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学科教研>>小学教育>>英语>>学科活动>>文章内容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钱伊琳)
信息时间:2008-09-23     阅读次数:

本文发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7期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原因和对策

——以江苏省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为例  

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钱伊琳

一、问题

目前,我们江苏省地区的中小学已全面启动使用《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和《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教材。笔者与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交流过程中以及到中学听课学习活动时发现了以下一些现象,认为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现象一:有的初中老师觉得在初一英语教学中最感头疼的是语音和时态教学,因此常常有中学老师问我们:“小学英语语音和时态学生学到了怎样的程度?”

现象二:有些孩子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发言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而进入中学后,在课堂上却很少举手发言,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学生们更乐于听和写。

现象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成绩优异,但进入中学后在开始阶段还很突出,后来就逐渐落后了;还有一些学生小学阶段成绩处于中等偏上,进入初中后,成绩稳步提升,最后在班级、年级里名列前茅。

二、原因

笔者针对上述三种现象进行了分析思考,认为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1、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比如:《牛津小学英语》对国际音标不作要求,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发音类似的单词进行归类,自己去体会其发音规则,并不要求学生识记音标;而中学语音要求较高,音标要达到四会要求,还有音节划分及重读等都要求掌握。同时中学和小学在语法时态方面要求掌握的深度也不同。譬如,在时态方面,小学阶段要求掌握四种时态“一般将来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进行时”,其中“一般过去时”的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只要求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少量几个就可以了,不需要学生将所有学过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都掌握。

2、小学到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引起学生参与课堂发言活动的变化。小学和初中分别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中两个具有不尽相同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在此期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都在逐步发生变化:小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希望通过发言、表演等活动,获得老师及同学的赞赏和认可;而中学生处于人生第二次发育阶段,自我意识处于敏感多变时期,由于担心回答出错而引发别人的嘲笑,所以更缺乏表达自己看法的勇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前后差异性十分明显。

3、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有差异。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扶得多、放得少,尽管高年级已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学生的自学仍停留在浅层次的词汇自学上,对于词的运用、句型结构分析、语篇理解等方面还是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指导。中学在词法、句法、语篇教学方面相对放得多、扶得少。有些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依赖性太强,尽管成绩很好,但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因而表现出后劲不足;而有的学生尽管小学成绩并不突出,但很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到中学高年级成绩反而突飞猛进。

三、对策

现在我们中小学使用的“牛津”系列教材在知识、技能目标等方面都是融合贯通的,因此教材内容衔接方面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笔者认为,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主要还是应着重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的衔接。

1、教学目标的衔接

为了使学生将来能更快地适应中学的英语学习,我们小学教师,尤其是五、六年级教师,可以结合中学教学要求,对部分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梳理和调整。

1)过语音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习惯

我们现在使用的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对音标不作要求,学生只要听得懂、读得准、会辨音就行了。而学生进入初一后,就要求能认读、拼读音标,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语音难点。比如,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单词中有多种不同的读音,不同的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音变等。小学高年级老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时间进行48个音素认读教学,同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然拼读法(Phonics)开展生词教学,来进一步巩固语音。比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3新词 make、skate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a在开音节中还发/ei/音的规则,梳理出大量含有字母a的开音节单词,如name、same、cake、late、lake、made、date、face、game、Kate等,还可以拓展一些新词page、race、bake、cage。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字母读音与音标读音,防止混淆,譬如,许多学生常常会把音标/i/读成字母i,把/e/读成字母e,把/j/读成字母j等。教师在一开始介绍音标时就要处理好音标与字母、开闭音节与字母组合发音等之间的关系。

2)过词汇关,培养学生可持续的词汇学习能力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A. 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不能表达任何东西。”有一些学生英语学习越来越落后,进了中学更是每况愈下,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汇掌握情况不佳。小学单词量相对较少,而中学每课时的容量就比较大了,这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种大容量的学习,因而造成学习滞后。实践证明,课堂词汇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词汇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加强对学生词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策略的训练,切实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词汇学习能力。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词块理论”来帮助学生记忆,或者指导学生按音节记单词,或者要求学生根据规律,掌握多义词、同义词,或者启发学生以旧带新,广泛联想,提炼若干单词链,扩大词汇量。比方,在《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6中,出现了sunny这个单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词的联想:找出它的词根sun,再由sun想到它的同音词son,进而联想到daughter→cousin→uncle→aunt;或者从sun联想到moon→moon cake→eat moon cakes →watch the moon→the Mid-Autumn Festival;或者由sun的形状circle联想到square→rectangle→triangle→star→heart;或者对sunny进行相似单词的辨析如Sunday,sunglasses,sunlight等。

3)过语法关,培养学生初步的造句谋篇能力

在与中学教师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学生进入中学后语法的薄弱点主要是时态“一般现在时”(尤其是第三人称单数)以及词性。许多学生常常把“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与名词复数加“s”或“es”混淆,有时可数与不可数名词是否要复数也分不清;还有很多学生对词性的概念不清楚,甚至有的连人称代词中的“he,she,it”也经常混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加强语法知识的教学,对于这些语法难点要重点攻克。比如,教师可以用口诀法让学生熟记一些语法知识点,如:“单数is复数are,am跟在I后面”(Be动词用法);“一般现在时,请你要牢记:第一第二单复数外加第三人称复数,动词必须用原形;第三人称it、he、she外加其它名词单数,动词要加‘s’‘es’”;“I的宾格就是me,you的宾格还是you,it的宾格就是it,男他的宾格是him,女她的宾格就是her,我们是we与us,他们是they与them,分清主格与宾格,人称学习不用愁”。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语法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语法知识,如:在学完5A中的 has、have、There be句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根据句意填空”的练习:①________ some doctors in the hospital. ②Jim and I_______ some new storybooks.③Tom _______big blue eyes.④_________some rice in the bowl.⑤__________any boys beside the school bus?⑥A horse________ four feet. Three horses ________twelve feet.等。

2、教学方法的衔接

深入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我们会发现:小学英语课堂气氛活泼,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广,但有些活动仅限于浅层次的模仿,广度、深度还不够;而中学的英语课堂相对较平稳,学生听得较专注但参与活动的面不广,不过许多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解决问题,思维参与性较强。上述中小学英语课堂的不同氛围主要是由学生的年龄差异,身心发展状态不平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差距以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针对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状态,教师除继续使用原来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如运用一些直观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简笔画和肢体语言等)、组织丰富并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的活动(游戏、表演、对话、猜谜和竞赛等)之外,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拓展练习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能够逐步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为以后的中学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练习活动设汁要螺旋上升

教师在设计练习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并整合教材资源,把握好练习设计的度;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的可能性,要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都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有机会锻炼和自我展示,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比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6“一般过去时态”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巩固该时态的练习活动“Look·Think·Talk”,该活动可分三个梯度展开:

·采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图的大概内容,可以只用1—2句话描述,主要是给英语学习弱势群体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如:Mr Green planted the tree on the farm yesterday./ Su Yang and Su Hai played games in the garden this afternoon.等。

·将几幅相关联的图组合在一起,用一段话描述,其中必须要用到一般过去时,主要让一些英语学习能力处于中等状态的学生群体有表现的机会。如:Today is the 2nd of June. Yesterday was Children’s Day. Ben went to the cinema with his parents. He had a good time. But Helen stayed at home because she was ill in bed. Her grandmother looked after her…

·自带照片,与同学合作编一个十五回合以上的对话,其中要用到包括一般过去时在内的两种以上时态,主要是给那些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2)交际活动设计要注重情景创设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情景中展开,突出某一主题,为将来真正的交际活动打好基础,这是衔接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的一环。比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B Asking the way时,由于教材上的地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得较远,因此教师可以摆脱教材束缚,把指路的英语预制语言框架先提供给学生,如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It’s near / next to / beside / behind / between Go along Road / Street. Turn left / right at thecrossing. You can take bus等。然后,设计一个请学生为老外指引如何去常州某名胜或某商店的场景,如Hongmei Park 或 Changzhou Shopping Centre等。由于十分熟悉去这些地方的路线,所以学生很快就能用英语自如地表达了。

3)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

合作学习(Group work)是学习者在小组内通过交流、沟通、分工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途径。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于难度较大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很差,但是通过小组交流,学生有了更多思考、准备、练习和互助的时间,先讨论再归纳最后回答,可以比较轻松地解决难题,同时在此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可获得自信并充满责任感。当然,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强调小组每位成员都要参与,要尽量避免一些优秀学生的言语霸权现象在小组合作中滋生蔓延,以至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法指导的衔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与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要学会自己查词典求得答案。同时,教师也要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在口、笔头实践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预习习惯与听课习惯。教师要把预习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使其达到预期目的;在小学中、高年段的英语教学中要逐步教会学生预习英语的方法,如英语工具书的使用、录音磁带的预听等,适当布置预习作业,逐步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比方,在教授6B Unit 6 Seasons时,教师可预先布置学生预习Part B单词,并让学生将Part A课文中与季节天气有关的实用短语及句子摘录下来,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学会捕捉信息,学会表达不同意见,学会做课堂笔记,能及时归纳、整理笔记内容,当堂消化、巩固知识要点。

·课外阅读与摘抄习惯。《牛津初中英语》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求较高,尽管现在小学十分重视阅读训练,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还属于初级阶段。小学高年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然后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把重心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上。

2)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空间

教师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训练学生独自或合作完成一项语言任务,如每日一句、编对话、讲故事、给好朋友或老师打一个英文电话或写封e-mail、学唱一首英文歌曲、讲一则英文幽默故事、自制圣诞和新年贺卡、编英文小报、收集自己所崇拜名人的个人信息档案、给外国笔友写信、搜集各种外国节日文化知识等。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符合个人需求的自主学习,并能通过网络平台如校园网、On-line Chatting room

等进行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和提问答疑,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不同的网络资源:有的同学想练习英语听力有的同学想学英文儿歌或阅读动画英语小故事;有的同学想玩英语小游戏如“单词接龙”等。网络拓宽了学习时空,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好这个资源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

总之,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从小学起始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扎实英语基础知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将来能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中学英语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外语教学“一条龙”改革研究课题组,对外语教学‘一条龙’改革的思考,《外语界》2002年第1期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3.韦莉 “小学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上海教师》, 2006年第5期

4.张颖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小学英语研究》,2002年第5期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