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教研活动,无论在哪个角度来看其实就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就看你用什么样的理念在进行,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收获。下面是2008年9月12日的高三教研活动纪要,如同一个教案设计一样,它是这样的:
教研(活动)目标:
1. 通过教研方式,引领课堂教学方式。(想法:要想促使教师使用交际性教学方式,教研活动方式也应当是交际性的。)
2. 通过活动,倡导“真实、高效、研究、分享”的教研(想法:这样的活动是教师们愿意参加的活动,现在的教研活动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假、空、乏的现象,这也是目前教研活动参与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通过教研活动,让参与教师知晓更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想法:这是每次教研活动的基本任务,问题是如何让每个教师都在彻底参与中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正如我们在大班化的课堂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性的学习一样)。
活动内容:
1. 分享本市各校高三英语教学计划及安排,反思修改本校安排(依据:开学伊始,这样的
分享正是各个备课组想要了解的,我也是在调查了一些高三教师以后做出这样的安排的)。2.共同研讨练习讲解课的上课模式,提高试卷讲课课的教学效益(想法:在目前的教育实情下,讲练习、做练习在高三教学乃至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据了很重的比率,尽管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现象,但是既然是无法回避的,那对它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研方法:交际性教研方法,交叉分组讨论法
活动流程:
导入---第一阶段分组讨论---第二阶段分组讨论---讨论结论汇总共享---
问卷调查----网络方式反馈----网络方式再讨论。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步:本校组内交流
各校在本组内讨论、统一两个安排,以便下面在重组的各个小组内能把本校的安排说出来,(有些高三教师还不知道本备课组的教学安排,到目前为止,还有上课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这也是一个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统一全组认识的机会)
另外:请在组内编号,以便二次分组:
1. 本校高三的教学整体安排(大约15分钟时间)
l 本校整个高三的教学安排分几个阶段?
l 每个阶段要解决的几块内容(如新课、补充练习、考试次数、每天作业量等)的课堂时间投入量?
(我们今天谈的只是课堂上的安排,以一周七节课算,包括晚自习时间)
l 各组在盘算时请务必考虑实际情况,特别是时间情况,不能信口打算,而实际却没有实现的可能。这里只谈论安排,不谈论背后的道理,特别是大道理。
建议依据下表讨论并记录好:
阶段 | 主要解决内容 | 所用材料 | 课时安排(共七课时) | 具体安排 |
第一阶段(现在到期末考试) 注意:右边所列内容是我能想起来的东西,并不是说每个时段都一定要包括这么多内容,今天要知道的就是你校准备包括哪几个方面以及具体的课时安排,可以只含一个,也可以四个都有,甚至更多,主要看各组自己的想法。 | 1.教材新课内容(如完成模块9-10) 2.教材复习内容(如:复习完模块1-8或8-1) 3.应对考试操练内容 4.听说读写等非针对考试的补充内容 5.其他 | 1. 课本 2.教辅名 3.试题来源 4.补充材料来源 5.其他材料来源 | 1.新课几课时 2.复习内容几课时 3.讲解作业几课时(含每天作业、周末的综合卷、考试试卷等),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试卷的讲解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希望大家考虑怎么解决,是根据实际能讲解的时间来少布置精布置作业?还是“布置还是要布置,大不了讲的快一点,粗一点,甚至不讲?”(所以下面的话题主要就是讨论这个事情:如何讲解试卷) 4.补充材料的课堂处理几课时 | 周一: ______________ 周二: ______________ 周三: ______________ 周四: ______________ 周五: ______________ 周六: ______________ 晚自习: ______________ |
第二阶段(期末考试到二模)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第三阶段(二模到高考)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同上 |
2. 练习讲解课的套路共享(大约15分钟作用)
依据上面的教学安排,在把每周的作业讲解课时定下以后,时间量也就定下了,那么在这么一个固定的时间量里面,如何讲解作业呢?
我们的目的是两个:1. 不能因为自己的心中没数来随便的占据本来属于其他预定内容的时间(这个现象现在很是普遍!),这样学生也不会欣赏你,因为你给他们留下的感觉就是“乱”、“没系统”。 2. 尽可能多的交流出这种练习讲解课的套路,以便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这里,没有对与错,只有分享。对每一种不同的套路,我们都要记录下来,为第二步的校外组交流做准备,也为最后一步的调查做资源。
根据目前英语作业量与课堂时间的实际情况来看,每节课(45分钟算)讲15个单选、一篇完形、两篇阅读、一篇任务型阅读,大概是大家常用的做法,也是可以接受的量。(因为,讲多了,不可能!也讲不清楚!讲少了,那么多作业来不及讲完!)
请填写下表:
方案一:大概流程:
步骤 | 主要内容 | 耗用时间 | 理由简述 | 其他 |
Step 1 | | | | |
Step 2 | | | | |
Step 3 | | | | |
… … | | | | |
主要内容要尽可能细化,可能包括:整体呈现批阅反馈、各分项批阅反馈、各分项释疑性讲解、各分项方法指导性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自我总结方法、错多内容补救性练习、方法体验性练习、本节课总体归纳、作业布置等等。
第二步:校外组讨论交流(30分钟左右)
请各组找出一位教师负责记录,以便下一步汇总做法,为调查准备好素材。
分组情况: 共分8组
第一组:省中、一中、北郊、二中、田中、三中、五中、西夏墅、新桥的1号+八中1号+刘国钧1号+小河1号
第二组:省中、一中、北郊、二中、田中、三中、五中、西夏墅、新桥的2号+八中2号++刘国钧2号+小河2号
第三组:省中、一中、北郊、二中、田中、三中、五中、西夏墅、新桥的3号八中3号++刘国钧3号+小河3号
第四组:省中、一中、北郊、二中、田中、三中、五中、西夏墅、新桥的4号+八中4号++刘国钧4号+小河4号
第五组:省中、一中、北郊、二中、田中、三中、五中、西夏墅、新桥的5号+戚实验1号+刘国钧5号
第六组:省中、一中、北郊、二中、田中、三中、五中、西夏墅、新桥的6号+戚实验2号+安家1号
第七组:省中、一中、二中、北郊、田中、三中的7号、理想1号、外国语1号、商贸1号+戚实验3号+安家2号
第八组:省中、一中、二中的8号、+安家3号+青龙3人+国际4人
第三步:各小组汇报并汇总不同上法(20分钟左右)
为实效起见,上去汇报的老师尽可能简洁清晰,与前面小组相同的内容不再重复。将不同的教学安排和练习讲解套路标号序号,以方便调查。
第四步:调查(大约10分钟左右)
请大家回答三个问题:
1. 对于高三教学,你更赞成今天提到的第几种教学安排?
2. 对于练习讲解,你更赞成第几种讲解套路?
3. 对这次的教研活动方式,你打多少分(以满分100分算)?你更希望用哪种方式进行教育活动,这次 or 以前?
活动效果:
1. 从现场观察和课后与教师交流来看,教师成为了真正的活动主体,本次活动教师的参与广度和深度均较为理想,每位教师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获得别人的想法。
2. 对于调查中的第三题,共有36名教师做出了回答,平均得分为86.5分,有33名教师赞成用现在的方法进行教研活动,有两位教师赞成用以前的方式,有一位教师提出要交替使用。
活动反思
1. 看来这样的活动方式深受教师欢迎,以后要进行。但是,今天是属于交流做法的教研活动,如何在听课评课、主题报告、理论研修等等其他形式的活动中也提高教师的参与度还要做更多的尝试与探索。
2. 教研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今天的活动,预设可谓充分,但是整个活动的第三步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导致最后一步调查时出现了教师无法表达看法的情况(这是为什么最后只有36为教师做了调查回答的原因,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由于无法方便的参与),因为实际情况是:教学安排和练习讲解思路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无法简单的用第几种第几种来标记,特别是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之下。
3. 我的感觉是:教师们还是很愿意参加教研活动的,他们也具有很强的教研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做出“教师的教研教师作主”的安排!
4. 说老实话:这次活动的最重要目的是教研目标中的第一条,希望通过这样的分组讨论式的教研活动方式提醒所有的教师:当我们觉得这样的方式要好于“一人或几人唱独角戏的方式”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可想想,我们的学生会喜欢怎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呢?
最后,以上的种种做法、想法、反思,特别是对效果的感受,都是从个人的单方面出发的,不知这些想法是否科学,也不知那个对效果的感受会不会错误,希望大家能给以反馈,这正是此文的目的。
活动的时候由于时间关系,许多教师依然没有充足的时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家可以借用这里的平台再来与别人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