诉了大伙儿。这也是教育。相对高级的教育。我们称之为过程、方法的掌握教育。过程、方法的掌握教育解决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把自己的创举与大家一起分享。
(三)态度、情感的体验教育
也许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一开始也失败了,他产生了退却的念头,父亲鼓励他要坚持下去。同时针对他做的斧子进行了讲解,指导。孩子又有信心。终于完成了第一把斧子,他多高兴啊。父亲先是称赞一番,然后让他试着割野兽的肉,这时也许各种问题产生了。比如绑的不结实,石片很钝。父亲又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孩子。
结果孩子越做越出色,不仅斧子做的很好,甚至在狩猎的过程中,发明了弓箭等劳动工具。这更是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崇拜。孩子在经历了失败后,体验了快乐、自豪等。这更是教育,是最高级教育。我们称之为态度、情感的体验教育。态度、情感的体验教育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体验快乐与痛苦,体验人生的一切,目的就是充实自己的人生。
所以教育的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同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刘德华主编的《中外教育简史》)最早的教育处于人生存的需要。
二、教育的产生、发展、反思
关于原始教育、近代教育的研究更是举不胜举。笔者只是简单的描述一下。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有一些知识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人专门对孩子进行了集中抚养、教育。学校由此产生。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大学”,同时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这些集体活动中就有教育的成分。后来中国出现了虞庠之学。教育成了知识传授的专门场所。人们开始以“学知渊博”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才华的标志。到了近代、现代,学校教育成了系统知识结构教育的专门场所。如中国的八股文,外国的圣经,都作为至高无上的标准。当然系统知识的传授对社会的推动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力量。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有学之士越来越发现,人类在创造巨大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巨大的毁坏力量。这样下去,人类简直是在毁灭自己。如有许多人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可以不顾他人的死活,不顾自然环境的保护,不顾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等等。于是有人提出了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几年过去之后,大家发现,似乎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出现,是人类对社会发展,对教育深刻反思之后的中大改革举措。再一次把教育同自然、社会、生活相结合起来。这是教育在走过许多弯路后回归教育的本质,推动社会更好、更和谐的发展。
(一)综合实践活动追求什么?
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弥补以往教育的不足,追求让人更好的发展,追求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归根到底是为了追求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合格建设者。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应该是在劳动中,富有个性的自由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关注学生实践活动,追求人富有个性的自由的发展。这是中国教育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新理论结果。我们应该发扬、广大这种新的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研究好,落实好这门崭新的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的设置符合这种追求。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关于总目标是这样写的:通过密切联系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的讲就是三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于目前小学教育中系统知识传授的过滥,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教育对这后两方面的重视,教育会逐渐强调这三方面平衡发展。
这与最早的教育是同出一辙,只是无论在知识的方面,还是技术技能方面;无论是探究过程与方法方面,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只是经历了外到内,再由内到外这样多个螺旋循环的过程,结构、数量、深度等方面,都比以前有几个几何等级的提高。
(三)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反思我们近代现代的教育,过分的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造成了教育瘸子显现。综合实践活动恰恰要弥补这些不足。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理念、内容领域决定的。
1、综合实践活动性质决定了它的一定实现这个目标
以往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亲自体验,积极实践,忽视的学生在课外、校外,家庭中的学习,忽视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忽视了学生特有的视角和观察力、想象力,埋没了一大批爱迪生、爱因斯坦似的天才。这不仅是学生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四方面性质就是根据以往教育中出现的不足提出来的,是很有针对性的,决定了它的一定能够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提出的总目标,也是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自由的发展。
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必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自由、富有个性。那么学生就需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
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主体地位,讲学生是学习的核心,教师不是主导者。自主发展,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代替学生的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主动发展。
⑵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完整的生活世界,当然不只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不仅是师生之间交往,与父母之间交往,与同伴之间交往,还包括与社会上形形色色人之间交往。如商店中的售货员、其他顾客,汽车上的售票员、其他乘客等等。空间的扩展必将使学生的个性可以在其中充分发展。
⑶ 注重学生直接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直接体验和积极实践指学生亲历亲为,品位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实践的困苦快乐,技能水平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也必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当代教育的领域
当代教育领域主要是书本知识,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但是现实生活却告诉我们,每天这个世界有成千上万的新知识产生,如果我们要一一教给学生,这不仅学不完,也是没有这个必要的。所以,我们教给孩子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选择知识的内容。但这只是仅仅一小方面。综合实践活动除了知识学习外,还包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许多方面。它的研究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大指定性领域和许多非指定性领域。当然学生接触到的领域是他们感兴趣而且能安全体验的领域,并不是这个社会所讲的所有领域,这是有区别的。
总之,我们在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用这些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更好的发展,教学也将更好的发展。我只是罗列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主要方面。至于细节,还需要好好研究。尤其是对教育的影响,目前是空白。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大家参考,欢迎点评、指导。
参考书籍:
1、刘德华 主编的《中外教育简史》;
2、《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